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說文解字》:“然,燒也。從火肰聲。”由此可見,“然”本作“燃”,意思是燃燒。根據(jù)《說文解字》、《漢字源流字典》等的解釋,“然”字的意義經(jīng)歷了“燃燒、點著、照耀、這樣、同意、轉折……的樣子”等演變過程。如今然字可單用,但多作為詞素而組成復合詞。因“然”字包含古義燃燒,又有今虛詞的多項意義,陰陽互補,作為名字,乃上舉之策,不可多得。
關鍵詞:“然”;虛詞演變;名字
中圖分類號:H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9-0209-02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詞,王國維曾經(jīng)在《人間詞話》里將“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成功者所要達到的第三境界。王國維的用意是指在經(jīng)過多次周折、多年磨煉之后,就會逐漸成熟起來,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領悟,達到最后的成功。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就是厚積薄發(fā)、功到自然成的道理。這句詞中有一個“然”字,作為一個虛詞,不起眼兒地躺在這首千古絕唱中,然而現(xiàn)在我卻要探究下這個“然”字。
“然”,會意形聲字。金文從火,從肰(狗肉),用火燒狗肉會燃燒之意。肰也兼表聲。篆文整齊化,隸變后楷書寫作“然”。“然”字的意義演變大致為以下線索:
《說文解字》:“然,燒也。從火肰聲。” [1]由此可見,“然”本作“燃”,意思是①燃燒。《墨子·備穴》:“以須鑪火然之”(須:等待。鑪:爐。)“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這個意思后來寫作“燃”。 引申為②點著:“張云錦之幃,然九光之燈。” [2]又引申指③照耀:“然目之綺,裂鼻之馨。”又進而引申指④明白:“了然于心”。借作代詞,表示⑤這樣,如此:《荀子·勸學》:“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小孩生下來哭聲是一樣的,長大了習俗就不同了,這是教育的結果)“教使之然也”/然后/ [然則]:“這樣……那么”。《商君書·更法》:“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也。”(非:指責。多:贊美) [3] 用作意動,表示⑥同意、對、是:《戰(zhàn)國策·齊策二》:“昭陽以為然,解軍而歸。”(昭陽:人名。)又“認為……是對的”。《史記·高祖本紀》:“沛公然其計,從之。”又“表示肯定的回答”。《論語·陽貨》:“然,有時言也。”[4]用作代詞,表示⑦轉折,義同“然而”:“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但要注意“然而”在先秦時期是兩個詞,“然”是代詞,表肯定,后加“而”表轉折。《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漢代以后,“然”開始由代詞發(fā)展為連詞,表轉折。現(xiàn)代表轉折多用“然而”。“然”又作為詞的后綴,用作助詞,充當⑧詞尾,表示……的樣子。《列子·湯問》:“雜然相許”。“惠然肯來”/突然/欣然。“然”字為借義所專用,燃燒之義便另加義符“火”寫作 “燃”來表示(“燃”,從火從然會意,然也兼表聲。本義①燃燒:天地之性,能更生火,不能使滅火復燃/燃燒/燃料。引申也指②點著:燃燈/燃放花炮)。
“然”如今既可單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說文》的部首。現(xiàn)今仍歸入火部。凡從然取義的字皆與燃燒等有關。以然作聲兼義符的字有:“燃”。以然作聲符的字有“蹨”。
關于“然”字的成語很多,如:
岸然道貌、藹然可親、安然如故、藹然仁者、黯然傷神、黯然失色、黯然神傷、傲然挺立、安然無事、黯然無色、安然無恙、黯然銷魂、傲然屹立、昂然自得、昂然直入、昂然自若、比比皆然、不期而然、不輕然諾、恍然大悟、勃然變色、勃然大怒、勃然奮勵、不以為然、大義凜然 。
而今盛傳一則文字笑話——“ 然”氏家族公告:
一切照舊用仍然清楚明白用了然表示轉折用雖然堅強不屈用傲然 堅決果斷用斷然正大剛直用浩然恐懼不安用惶然 意料之中用果然毫不動搖用毅然 不知所措用茫然 寂靜無聲用悄然心情安定用泰然心情平靜用坦然 通達開闊用豁然恭敬有加用肅然忽然醒悟用恍然 疑慮消失用釋然出乎意料用竟然界限分明用截然 整齊有序用井然白費心機用枉然笑得很美用嫣然 安穩(wěn)無慮用安然神情發(fā)呆用木然高大雄偉用巍然 悠閑自得用悠然喜悅愉快用欣然聲音巨大用轟然 氣氛洋溢用盎然仰頭挺胸用昂然 洋洋自得飄飄然 嚴肅敬畏用凜然
糊不清用昏然
由此可見,“然”字的用處很多,從古自今如此流傳下來。恰好鄙人的單名一個“然”字,我曾經(jīng)探究父母親給我起這個名字的原因,他們只是覺得順其自然,不束縛天性即是渾然天成。現(xiàn)在看來,他們也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然”字古代即有燃燒之意。白居易青年時期寫過一首五律《賦得古原草送別》,為他贏得了聲名。詩是這樣的: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一句實在是妙,在此顯示出野草頑強的生命力,而為什么要用火來燒,而不說野草在冬天被寒氣凍死?我覺得燃燒的火苗也是預示著生命的熾烈,生機勃勃,有著無窮的斗志和生命的勇氣。“然”字假借“燃”,包含了“燃燒”的意思,起此名字蘊涵著深刻的寓意。并且中國人起名要講究陰陽五行,按《周易》的解釋來看我應該是五行缺火,那么這個“然”字剛好彌補了這一缺陷,有似魯迅先生筆下的閏土。
而多以虛詞意思出現(xiàn)的“然”用在名字里出現(xiàn)實際上沒有什么可以特別解釋的意義。但正是這種本身沒有什么特別意思,但卻可以構成無數(shù)詞匯意思的字才真正有意味。宛如《維摩詰所說經(jīng)·入不二法門品第九》中的“維摩一默”一樣來得酣暢淋漓:“于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忍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嘆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5]維摩不出一語而道破世界萬物之真相。
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經(jīng)過幾千年的歷史更迭而得以保留下來。這其中有的意義消失了,有的意義改變了,有的新增了意義。探索漢字的古今意義,了解漢字字義的演變和其中文化內(nèi)涵,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09:480.
[2]李圃.古文字詰林:第八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843.
[3]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K].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242.
[4]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K].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356.
[5]鳩摩羅什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入不二法門品第九,大正藏,1934:551.[責任編輯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