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動通訊產業、新生物醫藥產業,巍能源產業,中關村電子城科技園把上述三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概括為“三新”產業。并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新移動通訊產業、新生物醫藥產業、新能源產業,中關村電子城科技園把上述三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概括為“三新”產業,并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在“三新”產業的帶動下,今年1至8月,電子城科技園實現總收入720.5億元,同比增長49.5%;實繳稅費35.8億元,同比增長36.1%;實現利潤78.4億元,同比增長27.6%,主要經濟指標持續高位運行,總體運行趨勢不斷向好。新移動通訊、新生物醫藥、新能源產業成為拉動園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三新”產業聯盟正式成立
9月16日,第四屆“銳動金秋”政企聯誼會在電子城科技園隆重召開。在這場擴大朝陽區高新技術產業品牌影響力,交流企業經驗,聽取企業建議,探討戰略合作問題,共謀電子城發展大計的盛會上,“三新”產業聯盟揭牌儀式成為整場活動的亮點。北京電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巖、中關村管委會委員于鳳英、朝陽區委書記陳剛、區長程連元等領導,共同為“三新”產業聯盟揭牌。
記者了解到,這三個聯盟分別是由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北京通信信息協會、大唐電信、鼎橋通信、世紀互聯等25家單位倡議發起成立的“電子城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聯盟”,由萬東醫療、雙鶴藥業、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15家單位倡議發起成立的“新生物醫藥產業聯盟”,和由西門子、ABB、恒基偉業、七星集團等13家企業倡議發起成立的“新能源產業聯盟”組成。
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副總經理范云軍代表“電子城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聯盟”企業發言。他談到,該聯盟的設立主要是為進一步匯集區域內外移動通信產業的信息、技術、人才、設備及試驗環境等創新資源,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范云軍說:“電子城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聯盟是以企業為主體,由移動通信產業相關的基礎運營商、設備制造商、軟件提供商、服務提供商以及協會學會、科研院所等機構自愿組成,本著有利于加強行業內外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合作、有利于提升聯盟成員自主創新能力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有利于優化產業資源配置和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原則,通過豐富和開展產業聯盟各類活動,努力實現信息、技術交流與成果共享,研討產業面臨的共性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聯盟的成立將對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強化區域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培育移動通信產業群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關村管委會委員于鳳英在揭牌儀式的講話中談到,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覆蓋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資源最密集的區域,經過多年發展,已初步形成產業聯盟、企業、科研機構等開放、協同、共贏的創新機制和創新環境,形成了中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結構最完整的區域開放式協同創新體系。作為中關村科技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城科技園始終圍繞著示范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目標,著力推進新一代移動通信、新生物醫藥、新能源“三新”產業,帶動園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三新”產業聯盟的成立將加速這一進程。
電子城管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電子城科技園延續自年初以來的良好走勢,高新技術產業持續高位運行。今年1至8月,電子城科技園實現總收入720.5億元,同比增長49.5%;實繳稅費35.8億元,同比增長36.1%;實現利潤78.4億元,同比增長27.6%。大企業集團支撐作用顯著,工業企業增長勢頭明顯,電子城功能區對朝陽區乃至中關村科技園區的貢獻作用持續增強。
作為朝陽三大功能區之一,電子城不斷吸引關鍵技術、創業投資、高端人才、研發機構等創新要素入駐,引導高端要素和高端產業聚集。僅今年上半年,就有七星華創、華銳風電等19個項目入駐電子城,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區級財政同比增長17.9%。在電子城、CBD、奧運三大功能區的強力支撐下,上半年,朝陽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72.5億元,同比增長15.4%,財政收入125.3億元,同比增長28.6%,總量繼續位居全市首位。
加大“三新”產業扶持力度
目前,電子城科技園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達1150家之多,眾多企業之所以選擇入駐電子城,與朝陽區政府和電子城管委會為企業提供的優質服務、日益優化的投資環境密不可分。
2007年,電子城科技園“四園合一”正式劃歸朝陽區管理,經歷了體制機制的改變后,重新組建的管委會著手統籌園區內的有效資源、明確電子城的發展目標、加深政府與企業的溝通了解,并于第二年成立高新技術企業協會。今年,“銳動金秋”聯誼活動已連續舉辦第四屆,高新企業對這種政企聯誼的方式非常認可,認為政府搭建了一個溝通、協調、服務的良好平臺。
為加速電子城科技園區產業聚集,朝陽區堅持政策保障發展的思路,按照“統籌、覆蓋、擇優,創新、長效”的原則,于去年修定了《朝陽區高技術產業與現代制造業發展專項資金暫行辦法》和實施細則,在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上下功夫,加大對“三新”產業的扶持。與此同時,園區聘請專家為“三新”產業發展出謀劃策,并率先引入專家評估機制,堅持績效考評制度,嚴把“進口、出口、審核”三關,對114家企業給予資金支持,最大限度地發揮3000萬專項資金的拉動、帶動作用。
今年年初開始,電子城管委會繼續完善綜合服務平臺,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園區進一步暢通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堅持會商制度,實現資源共享,解決企業發展中的難題,并協調稅務部門就簡化高新技術企業稅務減免程序進行溝通,為企業提供便利。
此外,電子城科技園還特別加強了優秀人才培養、引進工作和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完成北京市優秀人才資助和中關村首批高端領軍人才的申報工作,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的人才環境。于今年五月開通的望京創業人才班車,為園區企業人員上下班提供了細致周到的便利服務。在中小企業扶植培育方面,電子城積極開展專業孵化,大力培育創業典型。截至5月底,累計孵化入園企業435家,現有在孵企業156家。
如今,電子城科技園區內環境、配套設施日趨完善,服務理念日漸成熟,已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沃土。上半年,園區新增入園企業31家,其中包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北京時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等8家企業有意向或已簽約入駐電子城。這8家企業都是移動通信、IT服務、高新材料等領域的領軍型企業,將為電子城發展“三新”產業及高新制造業帶來充沛的動力和不可估量的聚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