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短期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CSII)治療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響因素。 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對照,對30例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2周CSII強化治療,觀察治療前后血糖水平、靜脈葡萄糖耐量試驗時第一時相分泌變化及隨訪6個月時血糖控制情況。結果 經過2周強化治療,均能使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圍內,靜脈葡萄糖耐量試驗中胰島素曲線下面積增加,急性胰島素反應(AIR)有不同程度恢復,隨訪6個月時有23例患者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結論 對伴有明顯高血糖的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強化治療具有快速、穩定控制血糖和顯著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較大部分患者在其后6個月內僅需飲食和運動就能獲得良好的血糖控制。
[關鍵詞] 2型糖尿病; 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 β細胞功能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5-159-02
胰島β細胞功能異常及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T2DM)的基本環節,其中第一時相胰島素分泌缺陷是T2DM患者一項早期和比較常見的缺陷。改善第一時相胰島素分泌是目前2型糖尿病治療的熱點[1]。多項研究表明,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可以顯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分泌功能,但短期胰島素強化期間,血糖達標時間及胰島素用量將對之后血糖影響如何?本研究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1 研究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本院內分泌科住院的30例新診斷的T2DM患者(符合WHO 1999年標準),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40±10)歲,體重指數(26±3.1)kg/m2,同時要求空腹血糖≥11.1mmol/L,谷氨酸脫羧酶(GAD)抗體、胰島細胞抗體(ICA)檢測陰性,無急慢性并發癥,非妊娠及哺乳期婦女。
1.2 方法
1.2.1 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療,飲食、運動控制2d后空腹抽靜脈血分別查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脂和肝腎功能,之后查餐后2h血糖(2hPG),第3天空腹以50%葡萄糖50mL行靜脈葡萄糖耐量試驗(IVGTT),檢測0、1、2、4、6、10min胰島素和C肽水平。IVGTT后采用諾和銳經胰島素泵進行2周的短期CSII強化治療,使用強生穩步血糖儀監測血糖,盡量要求在泵治療開始后的前3d將患者的血糖調整至正常,即FPG<6.1mmol/L,三餐后2h血糖<8mmol/L。停泵后進行第2次IVGTT試驗,之后全部患者僅予保持合理飲食和運動,定期監測血糖,不服用任何降糖藥。當患者在10d內出現多次(超過3次以上)FPG≥7mmol/L和(或)2hPG≥11.1mmol/L時,即視情況給予適當藥物治療。凡隨訪6個月內能不使用藥物、能滿意控制血糖者,定義為“緩解者”,統稱為“緩解組”,否則定義為“非緩解者”,統稱為“非緩解組”。
1.2.2 標本檢測 血漿胰島素用放射免疫(RIA)法測定(北京科美東雅藥盒),血糖測定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日立7600,日本日立公司);HbA1c測定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法(美國BIO-RAD公司 VARIANT Ⅱ)。
1.3 統計學處理
胰島β細胞分泌指數(Homaβ)=20×空腹胰島素/(空腹血糖-3.5),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 22.5,由于Homaβ和HomaIR呈非正態分布,統計分析前先行對數轉換。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所有統計分析均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
2 結果
2.1 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CSII)治療后的實驗室指標
全部患者完成試驗,且血糖達到控制標準。治療期間無嚴重低血糖事件和胰島素過敏反應。治療前所有患者均缺乏第一時相胰島素分泌,治療后所有患者均有了不同程度恢復,胰島素曲線下面積(AUC)亦明顯增高(P<0.05)。治療前后各實驗室參數比較見表1。
2.2 隨訪結果
隨訪半年時發現,23例“緩解者”仍能在不使用降糖藥情況下,保持血糖滿意,7例“非緩解者”要加用二甲雙胍和(或)磺脲類降糖藥才能控制血糖。同時還發現“緩解者”血糖大部分在3d內達標,其達標時胰島素用量較少,且之后減量快,結束時胰島素用量亦較少(P<0.01)。見表2。
3 討論
β細胞功能衰竭和胰島素抵抗是T2DM發生發展過程中主要的病理生理異常,而高血糖反過來又可加速β細胞功能異常和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即所謂“糖毒性”[2]。胰島素是作用最強、最持久的降糖藥物。胰島素泵通過微電子程控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模式,對人體持續微量輸注胰島素,可更好地改善血糖控制,減少血糖波動,改善胰島素抵抗,同時減少低血糖。國內祝方[3]、李延兵[4]等類似研究,與我們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經短期CSII強化治療,可誘導出一定時期的病情緩解期,說明強化期間,使β細胞處于休整狀態,減輕殘存β細胞的壓力并促進其修復。而本研究隨訪半年,有76%的患者無需長期使用降血糖藥物,誘導出的病情緩解率較高,可能與所選取的患者較年輕、BMI較大和強化期間血糖達標時間更短有關。本研究同時發現,強化期間血糖在短期內達標(最好在3d內)者,其無藥緩解期更長,說明更能改善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在國外有研究發現,胰島β細胞對葡萄糖敏感性的缺陷在血糖水平正常20h后可得到改善[5],若血糖水平控制得不夠低,則胰島素治療雖糾正了高血糖,但并不能改善葡萄糖敏感性和葡萄糖負荷后的急性胰島素反應[6]。應盡早使血糖正常化,則可使胰島β細胞功能恢復更理想[7]。同樣,本研究中“緩解者”血糖達標時間較短,之后達標時胰島素用量較少,停泵時胰島素用量亦較少。為使血糖在短期內達標,可能會增加低血糖反應率,這就要有更好的調泵技術和更細致的糖尿病健康教育。
因本研究選擇病例較少,同時隨訪期亦較短,仍待大樣本及長期隨訪進一步觀察療效。
[參考文獻]
[1] 張茜,肖新華. 第一時相胰島素分泌與2型糖尿病治療[J]. 武警醫學,2005,16(4):291.
[2] 李延兵 翁建平. 保護β細胞功能以改善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J]. 國外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5,25(3):181-183.
[3] 祝方,紀立農. 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的隨訪研究[J]. 中國糖尿病雜志,2009,17(4):261-263.
[4] Li YB,Xu W,Liao ZH,et al,Induction of long-term glycemic control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is saa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of β-cell function[J]. Diabetes Care,2004,27:2597-2602.
[5] Vague P. Moulin JP The defective glucose sensitivity of the B cell in no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Improvement after twenty hours of normoglycaemia[J]. Metabolism,1982,31:139-142.
[6] Hsieh CH.Hung YJ.He CT,et al. The capability of glucose toxicity on severe type 2 diabetes[J]. Endocr Res,2005,31:149-158.
[7] 富麗萍,羅曉春,惠永平. 從個案初診2型糖尿病胰島素強化治療的好處[J]. 中國醫藥導報,2008,5(26):179.
(收稿日期:201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