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護理及手術療效。方法 對我院13例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的臨床護理實踐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13例手術的平均手術時間雖較傳統開腹時間長,但術中失血少,術后患者疼痛輕,胃腸功能恢復快,炎癥反應輕,并發癥發生率低,住院時間短。結論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對腹腔鏡技術要求較高,護士應具有較高的專科操作技能和豐富的??评碚撝R,腹腔鏡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短期效果較為理想。
[關鍵詞] 腹腔鏡術; 結直腸癌; 手術配合
[中圖分類號] R735.3+7;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5-53-02
我院于1995年開展了腹腔鏡手術,但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仍是難度較高的一種外科手術,現對2008年4月~2010年3月進行的13例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的術前、術后護理及術中手術配合進行探討分析,與傳統開腹手術進行對比。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3例患者中乙狀結腸癌患者5例,女性2例,男性3例;直腸癌患者8例,女性4例,男性4例;年齡在46~72歲;其中2例中轉開腹。
1.2 手術配合
麻醉采用持續硬膜外+氣管插管全麻,人工氣腹壓力為12~14mmHg,頭低 足高截石位,4孔法進行手術,選擇腹腔鏡輔助下結直腸癌切除術,中低位直腸癌女性患者用荷包針直接經腹壁刺入腹腔,在子宮兩側韌帶懸吊一針于腹壁以助顯露。9例術式為Dixon式:用Endo-GIA離斷腸管(距腫瘤下緣2cm以上)擴大左腹穿刺孔或在腹正中另開切口,塑料袋保護切口拖出腸管及腫瘤,在體外切除腫瘤及近端腸管15cm以上,結腸近端置入吻合器頭后再放入腹腔,縫合小切口,重建氣腹,經肛門置入吻合器,腹腔鏡直視下行降結腸或乙狀結腸直腸吻合術,不縫合盆底腹膜,于右戳口置膠管于骶前引流。4例術式為Miles式。術中使用超聲刀和自動切割吻合器,超聲刀只產生小水滴而不產生煙霧,手術視野清晰,熱效應小,80~100℃,熱損傷小,損傷周圍3mm范圍[1],兼有組織切割、凝固和分離作用,焦痂形成少,術后并發癥少,切口愈合快,自動切割吻合器在切割組織的同時達到止血的目的,縮短手術時間。
1.3 術前護理
1.3.1 心理護理 腹腔鏡手術雖然微創,而且已被廣泛應用,但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開展較少,很多患者對手術存在焦慮恐懼心理,術前應詳細介紹手術過程及優點,如損傷輕、出血少、術后痛苦少、恢復快、進食早、肺部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對機體免疫影響小等,介紹手術成功的患者與其交流能有效地消除顧慮,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
1.3.2 皮膚準備 我院手術病人的皮膚準備不常規剃毛,對于毛發較多較長的多采用剪的方式,避免剃毛刀刮傷皮膚而破壞其天然的屏障功能增加切口皮膚感染率。用0.5%碘伏徹底清潔臍部,防止切口感染[2]。
1.3.3 腸道準備 術前3d口服腸道不易吸收的制菌藥物(新霉素或紅霉素與甲硝唑聯合應用),減少腸道細菌,術晨清潔灌腸至清洗液無糞渣為止,減少術中污染,防止術后腹腔和切口感染,利于吻合口的良好愈合。
1.3.4 營養支持 補充能量,糾正低蛋白血癥、貧血,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力,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4 術后護理
1.4.1 吸氧 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常規吸氧,吸氧達12h以上有利于腰背及肩部疼痛減輕,有研究表明吸氧可促進殘余CO2氣體排出,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3]。
1.4.2 生命體征監測 監測包括呼吸、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保持呼吸道通暢,使血氧飽和度在90%以上,出現血壓下降、脈搏加快及時報告醫生,檢查是否有腹腔內出血并協助處理。
1.4.3 臥位、活動與飲食 術后生命體征未平穩前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預防嘔吐物窒息,平穩后取半臥位利于引流、呼吸和循環。早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預防腸粘連、腸梗阻的發生。術后禁飲食,待腸蠕動完全恢復,肛門排氣,無腹痛腹脹后拔除胃管開始進流食,然后半流食,逐漸過渡到普食。
1.4.4 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出血:防止腹腔引流管堵塞、扭曲、受壓、滑脫等,經常順向擠壓引流管保持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和量,正常情況下約50~200mL,呈淡紅色,24h后明顯減少或無引流液,若每小時超過50mL,且為鮮紅色,伴血壓下降、脈搏加快、面色蒼白、出冷汗等應考慮內出血的可能,及時報告醫生并迅速處理。應激性潰瘍:予以靜滴胃腸道黏膜保護劑和營養支持,減少精神應激,盡量縮短手術時間。高碳酸血癥:常見原因是戳口松動,手術時間過長及肺功能障礙,CO2氣腹中可能吸收了大量的CO2,產生高碳酸血癥、酸中毒和氣體栓塞,予以(2-3)mL/min的低流量吸氧,嚴密觀察有無疲乏、煩躁、呼吸淺慢、胸痛、肌肉顫抖、雙手撲動等癥狀,如伴PaCO2升高,應考慮有高碳酸血癥的可能,及時通知醫生并協助處理。
2 結果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和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其并發癥率、吻合口漏、再手術率和腫瘤根治性與開腹手術沒有區別,圍手術期死亡率,切口并發癥率、出血量、術后疼痛、腸功能恢復和住院時間均優于傳統開腹手術。13例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患者未出現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出血和高碳酸血癥并發癥。通過系統的??浦委熀妥o理,專科健康宣教與指導,傷口愈合正常出院。
3 討論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多選擇臨床分期較早,體型不太胖的患者,結果表明,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能顯著促進術后恢復,縮短住院天數,與文獻報道一致[4]。腹腔鏡手術損傷相對小,嚴格的無菌操作,患者術后早期下床活動以及盡早進食和不過度使用抗生素,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感染率較低。隨著腹腔鏡手術技術的進步,一些精細操作器械和保護裝置在臨床的運用等都降低了SSI的發生率,通過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護理實踐的對比,開展護理研究可增加循證護理的證據。
[參考文獻]
[1] Lee SJ,Park KH. Ultrasonic energy in endoscopic surgery[J]. Yonsei Med J,1999,40(6):545-549.
[2] 賈麗華. 三鏡聯合膽總管一期縫合治療膽囊膽總管結石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7):1593-1594.
[3] 于東華,楊秀紅,趙桂榮. 二氧化碳氣腹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吸氧時間的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5):1353-1354.
[4] 張志勇,陳組女,徐家樸,等. 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的臨床應用[J]. 腹腔鏡外科雜志,2005,10(1):24-26.
(收稿日期:201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