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評估星狀神經節阻滯(SGB)治療中重度痛經的臨床療效。方法 40例中重度痛經患者停服所有鎮痛藥,采用2%利多卡因4mL+山莨菪堿2mL+維生素B6 0.1g+維生素B12 0.5mg對雙側星狀神經節阻滯并交替進行,每天1次,10d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比較治療前后疼痛程度VAS評分的差異,并統計治療有效率。結果 治療2個療程后,疼痛程度明顯減輕,對疼痛改善的自我評價滿意度增加(P<0.05)。結論 星狀神經節阻滯能夠明顯改善中重度痛經的疼痛程度,對治療中重度痛經療效確切,且不易反復。可推薦為藥物治療無效痛經的新療法。
[關鍵詞] 星狀神經節阻滯; 痛經; 前列腺素
[中圖分類號] R614.4,R711.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5-125-02
原發性痛經是指育齡女性患者在行經前后或月經期出現下腹疼痛、墜脹伴有腰酸或者其他不適,病情嚴重者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臨床檢查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目前對原發性痛經盡管選用藥物治療效果也明顯,但均屬于對癥治療。我院門診于2008年1月~2009年5月采用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中重度痛經患者,獲得滿意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選40名患者均符合《婦產科學》原發性痛經的診斷標準:月經期下腹墜痛,婦檢無陽性體征,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子宮腺肌病等引起的繼發性痛經[1]。年齡在18~32歲,病程為6個月~15年,無嚴重器質性疾病,美國麻醉醫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Ⅲ級。所有患者來診前均服用鎮痛藥,均未在治療過程中退出。
1.2 治療方法
40名患者均停服與治療痛經有關的藥物,采用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星狀神經節阻滯方法如下:所有患者均采用C6橫突前方入路法[2],患者去枕平臥,以左手食指或食、中指,摸清C6橫突前結節并固定,右手垂直進針,使針尖抵達橫突前結節,針尖斜面向尾端,反復回抽無血液、無腦脊液、無向肩背和喉部放射樣感覺后,注入2%利多卡因4mL+山莨菪堿2mL+維生素B6 0.1g+維生素B12 0.5mg,注射過程中注意回抽。注藥后,患者取坐位或平臥位,穿刺和注藥過程中患者不得說話和吞咽,保持頭頸部不動,阻滯成功的標志為Horner’s綜合征。每天1次,兩側交替進行,10d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為痛經消失,3個月以上未復發;顯效為痛經基本消失,有時復發,但癥狀較輕微;好轉為痛經癥狀較前明顯減輕;無效為痛經癥狀無變化。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簡稱VAS)疼痛分級,分為1~10級。
1.4 統計學處理
對所有患者進行VAS評分,包括治療前、1個療程后和2個療程后,所得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χ±s)表示。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行配對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治療1個療程后、治療2個療程后VAS評分分別為(6.2±2.4)分、(3.9±2.5)分、(2.1±1.2)分。治療1個療程后患者對疼痛改善的自我評價滿意度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3.365,P<0.05),治療2個療程后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t=4.520,P<0.05),即自我感覺治療有效率明顯提高。
2.2 療效分布
40例患者中,經一個療程后治愈8例,顯效15例,好轉9例,總有效率為80%,經兩個療程后,治愈12例,顯效17例,好轉8例,總有效率達92.5%。見表1。
3 討論
原發性痛經是指月經前后及行經期間,出現下腹及腰部痙攣性疼痛、墜脹、乳房脹痛等,嚴重時可伴有惡心、嘔吐、肢冷等,該疾病多數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子宮痙攣性收縮有關。中重度痛經是指VAS評分在4分以上。據調查,中重度痛經發生率約為38.2%[3],嚴重影響女性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許多實驗已證實,子宮合成和釋放前列腺素F(PGF)是原發性痛經的重要原因,月經期子宮內膜碎片釋放過多的PGF刺激子宮痙攣性收縮可造成子宮供血不足,缺血缺氧,刺激疼痛神經元引起疼痛。痛經者子宮內膜和經血中前列腺素含量較正常婦女明顯升高,且內膜中前列腺素濃度越高,痛經越嚴重[4]。并且前列腺素進入血液循環還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瀉、暈厥等全身癥狀使患者不適,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疼痛刺激交感神經興奮后,末梢神經釋放前列腺素的數量增加,從而加劇患者疼痛程度,形成惡性循環。
目前臨床用于治療痛經的藥物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可抑制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減少其對靶器官的作用,緩解由其引起的子宮痙攣性收縮,還有直接抑制鈣流動的作用,使PG的合成受到阻滯,可使子宮平滑肌松弛,因此可使子宮收縮引起的陣發性疼痛得以緩解。但其只是對癥治療,止痛效果不能持續,每次月經來時或痛經開始時需重復用藥。
應用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痛經,因為星狀神經節阻滯可抑制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減少患者體內前列腺素的釋放,并對自主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均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有利于下丘腦神經內環境的穩定。
從本試驗看出,應用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中重度痛經明顯減輕患者疼痛程度,經1個療程后總有效率達80%,兩個療程后總有效率達92.5%,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治療效果,基本上達到了臨床治愈的目的。但星狀神經節阻滯具有很大風險,需要熟悉解剖和臨床經驗豐富的麻醉醫生操作,可推薦為藥物治療無效痛經的新療法。
[參考文獻]
[1] 樂杰. 婦產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47-348.
[2] 張立生,劉小立. 現代疼痛學[M]. 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1130-1132.
[3] 賴西銘. 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原發性痛經癥的探討[J]. 河北醫藥,2006,28(4):284-285.
[4] 廖義清,郭志強. 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原發性痛經癥的臨床研究[J]. 實用醫學雜志,2004,20(6):669-670.
(收稿日期:201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