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大對畜牧業的信貸投入、緩解融資困境已成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棗莊市嶧城區農聯社創辦了“活體畜禽抵押”貸款新模式,為破解畜禽養殖企業融資困境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關鍵詞:活體畜禽;抵押;融資
Abstract:Increasing credit investment to stockbreeding and relieving its financing press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 Livestock mortgage——a loan pattern created by Zhaozhuang Yicheng District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to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s of stockbreeding corporation.
Key Words:livestock,mortgage,financing
中圖分類號:F830.3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2265(2010)10-0039-04
一、引言
畜牧業是提升農業綜合效益、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進程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我國畜牧業快速發展,但融資壓抑對其發展的瓶頸約束作用日漸顯現。加大對畜牧業的信貸投入、緩解其融資困境已成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增加農村弱勢群體金融供給的實踐主要從三個層面展開:一是改善農村金融信用環境,通過血緣、親緣等關系強化農村信貸道德約束。二是對農村貸款主體實施外部增信,提高貸款主體承貸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三是擴大農村貸款主體擔保抵押物范圍,挖掘釋放“三農”抵押擔保潛能,特別是動產抵質押潛能。近年來,隨著擔保制度的發展,動產抵押及其他以動產作擔保的形式越來越多,已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棗莊市嶧城區農聯社在《物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框架下,開辟了“活體畜禽抵押”貸款新模式,為破解畜禽養殖企業融資困境提供了一條途徑。
二、動產抵押的相關理論及文獻綜述
抵押制度之所以在傳統金融市場大放異彩,是因為其兼顧了債權安全和抵押人的用益利益,即抵押物擔保債權安全且不以移轉占有為必要,抵押人仍然可以對其進行使用和收益。現代社會財富結構的變化,使得抵押制度已由傳統的單純不動產轉向不動產與動產并重的局面。從國際融資實踐看,英美等發達國家70%的擔保是動產擔保。與不動產相比,動產種類更為豐富多樣,特別是2007年我國頒布實施的《物權法》將抵押物范圍擴展至法律行政法規未禁止的任何財產,動產抵押由此成為業界的一個熱點話題。馬蔚華(2006)認為,完善動產擔保制度、建立便捷的動產擔保登記制度和高效的執行機制是發展動產抵押業務的關鍵,應通過制定優先權原則最大限度保護債權人利益。王君(2007)認為,法律法規制度上的缺陷、銀行缺乏應對能力和良好的倉儲管理機制是制約動產抵押貸款發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應建立動產抵押擔保登記公示平臺、完善相關法律細則。尹玉杰(2009)則從銀行角度對如何規避動產抵押的法律和操作風險進行了闡述,認為對抵押物適格、抵押人權利、動產抵押公示的審查是有效降低銀行風險的手段。動產抵押實踐方面,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對如何開展動產抵押進行了積極探索,產成品庫存抵押、應收賬款抵押等動產融資業務在部分地區已開展得相當成熟。
但需要說明的是,當前在動產抵押方面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融資層面,對如何辦理農村動產抵押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都比較少,涉農動產抵押潛能挖掘嚴重不足。畜禽活體作為養殖企業的主要動產,如實現其抵押功能,讓活體資產真正“活”起來,將會大大緩解養殖企業的融資難題。2010年6月,在人民銀行棗莊市中心支行指導下,嶧城區農聯社發放了山東省首筆活體畜禽抵押貸款,拉開了全省活體畜禽抵押業務開展的序幕。
三、棗莊活體畜禽抵押貸款的實踐
畜禽產業鏈是棗莊城市轉型要重點發展的八大產業鏈之一。近年來,棗莊市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2009年,全市生豬出欄量、家禽出欄量、肉類產量分別同比增長14.8%、6.5%、9.1%,畜禽養殖業正處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但其發展仍面臨著資金不足、市場風險大等諸多挑戰,特別是融資瓶頸約束日益明顯。
在現行法律及信貸制度框架下,如何增加畜禽養殖業的資金供給也是涉農金融機構面臨的一個難題。調研發現,畜禽養殖企業擁有大量市場價值相對較高、易處置、易變現的活體畜禽資產,如果能夠實現這些活體資產的抵押功能將大大增加養殖企業的融資可得性。據測算,棗莊市可供抵押的豬、牛存欄價值約17億元,即便按50%的抵押率也可為養殖企業提供8.5億元的資金支持。但受抵押登記機關缺失、疫情、市場風險等因素約束,銀行對開辦畜禽抵押貸款心存疑慮。比如滕州市農聯社在對伊源牛業專業合作社考察后,認為該企業信譽良好,項目前景廣闊,但出于對活體畜禽能否抵押等方面考慮,銀行對該項目的200萬元授信遲遲未能通過。了解到此情況后,2010年4月,人民銀行棗莊市中心支行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協調市畜牧局、市工商局聯合出臺了《棗莊市活體畜禽抵押貸款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通過采取活體畜禽辦理登記、引入第三方監管等措施消除了銀行放貸的后顧之憂,在全省首創了活體畜禽抵押貸款業務。
活體畜禽抵押貸款業務的主要流程是:畜禽健康狀況評估報告→借款申請→貸前調查→信用等級評定→資產評估→簽訂三方(銀行、借款人和擔保人或第三方監管人)抵押貸款協議和抵押貸款合同→抵押登記→發放貸款。
在活體畜禽抵押貸款辦理過程中,貸款申請人以自身或第三人合法擁有的豬、牛等活體畜禽作為抵押物向銀行業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借款企業將借款申請和地方畜牧部門出具的畜禽健康狀況評估報告提交銀行后,銀行組織人員對申貸項目進行貸前調查及信用等級評估,并由畜牧部門進行活體畜禽的價值評估工作。通過相關審查及評估后,由銀行、借款人和擔保人或第三方監管人根據評估結果簽訂三方抵押貸款合同,同時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活體畜禽抵押登記。銀行按照畜禽資產評估價值50%的比例向貸款申請人發放貸款,并在利率上給予適當優惠,一般低于同期限信用貸款利率。貸款期限則根據畜禽的生長情況、市場價值、資金用途及風險狀況等由各方協商決定,一般不超過一年。在貸款發放后,銀行再通過派遣支農信息員、支農協調員、第三方監管等方式,簽訂監管協議,定期或不定期核實畜禽存欄情況,加強對抵押畜禽的監管。
依據《管理辦法》,2010年6月25日,嶧城區農聯社對棗莊市富新畜禽養殖有限公司發放了山東省首筆40萬元活體畜禽抵押貸款。活體畜禽抵押貸款開辦一個月內,各涉農金融機構已完成授信320萬元,為該市畜牧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活體畜禽抵押貸款運作機理分析
(一)畜禽產品作為抵押品的資產屬性已經完備:辦理活體抵押貸款的前提
對銀行而言,抵押品具有提高借款人違約成本、降低違約概率、減少風險暴露余額和降低違約損失的功能。而要真正發揮這些功能,客觀上要求抵押物必須穩定并產生能夠預測的現金流,且具有方便的變現途徑和較高的變現價值。與一般動產相比,畜禽產品具有更為穩定的市場價值和較強成長性,作為抵押品的資產屬性已經完備。一是價值明顯,易于評估與計量。《管理辦法》規定可抵押的畜禽為豬(育肥豬、能繁母豬)、牛(奶牛、肉牛)和種畜禽,市場價值較高,價格逐年上漲,為擔保債權的實現提供了堅實保障。據了解,目前一頭成年肉牛的市場價格在1萬元以上。而且與一般抵押品不同,在抵押期內多數畜禽產品始終處于生長和繁殖狀態,成長性和升值潛力巨大,強化了抵押品對信貸資產的保全功能。以仔牛為例,在經過一年期的飼養后,其市場價格往往可以翻番。二是市場變現能力強。畜禽產品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市場需求量大,在現行交易制度與交易場所完備的情況下,動產抵押權的實現成本較低。
(二)完善的活體畜禽抵押登記評估程序:辦理活體畜禽抵押貸款業務的關鍵
動產抵押登記是物權公示原則在動產抵押制度中的體現,是動產抵押制度的核心。《物權法》除明確生產設備、原材料、半成品、產品等動產抵押的相關規定外,還將抵押物范圍擴展至法律法規未禁止抵押的任何財產,較《擔保法》大大拓展了可抵押物的范圍,這為銀行開展活體畜禽抵押業務提供了確切的法律依據。參照《物權法》中“企業動產浮動抵押登記機關為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管理辦法》將地方工商部門明確為活體畜禽抵押登記機關,增強了活體畜禽抵押登記的可操作性。
更為重要的是,《物權法》規定未辦理抵押登記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也就是說,辦理抵押登記的,抵押權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即抵押財產登記后,不論抵押財產轉移到誰手中,只要債務人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抵押權人都可以就該抵押財產實現抵押權,同時還有優先于未登記的抵押權人受償的權利。棗莊市在辦理活體抵押貸款過程中,要求必須通過地方畜牧和工商部門的登記、評估,除了增加借款人征信環節外,更重要的是排除了抵押物在權屬不明的情況下對銀行抵押權實現的不利影響,為銀行信貸資產保全提供了法律依據,減少了“動產易動”帶來的風險和信貸資金介入的后顧之憂。
(三)信貸風險有效防控及交易成本降低的雙重契合:吸引信貸資金介入的內在動力
信貸資金的本性在于追求安全性和盈利性。與存貨、應收賬款等一般性動產不同,活體畜禽還面臨疫情威脅、消耗性大等不利因素,容易發生畜禽病亡或丟失,“動產易動”的特征更為明顯。要實現抵押資產的保全,必須要“管”好活物。因此,需要建立專門的畜禽動產抵押風險防范機制。一是防止畜禽病亡。對辦理活體抵押的養殖企業,在購買仔牛時,必須由當地部門出具健康證明。養殖過程中,畜牧部門將利用獸醫檢疫網絡平臺,定期對畜禽進行“健康查體”,做好養殖場所衛生防疫,嚴把畜禽出欄檢疫關,確保抵押畜禽安全健康。二是防止畜禽丟失。除了引進物流監管公司在養殖場安裝監控設備,對抵押的活體進行實時監控外,金融機構還要派遣支農信息員、支農協調員,每周到現場核實畜禽存量。養殖企業、合作社、農戶將畜禽出欄的銷售計劃要提前上報銀行,銀行信息員在畜禽出欄時進行現場監督,保證貨款及時歸還銀行。三是資產評估的就低原則和貸款最高比例限制。《管理辦法》規定,以最近3年平均市場價和最近3個月的平均市場價二者之中的較低者來確定擬抵押活體畜禽的價值,這對于市場價格逐年走高的畜禽產品而言,評估價值明顯低于市場價值。且最高貸款額度一般不得超過畜禽資產評估價值的50%,最高不得超過70%,在最大程度上強化了抵押物對銀行資產的保全功能。四是鼓勵養殖戶參險的正向激勵機制。對參加保險的,銀行將在貸款額度、利率水平方面給予優惠。若發生保險理賠,金融機構將優先受償。
此外,交易成本也是關系交易能否達成的關鍵。與聯保體貸款、“速貸通”等大多數涉農貸款品種相比,活體畜禽抵押貸款大大降低了銀行的信息搜尋成本及貸后管理成本。多數畜禽養殖企業及養殖戶規模較小,信用信息分散,正規金融的記錄非常有限,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征信數據,銀行要深入調查尋找最佳的貸款對象,要付出巨大搜尋成本。而活體畜禽抵押模式減少了銀行對貸款對象的搜尋成本,而且畜禽產品收益相對穩定,加之第三方監管的引入和農業保險的保障,銀行信貸資產容易保全,貸后管理成本也大大降低。
(四)政府部門介入的經濟外部性:促使信貸交易達成的觸發器
從博弈視角看, 盡管活體畜禽抵押貸款涉及政府部門、養殖企業、放貸銀行三方,但政府部門和銀行才是這場博弈中的主導力量。在政府部門介入之前,畜禽企業因缺乏法定抵押物,不存在與銀行合作的基礎,也就不能開展合作性博弈。在政、銀雙方的博弈過程中,政府部門目的是增強涉農產業對信貸資金的吸引力,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而銀行則要求在資金安全前提下,通過信貸擴張的規模效應提升收益,兩者目標具有較強的一致性,為合作博弈的達成奠定了基礎。在博弈過程中,政府部門通過提供活體畜禽健康檢疫、資產評估、抵押登記等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迎合了銀行抵押放貸條件,部分消除了銀行放貸后的風險顧慮,而銀行也在完善信貸風險防控體系后,通過活體畜禽抵押等方式將信貸資金注入畜禽養殖業,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作為理性經濟人的政府部門和銀行出于自身收益最大化的考慮,均選擇了符合對方利益要求的策略,產生了理想的博弈結果。
在棗莊活體畜禽抵押貸款案例中,不管是活體畜禽的健康檢疫、資產評估還是抵押登記的實現,都是政府部門介入推動的結果。而政府部門提供的這些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則具有明顯的經濟外部性,并成為活體畜禽抵押貸款交易達成的關鍵,這也是對先前交易失敗狀態的一次帕累托改進,促進了社會福利水平的提升。
五、基本結論
(一)活體畜禽抵押貸款具有較強的普適性和推廣價值
活體畜禽抵押貸款業務開辟了一條養殖企業抵押擔保的新路徑,在國家政策及法律許可的框架內,既解決了畜禽養殖企業抵押難題,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涉農金融機構“貸款難”問題,具有需求大、易操作、可復制的優勢,值得大力推廣。
(二)動產抵押登記是關系到信貸交易能否達成的關鍵
只有實現動產的抵押登記,才能消除銀行對放貸后資產保全的后顧之憂。在現行政策、法律許可框架下,各政府部門應發揮主動性,通過提供抵押登記等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積極為信貸交易的達成創造有利條件。
(三)活體畜禽抵押貸款業務的開辦為開展其他動產業務提供了新的思路
對其他市場價值較高且穩定的農村動產,如農業機械、果木等也可探索辦理此類抵押貸款業務。另外,要針對不同類別動產“易動”特征構建適應性的監管及保障機制,發揮抵押動產對信貸資金的保全功能。
參考文獻:
[1]尹玉杰.動產抵押登記與銀行的審查義務[J].上海農村金融,2009,(6).
[2]馬蔚華.完善動產擔保制度 優化金融發展環境[J].中國金融,2006,(7).
[3]王君.對張家界市動產抵押貸款開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武漢金融,2007,(10).
[4]張曉娟.動產抵押制度之完善初探[J].現代財經,2008,(2).
(特約編輯 桑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