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授權管理復雜而具有藝術性,在實踐中難度很高。如果授權不當,反而引起企業內部不必要的沖突。因此,具體的企業應該如何授權的問題值得探討。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從系統演化與熵的角度來考慮處于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特點的企業授權管理方式的采用,這是一個較好的突破點。通過概括出企業授權的困難所在,從授權方式、授權基礎結構及其變遷、委托代理機制等三個方面,初步搭建出授權管理的理論框架,為企業在實踐中授權管理方式的有效選擇提供參考。
關鍵詞:授權管理;授權的基礎結構;授權方式;系統演化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9-0014-02
引言
如果沒有授權管理,任何企業的運營都無法順利地進行下去。但是,在實踐中,授權管理具有很強的復雜性和高超的藝術性,具有很高的操作難度。如果授權不當,反而引起企業內部不必要的沖突。授權的難度則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由于員工的能力、素質、態度的差異,針對不同員工得授予不同的權力。第二,權力、責任需要合理的界定,要求清晰而可控。第三,授權雖然可以界定任務、權力與責任,但權力需要基礎。第四,授權之后進行過程控制十分困難。第五,企業中人員之間信任與協作的困難。因此,要克服這種授權管理的困難,就需要從影響授權有效管理的因素去尋找突破口。
企業組織本身可以看成是一個動態演化的類生命體的自組織系統。從擬人化的角度來看,企業會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按照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按照愛迪思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生命周期可以分為六個階段 [1],不妨將六個階段劃簡化為一般戰略管理理論中的初創、成長、成熟、衰退這四個階段。
在熱力學中,熵是德國物理學家魯道夫·克勞修斯引入的一個概念,它是指熱量轉化為功的程度,ΔS=ΔQ/T(ΔS表示熵),即轉化的熱能除以溫度所得的商。用來表示任何一種能量在空間中分布的均勻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勻,熵就越大。一個體系的能量完全均勻分布時,這個系統的熵就達到最大值 [2]。
玻爾茲曼則從統計物理學的角度,引入新的公式,熵 S=kBlnW,其中kB為波爾茲曼常量,W為系統的狀態數。這個公式所表示的熵可以度量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負熵則是度量系統有序程度的尺度。系統的熵值越小,它所處的狀態越是有序,越不均勻;系統的熵值越大,它所處的狀態越是無序,越均勻。對于孤立系統來說,它總是力圖自發地從熵值較小的狀態向熵值較大,即從有序到無序的狀態轉變,這就是“熵值增大原理” [2]。簡而言之,一個封閉系統的熵增加到一定程度或有序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將會死亡。
一、企業組織結構的變遷
企業是一個復雜的自組織系統,其演化遵從自組織系統演化的規律。雖然可以用熵來度量企業的有序性或無序性,但由于自組織系統必然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因此,從自組織系統演化的過程來看,降低系統熵值的企業內部要素通過與外部環境的信息流、物流與資金流的不斷交換中改變企業內部的系統結構,從而,企業組織模式隨著企業發展而變化可以看成是一個從無序到有序、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
因此,在一個始終保持競爭力的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中,其企業組織模式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企業有序化程度或負熵值會發生相應變化,在不同發展階段中的企業授權管理的特點:
第一,在企業初創期,企業規模較小,創業者既是經營者,又是所有者,企業的有序化程度較低,管理較為混亂,企業集權相對而言是比較好的選擇,這時一般采用直線型組織架構。在這種結構中,權力、命令從最高領導人到最基層直線式向下級委任。
第二,在企業成長期,企業有序化程度不斷提高,過分集權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這時企業不同職能部門應由專業人士負責,企業所有者不再進行直接管理。
第三,在企業成熟期,為了降低企業系統的熵值,有些企業選擇了到事業部型模式。這種組織形式的主要特征是分權,也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要分開。這是因為當企業發展到這個階段,所有者已經沒有能力去承擔那么大的一個責任。還有一些企業由于其產業特征發展到較高階段時往往采用扁平化組織的企業組織模式,在扁平化組織中,員工素質很高,權力不均勻分散并根據特定需要而流動,這種企業中的有序化程度很高。當企業系統進一步發展時,從有序到無序最后發生突變形成新的組織模式——網絡組織(虛擬企業)時,原來的企業很多功能子系統被分解成不同的企業來完成,核心企業的有序化程度達到最高。
第四,在企業衰退期,企業規模龐大,組織官僚化,組織權力非常分散,組織形式陷入僵化,制度流程流于形式,管理容易發生沖突,企業有序化程度很低,企業系統熵值較高。當企業突破成長瓶頸后,企業有序化程度提高,繼續成長。
二、授權管理方式的分析
處于不同企業演化階段的企業,它們的授權管理特點可以通過授權方式、授權基礎結構及其變遷、委托代理機制來決定。
第一,授權方式。授權方式主要由三個內生變量來描述,即:(1)授權的力度,也即授予權力的大小與范圍(人事權、財務權、決策權等)。簡單地說,變化是從小到大。(2)授權的速度,表示的是任務、權力與責任是逐步緩慢授予的還是一步到位快速授予的。簡單地說,變化是由慢到快。(3)授權的監控程度,指的是授權之后的監控頻率與監控的嚴格程度。簡單地說,變化是由弱到強。三個變量聯合決定了企業授權方式的主要特點。
第二,授權的基礎結構。對于授權的影響因素,主要可以分為企業運營、領導風格、員工素質、關系網絡等四個基本面,從而建構出影響授權的基礎結構模型。
其一,領導風格。授權方式要考慮企業發展的歷史、企業創始者的經營思維、企業的性質(國營、民營,外資)、企業文化等。這些因素對企業管理者個人領導風格的影響很大。簡單地說,隨著領導風格由專制到民主,授權的力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監控程度由低到高。
其二,員工素質。由于員工的能力、素質、態度的差異,對不同的員工授權方式也是不同的。應該量體裁衣,量能授權。領導人通過對下屬的績效考核、素質測評,以及平時的觀察、溝通交流等手段對下屬能力有一個預先的評估,之后根據這些評估逐步授權。簡單地說,隨著員工素質是由低到高,授權的力度有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監控程度由低到高。
其三,關系網絡。上級授權于下級,這不僅僅是上下級之間關系的變化,還存在同級關系的變化,下級與他的下級關系的變化等等。在實際情況中,企業的人際關系是呈現網絡狀的。因而,權力范圍的變化,會對整個網絡產生影響,而不僅僅是單線化的上下級之間關系的變化。簡單地說,隨著關系網絡由簡單到復雜,授權的力度由大到小,速度由快到慢,監控程度由高到低。
其四,企業運營。任何形式的企業都存在授權的問題。一般來說,企業技術水平、企業經營范圍、企業規模等隨著企業發展而逐漸變得越來越復雜。簡單說來,隨著企業運營復雜程度由低到高,授權的力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監控程度由低到高。
在決定企業授權管理方式的三個因素中,授權基礎結構的復雜性是授權管理的難點。根據企業演化過程與特點,我們可以將企業組織模式分為四種結構,分別為初創期的無序組織、成長成熟期的有序組織,衰退期的無序組織,突破成長瓶頸的有序組織,其中熵值由較高到較低再變到較高,當熵值達到某個臨界點之時企業就會瓦解,如果企業系統突破極限迅速成長,熵值又降到較低的程度。企業組織組織模式變遷對授權基礎結構(如表1所示)。

生命周期不同階段中的企業組織模式對授權方式也有相應的影響(如表2所示)。
第三,委托代理。授權的實質是領導者或管理者將屬于自己管理范圍的相對不重要的部分責任和權力或是不
需要自己親自做的事、沒有時間去做的事、別人做成本更低的事等,果斷地委托給下屬,授權機制就是一種“委托代理機制”。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會出現信息不對稱,由于員工對于生產經營中的隱性知識及關鍵資源更為了解,權力的下放導致代理成本的出現,員工可能會從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著想,采取損害管理者利益的行為。中小企業中經常出現的企業資源個人化正是這種現象的體現,企業的關鍵知識、技術、客戶資源被企業中的某些個人所占有,一旦條件成熟,他們就紛紛跳出企業成為其新的競爭對手。簡單地說,隨著委托人(授權者)與代理人(被授權者)雙方信任程度由低到高,授權的力度有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監控程度由低到高。
結論
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從系統演化與熵的角度來考慮處于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特點的企業授權管理方式的采用,這是一個較好的突破點。通過概括出企業授權的困難所在,從授權方式、授權基礎結構及其變遷、委托代理機制等三個方面,構建出授權管理的理論框架,該模型可以為企業在實踐中授權管理方式的有效選擇提供參考。
當然,這里的模型只是一個初步的參考,因為在實際操作中的授權管理所涉及到的影響因素更加復雜。因此,以該模型為基礎,可以進行更進一步地研究與拓展,為企業授權管理的實踐提供有效的理論分析工具。
參考文獻:
[1]愛迪思.企業生命周期[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2]許國志.系統科學[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208-209.
[3]尼科里斯,普利高津.探索復雜性[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4]林金忠.企業組織的經濟學分析[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5]周三多,鄒統釬.戰略管理思想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責任編輯 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