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分娩前胎兒臍動脈、大腦中動脈血流S/D對預測新生兒HIE的臨床意義。方法 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680例分娩前胎兒臍動脈、大腦中動脈S/D,將臍動脈S/D>4并胎兒大腦中動脈S/D≥4共76例為觀察組,其余614例為對照組,對比分析兩組間新生兒窒息及新生兒HIE發生率情況。結果 觀察組胎兒發生新生兒窒息、新生兒HIE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 胎兒臍動脈、大腦中動脈S/D值對新生兒窒息、新生兒HIE具有一定的預測性。
[關鍵詞] 臍動脈; 大腦中動脈; 新生兒窒息; 新生兒HIE
[中圖分類號] R97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5-132-02
新生兒缺血缺氧腦病(HIE)是由于各種圍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腦血流減少或暫停導致胎兒或新生兒腦損傷,是導致新生兒急性死亡和各種腦癱、智力發育不良等慢性神經系統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產前及早發現異常、及時治療,糾正、改善胎兒缺血缺氧,對降低新生兒窒息率、圍產兒死亡率,提高圍產醫學質量及優生優育具有重要意義。利用彩色多普勒技術檢測胎兒臍動脈、腎動脈、大腦中動脈血流頻譜可預測胎兒宮內缺氧是一項無創傷、經濟、快捷、簡便而靈敏的產前監護胎兒方法,但目前多僅限于單一血管檢測,同時很少與新生兒HIE聯系研究分析。本研究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分娩前胎兒臍動脈收縮期血流速度/舒張期血流速度比值(S/D)聯合大腦中動脈S/D結果,評估新生兒阿氏評分,觀察新生兒1周內HIE發生率情況,并進行比較,探討其預測新生兒HIE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1月~2009年11月收集本院住院單胎足月分娩前孕婦680例,孕婦年齡21~39歲,平均年齡(27.65±5.537)歲。初產婦426例,經產婦254例。平均產次(1.16±0.14)次。孕齡37~42周,平均(39±1.527)孕周。臍動脈S/D與大腦中動脈S/D均異常為觀察組76例,其余為對照組614組,兩組間平均年齡、孕齡、平均孕次比較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對研究對象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胎兒大腦中動脈S/D<4并胎兒臍動脈S/D>4為觀察組;胎兒大腦中動脈S/D≥4加臍動脈S/D≤4,或臍動脈S/D>4加大腦中動脈S/D>4,或大腦中動脈S/D>4加臍動脈S/D>4者均為對照組。
(2)新生兒出生1min、5min、10min進行阿氏評分,只有1次評分等于或低于7分為新生兒窒息。
(3)出生后住院觀察或訪視1周診斷或排外診斷HIE。新生兒HIE的診斷標準根據中華醫學兒科學會新生兒學組制定的足月兒HIE診斷標準[1]。
1.3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其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臍動脈S/D與大腦中動脈S/D的情況
680例中胎兒臍動脈S/D>4為216例,S/D≤4為464例,胎兒大腦中動脈S/D<4為106例,S/D≥4為574例,其中臍動脈S/D>4并胎兒大腦中動脈S/D<4共76例。
2.2 兩組發生新生兒窒息及新生兒HIE比較
分娩前臍動脈S/D異常并胎兒大腦中動脈S/D異常,出生的新生兒窒息及新生兒HIE發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見表1。
3 討論
3.1 減少新生兒窒息、降低新生兒HIE發生率是圍產醫學的重要內容
其主要預防措施是及時早發現胎兒宮內缺血缺氧、及早進行處理。胎兒宮內缺血缺氧的監測方法很多,近年應用彩色多普勒檢測胎兒血流意義很大。胎兒臍動脈收縮期峰值流速主要受心臟容量負荷影響,而舒張期血流速度主要受阻力負荷影響。S/D值的增大則舒張末期血流減低,外周阻力增大,提示存在供血障礙[2]。胎兒大腦是重要器官,大腦中動脈是大腦半球血液供應最豐富的血管,可反映胎兒顱腦血循環的變化。胎兒宮內缺血缺氧時,當氧分壓下降到一定水平,胎兒血液灌流出血重新分配,外周血管收縮,腦等重要器官血管擴張,腦血流阻力減低,S/D值就降低。因此,采用檢測胎兒臍動脈S/D值并胎兒大腦中動脈S/D值對預測胎兒宮內缺血缺氧價值大。
3.2 分娩前胎兒臍動脈S/D值異常并胎兒大腦中動脈S/D值異常與新生兒窒息的關系
新生兒窒息是引起新生兒死亡和兒童致殘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生兒窒息的本質是缺氧,往往是胎兒宮內缺氧的延續[1]。胎兒臍動脈S/D值異常并胎兒大腦中動脈S/D值異常能較好地反映胎兒宮內缺氧缺血狀況,進而反映出胎兒窒息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出生的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1),與新生兒窒息多為胎兒窒息的延續觀點相符。由此可見,分娩前檢測胎兒臍動脈和大腦中動脈S/D值對預測新生兒窒息有重要價值。
3.3 分娩前胎兒臍動脈S/D值異常并胎兒大腦中動脈S/D值異常與新生兒HIE的關系
胎兒臍動脈S/D反映胎兒血流外周阻力情況;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S/D反映胎兒大腦血流阻力情況,當大腦中動脈血流S/D<4時,常提示胎兒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顱腦血流循環障礙,腦血流減少[3]。新生兒HIE是由各種圍生期窒息引起顱腦部分或完全缺氧,腦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胎兒或新生兒腦損傷。故胎兒臍動脈與大腦中動脈血流與HIE有關聯。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出生的新生兒HIE發生率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進一步證明這種關聯。因此,分娩前胎兒臍動脈S/D值異常并胎兒大腦中動脈S/D值異常與新生兒HIE的發生率呈正相關。
[參考文獻]
[1] 沈曉,王衛平. 兒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7-102.
[2] 張建果,鄭方英,陳兵. 臍血流和胎心監護與宮內缺氧及圍產兒預后的關系[J]. 現代婦產科進展,2004,13(4):308.
[3] 楊玉英,江森,張薇,等. 監測胎兒腦血流阻力指標預測胎兒宮內缺氧[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1997,13(4):26-27.
(收稿日期:201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