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精美的古代銅爐,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著國內眾多收藏者,目前銅爐收藏市場行情可謂火爆。
銅爐價格水漲船高
在銅器的收藏門類中,銅爐因其鑄造精良、工藝考究、造型古樸典雅,集實用性與藝術性于一身,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古玩藝術品。特別是自從明代宣德爐出現以后,這種器物更是備受人們的推崇,成為銅器藝術品中的主要器型。在明清時期,銅爐可以說是銅器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隨著藝術品價格的不斷攀升,銅爐的行情水漲船高,成為收藏市場新的熱點。2003年,中國嘉德秋拍會上,一件順治款沖天耳三足爐,估價為10萬至15萬元人民幣,最終拍得166.1萬元人民幣。另一件明末清初的玉堂清玩款大鬲爐,估價為8萬元人民幣,最終也拍得近120萬元。2006年,北京誠軒春拍上,一件清乾隆時期袁枚手鑄銅灑金缽式爐,估價30萬至35萬元,成交價是69.3萬元。2007年,一件清乾隆紅皮雙獅耳銅爐在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秋拍中以28萬元成交。2008年,一件明宣德象耳簋式銅爐在北京長風春季拍賣會上以56萬元成交。2009年,一件清代云龍紋銅爐在中貿圣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舂季拍賣會上以117.6萬元成交。同年,一件清代乾隆年御用三足雙耳銅爐在四川嘉禾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秋季拍賣會上以257.6萬元成交。2010年,一件明代鎏金獸首銜環缽盂式銅爐在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中拍出302萬元的高價。此外,記者日前在多家拍賣會上看到,一些銅爐拍賣價格大多在幾萬至幾十萬元人民幣不等。
目前市場上,銅爐大致分為三種:香爐、熏爐和手爐。香爐是祭祀焚香的器具,早在漢朝就已初具規模,不過宋朝以前的香爐多取材于陶瓷和青銅。自明代精美絕倫的“宣德爐”問世后,銅香爐才聞名遐邇,成為我國藝術寶庫中又一光彩奪目的瑰寶。
宣德爐始鑄于宣德三年(1428年),宣德帝命司禮監同工部,參照《宣和博古錄》、《考古圖》和內庫所藏五大名窯器皿,取其造型典雅者117種,以外國進貢的風磨銅為主材并摻入了金、銀、錫等材料,共鑄出3365件鼎式爐、乳爐、敦爐、鬲爐、缽爐等各式銅爐,并在爐的底部鑄有“大明宣德年制”楷書陽文方形款。宣德爐作為御用品,僅鑄造過一次就停工,數量極少。后來,曾主管過“司鑄之事”的官員們為謀私利,將那些解散了的能工巧匠重新召集起來,按照當年的鑄造工藝,進行仿制,拋售民間。自明代中期至清末民國時期,民間多有仿制。我們平時所見所藏之爐,絕大部分是不同時期的古制“宣德”仿品,真的宣德爐恐怕只能見諸博物館了。
熏爐,又名“香熏”。整體分為爐身、底座和爐蓋,爐蓋上鏤空雕刻紋飾,焚香時香煙從鏤空的孔中縷縷飄出,是熏爐中最精彩的部分。熏爐是從西漢中期開始鑄造的,其中青銅博山爐和鴨子香熏較為出名。自明清時期又大量出現了獅子熏爐、八卦熏爐等。
手爐,燒炭取暖所用之器具。主要流行于明代后期至清末民國時期,是舊時宮廷乃至民間普遍使用的掌中取暖工具。手爐的形狀多為圓形、橢圓形和長方形。爐中置炭火,上有爐蓋和提梁。爐蓋采用鏤空工藝,不但具有通風及免于使用時被燙傷的使用功能,還是目光的焦點,其圖案設計獨具匠心,是工匠藝術表現的重點。尤其是那些制爐名家,如張明岐、王鳳江、胡文明、潘祥豐等人的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成為后人們爭相收藏的藝術精品。
銅爐的收藏技巧
一位多年收藏銅爐的孫先生說,銅爐收藏講究型和色。銅爐和青銅器不同,它的形制花紋比較簡單,只有款識,沒有銘文。歷來藏爐家欣賞的就是其簡練造型和幽雅銅色,尤以不著纖塵、潤澤如處女肌膚、精光內含、靜而不囂為貴。這是經過長年炭墼燒煉、徐徐火養而成的。銅色也會在火養的過程中出現變化,越變越耐看,直到完美的程度。就拿玉堂清玩款大鬲爐來說,造型碩大渾厚,色質靜穆精純。爐經多年火養,精光內含,紫檀整挖爐座為明制,材料精美工藝精良,包漿潤澤,甚為難得。
銅爐的造型以及皮色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其觀賞價值。經過了多個朝代的歷史侵蝕,購藏的銅爐基本上都有些許的磕碰,銅銹斑斑。在銅爐圈中,流傳著一個大玩家王世襄的養爐故事。他曾對其收藏的銅爐進行清理與重新燒煉。例如明崇禎款沖天耳金片三足爐,刻“崇禎壬午冬月青來監造”楷書款,渾圓腹,沖天耳,器型古樸端莊,爐身銅質厚重,手感甚佳。通體滿布金片,包漿色澤亮麗。
孫先生說,目前市場上,私款銅爐也是收藏的熱點。明清銅爐因崇尚宣德所制,往往署款都書“大明宣德年制”,但文人、官宦定制之爐多以自家堂名齋號刻于爐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繁多的宣德款銅爐中反而新穎別致。其中“玉堂珍玩”、“琴書侶”、“樹德堂”、“品竹宅”、“寶鼎”、“松月侶”、“飛云閣”、“永存珍玩”、“太極含元”、“水云居”、“長物清玩”、“神仙居”、“允錫家藏”、“梨曲江制”等私家堂名,都是上等優質的明清時期仿效宣德制爐的佼佼者,值得收藏。
此外,目前市場上民間留存下來的古代銅爐數量較多,品種也較為豐富,但通常是魚目混珠,優劣摻雜。如何區分優劣,首先,要弄清銅爐的等級標準,等級不同價格相差會很大。一為珍稀品,指藝術高超、工藝精湛,存世稀少,品位極高,足以代表某一時期最高藝術和工藝水準的上品和絕品。二為精品,銅質優良、鑄工精細、線條優美,令人賞心悅目。無論從器型、紋飾還是工藝制作,均無可挑剔。三為中品,做工謹細、不失規矩、紋飾尚可,題材、造型確有招人喜愛之處,銅質和品相也不錯,但品位稍差。四為下品,完全的實用品,無藝術性可言。鑄工粗糙、造型呆板、銅質不純,這種爐雖然有一些年份,但毫無收藏和欣賞價值。
衡量銅爐的收藏價值,取決于造型、工藝、包漿、材質四個方面。一是看造型,每個時代的銅爐造型大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造型須規整嚴謹、古樸典雅,器型優美并且爐體完整,無傷痕及殘損者可藏之。二是看工藝,工藝的好壞對銅爐的價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應選取線條流暢、刀工嫻熟、紋飾精美、鑄造精良,無沙眼、無流銅、無漏鑄現象,且款識銘文規整者藏之。三是看包漿,傳世古物,天長日久,就會在器物的表面留下歲月浸淫的痕跡,這就是所謂的包漿。色澤滋潤、晶瑩、光澤明亮如玉、包漿自然凝重且分布均勻者可藏之。四是看材質,銅質精純,爐骨沉重者可藏之。
孫先生還特別指出,目前市場上。不少銅爐商家通過網絡進行銷售,這其中有不少的造假行為還要多加防范。目前,網絡銷售造假常用的招數有三。招數一,偷梁換柱。造假者在網上發布從別處論壇竊取銅爐的圖片資料,這種情況的銅爐價格往往很誘人,制造“撿漏”的假象,當玩家收取貨物時卻發現貨不對板。防范措施是買家要求賣家上傳更為精細的圖片。招數二,銅爐商家隱藏缺點。有些銅爐本身存在殘缺,如爐耳碰掉了,商家有可能會私自焊接好;或者選取拍攝角度遮掩缺陷,以充完整貨品。防范措施是在收取物件時,要認真檢查每一個部分,若發現問題,立即用相機拍照取證。招數三,爐非原主。古玩網站上常不少帖子聲稱“受朋友委托賣爐”,往往會導致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后卻不能落實訂單,或者在交易后發現問題難以追討的情況。防范措施是能不買就別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