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動產質押對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推動金融創新、改善融資擔保結構、提高商業銀行競爭力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文以華夏銀行聊城支行為例,分析了開展存貨質押貸款所需要滿足的基礎和條件,以期為基層銀行開展動產質押貸款提供借鑒。
關鍵詞:融資制度;中小企業;存貨質押
Abstract: Chattel mortgage has profound impact on solving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Es,motivating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improving financing guarantee structure and commercial banks competitiveness. Choosing Huaxia Bank Liaocheng branch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basis and conditions of stock collateral loans,in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basic banks to manage chattel mortgage.
Key Words:financing guarantee structure,SMEs,stock mortgage
中圖分類號:F830.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2265(2010)10-0030-05
一、引言
貸款滿足率低一直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形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銀行對中小企業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因而,抵押和擔保成為銀行發放貸款的重要前提。但在目前狀況下,中小企業信用級別低、可抵押固定資產普遍較少、難以得到大企業提供的擔保,因此要獲得銀行提供的融資服務仍然很難。有專家測算,動產抵質押貸款市場需求量為5萬億-7萬億元。但受配套制度、風險防范技術等因素的制約,我國動產抵質押一直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 (童天水,2009)。本文以華夏銀行聊城支行為例,對該銀行不同時期的動產質押貸款實施情況進行了案例研究,以期對基層金融機構創新融資擔保方式提供借鑒。
二、有關抵押擔保有效性的理論綜述
(一)抵押擔保與保證擔保
早期文獻對融資擔保的探討并沒有深究抵押擔保和保證擔保的區別,主要關注了它們在銀行做出貸款決策時的作用與角色,只有在研究信貸配給問題時有所涉及。但自Barro(1976)年以后,更多的學者開始關注融資擔保問題。Pozzolo (2004),Becchetti和Garcia (2008)認為,就銀行業而言,抵押是一種實物擔保(Real Guarantee),保證是一種私人擔保(Personal Guarantee)。但抵押和保證在貸款合約中有著不同的作用,抵押多是內部的(internal),主要是為特定債權人提供一種優先受償權,較少作為一種激勵機制來解決借款人的道德風險問題;而保證多是外部的(External),主要作為一種激勵機制來應對借款人的道德風險問題。從金融交易角度看,抵押和擔保都屬于一種貸款支持(Loan Support)或者說信用增級手段。抵押的設定,提高了銀行對還款來源的控制能力;保證的設定,為銀行提供了一個替代的還款來源。兩種方式從不同程度上有助于保障債權人權益。
擔保合約本質上是一種看跌期權合約。對銀行來說,貸款是其隨機的風險資產,要求借款人提供擔保,實際上是為自己的風險資產購買了一個保險,只不過銀行不需要承擔保費(期權費)而已。設定了擔保的貸款合約的利益格局是:擔保人是期權的賣出者,被擔保人是期權的購買者,銀行是保險(期權)的受益人。通常,擔保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對稱,并通過信息示意機制(Signaling device)或者叫篩選機制(Screening device)提高信貸市場效率。但保證擔保的委托代理環節增多,利益博弈的格局更加復雜,決定了保證擔保的脆弱性;而抵押擔保既涉及銀行的資產,也涉及借款人的資產,因此抵押將借款人與銀行的利益統一起來,借款人要重新獲得作為抵押品的資產,必須遵守借款合同的約定,不能隨意改變資金用途,從而解決資產替代問題,也不會刻意隱瞞項目的真實收入,從而解決投資不足問題。
(二)動產質押
動產質押或存貨融資作為抵押擔保的主要方式,是指借款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銀行)占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銀行)有權依照《擔保法》有關規定以該動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動產的價款優先受償的一種貸款。動產質押物品可以是企業的流動資產,如原材料、半成品、存貨等,也可以是存單、郵票、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還可以是私人財物,如金銀珠寶、貴重耐用消費品等。
存貨融資最早起源于上世紀40、50年代的美國,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對存貨融資的可行性、現狀和基本情況進行歸納、解釋,不少文獻分析和總結了存貨和應收賬款融資中的存貨質押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業務的法律氛圍、業務模式、倉儲方式、監控方式和流程。Albea R.K(1948)和Harold B.F(1948)分析了基于存貨的可能融資方式和基本業務流程;Barnettw(1997)、Rutberg(2002)總結了存貨質押貸款的各類提供主體和融資創新特征。Matthesen T(1998)、Clarke P.D(2001)、MaeDonald R.S(2006)及其他眾多學者介紹了存貨質押,闡釋存貨質押階段性的表現,并且通過數學模型來說明。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部分學者專門針對倉儲融資與中小企業的關系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從而推動了存貨質押融資向更高層次和更廣大范圍發展。Leora Klapper(2005)就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采用存貨融資模式的激勵及功能進行了分析,形成該領域全方位的融資體系。
在我國,任文超(1998)等人最早提出物資銀行的設想。1999年中國儲運公司與銀行合作,開始向客戶提供簡單的質押融資擔保服務。朱道立(2000)首次提出“融通倉” 概念,并在2002年的研究中強調物流對金融的融資功能的輔助,給出了第三方物流企業擴大服務范圍、開發新的高利潤服務項目的思路。2003年,《中小企業促進法》出臺,促進了商業銀行的創新步伐。單惟婷(2004)對動產質押的貸款方式進行了研究,指出動產質押應著手解決好質押物價值的認定、質押物的選擇、質押物的風險防范和動產質押貸款保證保險等問題。陳祥鋒、朱道立(2005)提出了面向供應鏈的金融物流的概念,系統介紹了物流銀行業務的特點與作用,指出開展物流銀行業務面臨的風險,并就風險防范和利益分配等問題提出設想。2007年出臺的《物權法》使動產質押制度進一步完善。根據《擔保法》和《物權法》的規定,在出質人無法按時償還債務時,質權人可以直接拍賣、變賣質物,并以所得價款優先受償,確保質權得以實現,從而避免了商業銀行債權實現過程中存在的訴訟難、執行難等問題,動產質押擔保方式的現實適用性優于其他擔保方式。有了相關法律的保證,動產質押信貸業務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
三、華夏銀行聊城支行的存貨質押業務
動產質押貸款方式適用于中小企業融資,這是因為:(1)由于轉移了物的占有,質押物資的安全性、完整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2)由于實施了信息跟蹤,一旦發生市場變化造成質物減值,可以要求出質人增加質物或提前清償,保證了質權的安全。(3)質押擔保具有優先受償權,受到法律保護。(4)由于允許出質人更換質物,方便出質人經營,有利于其增加還貸能力,及時還貸。從銀行來說,采取動產質押貸款方式,其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能夠得到一定的保證;從中小企業來說,動產質押貸款方式可以靈活地融通資金,方便其經營。企業需要資金時可以將暫時閑置的動產作為質押資產向銀行融通資金,調劑頭寸,解決資金的短缺。如果由于經營上的要求,需要使用被質押的資產,經銀行同意,可以在金額控制下更換質物保證生產經營的需要。
華夏銀行聊城支行是山東境內較早開展存貨質押的銀行。華夏銀行聊城支行的前身是聊城市城市信用社中心社(以下簡稱城信社),成立于1994年,2003年被華夏銀行并購。華夏銀行聊城支行的存貨質押實踐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一)城市信用社時期對存貨質押的初步探索
被并購前,作為一家獨立的法人信用社,聊城市城信社具有完全的信貸管理自主權。但在亞洲金融危機后的2000年,城市信用社面臨整頓,將通過保留、改制、合并重組、收購、撤銷等方式處理改制,聊城市城信社面臨著極大的生存壓力。其中,最大的壓力莫過于貸款發展緩慢而且面臨很大風險。1999-2002年三年間,聊城市城信社業務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但此時,聊城市中小企業卻快速成長,尤其是有10年發展史的鋼管城,已經發展到400多家經營批發商戶、20萬噸庫存、400多個規格和7000多個品種的規模。同時,90多家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也在100萬噸/年以上,成為長江以北小有名氣的鋼管市場。面對這樣一個富有發展潛力的市場,聊城市城信社瞄準了“鋼管城”的流通企業,決定授信發放敞口承兌匯票,并采取了由上游大的鋼鐵企業擔保、企業法人負連帶責任、尋求擔保公司擔保和企業互保的形式發放貸款。但鑒于鋼管品種繁多,企業間多是競爭關系,上述四種辦法均未見效,信貸業務開展緩慢。到2001年,該社東昌服務部嘗試以企業存貨質押方式,通過評估機構的評估,折算成一定的價值,向銀行提出質押擔保貸款。當時考慮到,實行存貨質押:一則鋼材物質相對穩定,不容易損失。二則鋼材價值較容易識別和變現。當時全國聯網的鋼材價格報價系統已經建立,貸款違約客戶的存貨很容易在市場內出售變現。三則與部分流通商戶信貸關系較為穩定。
經過反復探討,該社依據《擔保法》和《貸款通則》有關條款,以銀行承兌匯票為主導產品開發存貨質押,并配套設計了三個相關制度:一是質押物的確權。企業須以自有存貨、經查驗相關票證予以確權、公證,確保質押物產權明晰,不存在瑕疵,足額繳納稅費,不存在法律糾紛。二是質押物的保管。城信社同鋼材市場管理部門簽訂《房屋租賃和場地使用合同》,使質押的鋼管成為在該社指定場所經營的物品,貨物標志“聊城市城市信用社”字樣;與原經銷商保管人員簽訂《看管協議》,城信社向看守保管人支付工資,實現質押物的專人保管。三是質押額度的設定。根據鋼材市場行情,初步將質押率定在50%,一年后調整為70%以下。
但存貨畢竟是動產,從理論上說,有著比不動產更高的風險隱患。對此,聊城市城信社依照保證質押物與信貸資金價值對等原則,對存貨實行限額銷售、差額補足和動態的實地清點制度,借款企業必須加入財產保險。但隨質押物數量的快速增長,城信社已無力到現場查驗存貨了。2002年,引進了物流監管公司——中儲青島分公司,對數量多、價值高的大宗物品實施現場監管。此后,引入第三方監管的存貨質押,不再依附原來的企業擔保合同而成為一種獨立的融資模式(見圖1)。
(二)被華夏銀行收購后對存貨質押的系統、規模開發
2003年,聊城市城信社被華夏銀行收購,更名為華夏銀行聊城支行,原有的法人機構變成總分行制下的轉授權基層經營機構。在華夏銀行信貸管理體制下,總行制定的并不是某一種產品的政策框架,而是針對相關性較高的某類產品進行的設計,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對于風險的防范更加合理有效。因此,新的管理體制,不僅沒有限制存貨質押的創新,反而促進了業務范圍的拓展(見圖2)。這主要表現在:(1)存貨質押范圍、品種進一步拓展。經報備總行,華夏銀行聊城市支行又在鋼管之外開辦了棉花、化肥、糧食、塑料、重型汽車等行業動產質押業務;品種包括未來貨權融資鏈、貨權質押融資鏈、貨物質押融資鏈、應收賬款融資鏈、海外代付融資鏈、全球保付融資鏈和國際票證融資鏈等7個子產品。(2)設立專門機構。按華夏銀行總行要求,聊城市東昌支行(原東昌服務部)變更為直屬性質的“貨押中心”,專司前期業務開發、質物核查、價格審定、單據傳遞與保管、與監管公司進行溝通等工作。(3)引入物流監管競爭機構。在引進中儲青島分公司的基礎上,于2008年6月成功引進中遠倉儲配送有限公司作為質押監管合作單位,增加了物流公司責任條款,提升了質物監管水平,增加了風險防范層次。
(三)績效
截至2010年7月,華夏銀行聊城支行共開展物流金融業務23戶,其中未來提貨權融資業務3戶,貨幣質押業務20戶,授信規模5.4億元,承兌匯票余額3.03億元,業務涉及鋼材、棉花、木漿、化肥等近10類商品。23戶企業的結算存款保持在4700萬元以上,承兌匯票保證金存款超過4億元,企業法人儲蓄存款保持在1300萬元以上,累計辦理承兌匯票5億元,手續費收入25萬元。并且此類業務在開辦以來無一筆逾期,實現了存貨質押融資零風險。2010年6月,該行在聊城市存、貸款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6.1%和4.9%,較2002年均上升了1.5個百分點。
四、對華夏銀行聊城支行動產質押業務發展的分析
中小企業融資制度的建立和發展,需要立足于融資主體的自身優勢,依靠量身定做的業務品種、嚴密的制度安排、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影響和改善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和融資環境。從華夏銀行聊城支行在不同時期的實踐可以看出,動產質押信貸市場經歷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如果說城市信用社時期是一種自發的無意識行為,而華夏銀行時期則是有意識的主動行為。作為一種不同于傳統抵押、擔保方式的新的質押品,動產抵押有其客觀的市場容量和開發潛力,需要一種有別于傳統信貸模式的創新制度和技術安排。
(一)動產質押契合企業資產、財富多元化實際
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其資產、財富的表現形式各異,信用信息非常分散,且在正規金融機構的交易記錄非常有限,銀行要與之合作必須開辟新的信貸投放路徑,因此選擇動產質押貸款業務市場廣闊。在華夏銀行開展動產質押業務之初,也是“瞄準”了鋼管城的現有資產規模和未來發展潛能。一是流通企業有數量較大的可供抵押的流動資產。雖然流通類企業的固定資產額度低,但是流動資產額度大。以鋼鐵類的流通企業為例,華夏銀行通過核對部分企業的增值稅發票,發現一些企業每月銷售收入均在1000萬元以上,流動資金周轉量很大,因此認為這一市場有潛力可挖。二是風險較容易控制。鋼鐵類的商品物質穩定,不易損失,因此進行動產質押的意外損失風險較低;鋼鐵類流通企業的商品通用程度高,品種、規格統一程度高,全國價格較為一致和透明,而且在庫存貨物的監管方面技術要求低,通用性高、價格透明意味著變現的能力較強,處置成本低。三是信用風險較易甄別。流通企業的信用信息較容易獲得,一般情況下流通客戶為了爭取價格優惠和年終的銷售返利,其上游關聯客戶非常固定,因此通過往來的資金查詢較易獲得企業的真實信息。
(二)動產質押需要特定的組織安排
華夏銀行在開展動產質押業務初期沒有設立專門的機構、配備專職的管理人員,在崗位的管理和責任的界定上不太明確,因此雖然制度創新與企業需求十分接近,但在業務范圍和規模上一直發展較慢,被華夏銀行收購前,僅開展了11戶企業,授信總額不足2億元。被華夏銀行收購后,明確設立了獨立機構,配備了專職崗位人員:在總行層面通過專門的組織來強化融資業務整體規劃、產品創新、業務推動、風險管理與風險技術建設的功能,在支行則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崗,專門負責新業務的貸中和貸后管理工作,提高審批和風險管理效率,因此在短時間內拓寬了經營范圍,豐富了業務品種,業務總量發展較快。在被華夏銀行收購后兩年多的時間內,動產質押客戶就上升到21戶,授信余額達到4.5億元。
(三)動產質押貸款需要特定的風險控制制度與技術
在本案例中,銀行承兌匯票并非金融創新工具。但該行之所以能將其運用成為開拓民營經濟市場的利器,全在于它們沒有局限于傳統的授信準入標準,而是根據客戶不同的情況,靈活選擇了各種非傳統、行之有效的質押等控制風險手段,采取了動態跟蹤監控、引入第三方監管等,保證了質押物價值與貸款額度的匹配,防范了信貸風險,促進了業務發展的連續。尤其是引進了物流監管競爭機制,提高物流監管水平,降低了監管成本,增加了風險防范層次。自2002年存貨質押融資業務開展以來,至今沒有一筆逾期貸款產生,足以說明其風險防范措施是嚴密有效的。
(四)動產質押市場的規范有序發展需要監管部門的及時跟進和規范
由于動產質押貸款方式操作性強,債權安全保障性好,變現力強,受到銀行和中小企業歡迎,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動產質押市場。但是,隨著金融機構的不斷進入,相關問題也隨之產生,影響了此類業務的健康發展。這些問題不是商業性金融機構自身能夠解決的,需要人民銀行、銀監部門、保監部門以及其他相關機構采取有效的措施,制訂統一的準入標準,加強對物流企業的監管,制訂合理的保險收費標準,引導、規范動產質押市場的健康發展。
一是新制度實施后市場的監管問題。在華夏銀行以存貨質押方式成功開拓“鋼管城”等幾個專業市場后,其豐厚的收益引起其他金融機構的加入。在2008年以后,相繼有四家金融機構加入到這一市場中,2010年6月末,四家金融機構的授信余額達到6.9億元,超過了華夏銀行的授信總量。從某種意義上看,競爭可能降低專業市場中企業的融資成本,但部分金融機構為了拓展市場,采取了降低準入標準,放松監管條件的辦法來爭取客戶資源,這無疑是“竭澤而漁”。雖然目前還沒有發生風險,但一旦遇到較大的市場波動引發質押物的貶值,專業市場中企業的高相關性必將引發連鎖反應,形成較大風險。
二是物流企業監管問題。目前國內物流企業的蓬勃發展、不斷創新以及第三方、第四方甚至第五方物流的服務方式相繼出現,為動產質押金融業務的發展提供了保障。但是從物流監管企業看,國內資信程度高的大型企業數量較少,僅有中國外運、中國遠洋、中國儲運等少數幾家。而且,對于物流企業的監管也不明確,至今沒有形成一個市場準入的統一標準,從而導致物流監管企業良莠不齊。由于大型物流企業監管成本較高,因此部分金融機構引入了資質一般的物流企業監管。而物流企業的信用程度、資金實力和技術水平是質押物安全的重要保障,選擇符合要求的物流企業是動產質押業務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動產質押貸款保證保險問題。動產質押貸款保證保險的思路是:銀行發放動產質押貸款的同時,向保險公司就此筆貸款購買貸款風險保險,由保險公司來保證銀行信貸資產的安全。動產質押貸款中引入保險機制有利于銀行、保險公司和借款人三方:(1)對銀行而言,有利于減少貸款損失。(2)對保險公司而言,擴大了業務范圍,增加了保費收入。(3)促進借款人合理使用資金。由于借款人取得貸款時,動產已移交銀行占有,所以質押物的財產保險和銀行的貸款保險均由銀行向保險公司購買,它們不影響借款人的費用支出,但質押物不足的貸款人需增補質押物。動產質押貸款保證保險中投保期、有效期和賠償額的確定,仍然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五、幾點結論
通過對華夏銀行聊城支行在不同信貸管理體制下的動產質押融資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1)動產質押是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資產與信用多元化發展而產生的,其對突破中小企業的資金瓶頸,實現物流與資金流的整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廣泛的適應性。(2)動產質押作為一種非傳統意義上的貸款保證方式,需要有別于傳統信貸模式的制度安排和技術創新,也就是說,動產質押的發展需要滿足特定的條件。(3)動產質押作為一項涉及銀行、中小企業、物流企業等多主體、多流程且不斷發展的新型金融服務業務,不僅解決了制造企業的融資瓶頸問題,推動了物流企業的業務領域拓展,而且為銀行業的金融創新提供了條件,但是這種新型業務的興起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與以往不同的風險,認識并控制這些風險是動產質押金融開展好壞的關鍵。(4)加強對創新業務的監管,防止無序競爭,引導金融創新業務的健康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創新的步伐將不斷加快,因此監管部門要及時跟進,本著審慎、高效的原則,對不斷出現的金融創新進行規范和引導,制訂統一的、符合實際的市場準入標準,使其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以優質的服務來開拓市場。
參考文獻:
[1]馬亞軍.西方融資擔保理論綜述[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5,(1).
[2]王蕾,仝宜.貸款保證研究綜述[J].特區經濟,2005,(9).
[3]劉曉春.彭志忠.物流與金融協同發展應用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09,(4).
[4]左濤.物流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理論分析 [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7.
[5]陳曉紅.陳建中.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6]樸明根.商業銀行經營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杜,2007年1月.
[7]諾思.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7.
[8]高旺東,賀創業.貸款保證擔保有效性問題研究[J].金融發展研究,2009,(11).
(責任編輯 劉西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