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曲美他嗪聯合辛伐他汀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方法 106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3例,在常規抗心絞痛治療基礎上采用曲美他嗪+辛伐他汀治療;對照組53例,除不使用曲美他嗪外,其他同觀察組。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3.0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4.15%(P<0.05);在減少心絞痛發作頻次,并使心電圖上心肌缺血范圍和程度減輕等方便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曲美他嗪聯合辛伐他汀聯合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安全有效。
[關鍵詞] 心絞痛; 曲美他嗪; 辛伐他汀
[中圖分類號] R541.4;R97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5-45-02
不穩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UA)是一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除變異型心絞痛因具有短暫ST段抬高的特異的心電圖變化而為臨床保留外,惡化型心絞痛、臥位型心絞痛、梗死后心絞痛、靜息心絞痛、混合性心絞痛等的統稱。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突出,UA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呈升高并有加速趨勢[1]。研究證實,UA患者臨床上的不穩定性有進展至心肌梗死的高度危險性,必須予以足夠重視。2006年5月~ 2009年4月筆者采用曲美他嗪聯合辛伐他汀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53例,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106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均為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2000年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不穩定性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有關“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診斷標準[1],并經心電圖及心肌酶學檢查除外AMI,且無治療藥物禁忌證。將符合納入標準的106例患者按就診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3例,其中男31例,女22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8.7±6.4)歲;對照組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齡37~73歲,平均年齡(59.5±6.6)歲。兩組之間年齡、性別、伴發疾病、心絞痛類型、心絞痛發作次數及心血管危險因素等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以嚴格臥床休息,嚴密監護,并予以口服消心痛或靜脈點滴硝酸酯類藥物,酌情加用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及轉換酶抑制劑等。對照組在常規處理基礎上予以睡前口服辛伐他汀(浙江新昌京新制藥有限公司生產)10mg,1次/d;觀察組除對照組治療藥物外,予以曲美他嗪(法國施維雅公司生產)60mg/d,分3次口服。兩組療程均為6周。
1.3 主要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表現、心電圖及冠狀動脈超聲檢測。
1.4 療效判斷標準
參照文獻[2]擬定:①顯效:同等勞力程度下不引起心絞痛或發作次數減少80%,勞力型心絞痛改善>2 級,靜息時心電圖恢復到正常或大致正常;自發型心絞痛或初發型心絞痛完全得到控制,心電圖恢復正常。②好轉: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 80%,勞力型心絞痛改善1級,靜息心電圖示壓低的ST 段在治療后恢復0.5mm以上,但未達到正常水平,主要導聯T波變淺25%以上或T波由低平變為直立;自發型心絞痛或初發型心絞痛次數減少,心電圖改善。③無效:勞力型心絞痛無改善,靜息心電圖與發作前相同,或各項指標加重。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軟件完成統計處理,組間計量資料差異性測定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計數資料性測定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及心電圖結果比較
見表2。
3 討論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介于穩定型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之間的一種不穩定的心肌缺血綜合征,被認為是急性冠脈事件之一[3],若得不到及時有效控制,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導致AMI或猝死。大量研究證實,UA的主要發病機制在于冠脈內不穩定的粥樣斑塊繼發病理改變,使局部心肌血流量下降明顯,加之斑塊內出血、斑塊纖維帽出現裂隙、表面上有血小板聚集及刺激冠狀動脈痙攣等,致使缺血加重。
辛伐他汀屬他汀類降脂藥物,是HMG-COA抑制劑,除可以顯著降低總膽固醇、LDL及甘油三酯,升高HDL,使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缺乏物質基礎以外,尚可發揮對臨床事件有作用的非脂質機制,主要包括內皮功能、炎癥反應、斑塊穩定性及血栓形成等因素[2]。羅助榮[4]等研究報道服用辛伐他汀藥物治療后6個月和12個月,頸動脈粥樣斑塊縮小面積可達60%和80%,HPS、LIPI等臨床試驗結果均進一步證實,冠心病患者應用他汀類藥物能使其病死率和致殘率顯著降低。
曲美他嗪屬冠狀動脈擴張藥物,具有抑制線粒體內長鏈3-酮酰輔酶A硫解酶(3-KAT),使能量代謝從脂肪酸氧化轉移到葡萄糖氧化,使ATP的產生增多,使磷脂合成增加,有效提高心肌收縮功能,進而保護心肌細胞膜,使組織酸中毒減少。吳炯[5]通過對78例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療效觀察,發現在應用硝酸脂類、調脂和抗血小板藥物等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曲美他嗪,能改善心臟收縮及舒張功能。早期聯合他汀類藥物能有效改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受損的動脈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
本組研究資料顯示,53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使用曲美他嗪聯合辛伐他汀治療,能夠減少心絞痛發作頻次,并使心電圖上心肌缺血范圍和程度減輕,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83.02%,優于對照組64.15%(P<0.05)。治療中未出現明顯副反應及不良事件發生,故在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時選用曲美他嗪和辛伐他汀聯合用藥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 顧正南. 香丹聯合生脈注射液治療心絞痛的療效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3):253-254.
[2] 程國利. 辛伐他汀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臨床觀察[J]. 中國綜合臨床,2002,18(11):984.
[3] 郭霞,寧亞蘭,董寧霞. 辛伐他汀治療不穩定性心絞痛40例[J]. 陜西醫學雜志,2004,33(8):742-743.
[4] 羅助榮,蓋曉波. 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調脂干預對頸動脈粥樣硬化及C反應蛋白的影響[J]. 中華心血管雜志,2004,32(5):977.
[5] 吳炯. 曲美他嗪對老年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J]. 浙江醫學,2005, 27(3):229-230.
(收稿日期:2010-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