[摘要]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GDM)孕產婦飲食療法的影響。方法 結合臨床資料,將40例GDM孕產婦隨機分為干預組20例和對照組20例,干預組接受GDM飲食治療的護理干預,對照組只接受常規健康指導。通過監測空腹和餐后2h血糖值,進行干預前后比較。結果 干預組空腹和餐后2h血糖值與對照組比較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GDM孕產婦接受飲食治療的護理干預后,能保證孕期適宜的體重增長,有效地控制孕產婦的血糖,減少圍生期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 妊娠期糖尿病; 飲食療法; 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5-58-02
糖尿病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一種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全身代謝性疾病,可導致多系統的損害,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后才發生或首次發現的糖尿病,其發生率約為1%~5%[1]。若GDM控制不良,可并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昏迷及糖尿病高滲性昏迷等,從而導致胎兒窘迫,甚至胎死宮內。飲食治療是多數GDM的基礎方法,對GDM孕產婦圍生期的結局十分重要。本文對我院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0月40例GDM孕婦進行飲食療法的護理干預,經觀察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7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院婦產科診斷為GDM孕產婦40例,隨機分為干預組20例和對照組20例。干預組孕產婦平均年齡(29.04±3.54)歲,對照組平均年齡(29±4.6)歲,兩組孕產婦均為單胎妊娠,從事一般體力勞動,無其他慢性疾病,常規體檢正常。兩組一般資料及血糖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干預組實施飲食療法的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接受常規健康指導,實施2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
1.2.1 飲食治療的制訂原則 飲食治療的制訂原則是在控制孕產婦血糖的同時,為孕產婦提供合理、足夠的能量和營養,以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同時限制母兒體重的過度增長,并避免孕產婦因過度控制飲食而引發酮癥和低血糖,根據餐后血糖值調整治療方案。制訂原則時,要求對GDM孕產婦進行食物攝入評估及24h血糖測定(三餐前、三餐后2h、餐上10點各測微量血糖1次),并根據孕產婦的身高和體重制定個體化的飲食治療方案。飲食調整1~2周后,如餐前血糖≥5.8mmol/L,或餐后2h血糖≥6.7mmol/L時加用胰島素治療,以確保孕產婦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
1.2.2 飲食治療方法 根據孕產婦的體重計算每日需要的能量。體重為標準體重的80%~120%的患者需要能量為30kcal/(kg·d),體重為標病準體重的120%~150%的患者需要能量為(12~15)kcal/(kg·d)[2]。早餐攝入10%的能量,午餐和晚餐各30%,點心(3次)為30%。在制定食譜時,可用食物交換份來簡易計算[3]。飲食搭配原則按照食物來源、性質分類,包括主食類(谷類、米面類)、蔬菜水果類、動植物蛋白類、乳類和植物油5大部分,每個食物交換份可產生90 kcal能量。幫助并教會孕產婦相對自由地在5大類食物中調整飲食名稱,以避免食譜過于單調而影響孕產婦的依從性。在飲食治療的同時做好健康宣教,不吃富含單糖或雙糖的食物,注意定時定量、少食多餐,避免高脂肪、高鹽食物,防止低血糖反應。強調合理膳食和健康行為是良好妊娠結局的重要保障,勿聽信非醫護人員的勸說而自行更改食物。
1.3 監測方法
選用德國羅氏診斷有限公司“羅康全”血糖測試儀和“羅康全”血糖測試條檢測干預前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護理干預前后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血糖值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干預后血糖值比較
干預組糖尿病患者經對飲食療法進行護理干預后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值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飲食治療后的孕產婦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下降,基本與正常孕產婦一致。孫偉光[4]報道,142例孕產婦在妊娠前及孕期血糖控制不好或妊娠期血糖監測不嚴密時,母兒并發癥明顯增加,妊娠高血壓(子癇前期)發生率高達32.9%,早產發生率高達23.5%,羊水過多發生率為9.4%,宮內感染率8.2%,因此對GDM孕產婦進行干預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雖然治療組孕產婦剖宮產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并非是由于并發癥的原因,而大多由于其他因素所致。
經過給予飲食治療,在GDM孕產婦娩出的新生兒中,巨大兒、胎兒生長受限、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均與對照組的新生兒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大大降低了圍產兒并發癥的發生率。章小維[5]報道,未經治療的糖尿病孕婦,其巨大兒的發生率可高達50%。而經我們治療后的GDM孕產婦,其巨大兒的發生率僅為4%。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我們采用個體化的飲食治療和運動干預方案,及時根據餐后血糖值調整治療方案,并盡可能地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結果使圍生期的不良結局明顯降低。
對自理膳食的GDM孕產婦要做好健康宣教和食物評估指導,讓其明白GDM的危害性,積極監測血糖,認真按要求配餐。提高自我飲食管理能力是患者堅持飲食治療的關鍵,患者的自我飲食管理是治療GDM孕產婦的重要環節。患者需堅持不懈,患者家屬也要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制定飲食計劃,嚴格督促GDM孕產婦的飲食治療。
[參考文獻]
[1] 樂杰. 婦產科學[M]. 第5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79-182.
[2] 豐有吉,沈鏗. 婦產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33-135.
[3] 葛有估. 中國營養師培訓教材[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388- 389,604-606.
[4] 孫偉光. 糖尿病合并妊娠88例母兒結局的臨床分析[J]. 中國圍產醫學雜志,2003,6(2):69.
[5] 章小維. 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診斷標準與妊娠結局[J]. 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05,8(1):3.
(收稿日期:201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