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組織中的許多活動都是基于人的勝任力,勝任力已經成為影響個人績效,乃至組織效益的重要因素。發展勝任力已經成了一個日益重要的問題,以網商這一新興群體為研究對象,通過行為事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開發了網商勝任力模型,并嘗試運用構建的模型推進中國網商市場的建設。
關鍵詞:網商;勝任力;因子分析;績效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9-0146-02
一、勝任力內涵研究
勝任力的概念由Robert White在1959年提出,而勝任力研究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要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研究背景是科學管理之父泰羅所提出的理論被基本否定,而傳統的智商學說也越來越受到質疑。1973年,McClelland發表的文章《測量勝任力而非智力》,提出了用測量勝任力的方法來代替傳統的智力測驗。該文章的發表標志著勝任力研究的開始,出于對智力這一傳統權威概念的挑戰,他提出了勝任力的概念,即真正區分績效優異者與績效普通者的,具有顯著性差異的關鍵因素。本文綜合各學者觀點,將勝任力的含義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勝任力是和績效密切相關的;第二,勝任力以及勝任力特征是與工作情境緊密相連的;第三,個體的勝任力水平是可以測量的;第四,個體的勝任力具有層次性。
總而言之,勝任力能夠充分揭示崗位勝任特征要素,是導致工作績效高低、崗位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對勝任力的研究,既源于工作實踐,是對實際工作成功經驗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又能通過勝任力有效地對今后的工作進行指導。
二、網商勝任力的研究意義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迅速成長起一批從事電子商務的成功企業家和經營者,逐漸形成了“網商”這樣一個群體。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的網商大會組委會秘書長金建杭將網商定義為“是指在信息和通訊技術所構建的網絡上進行商務活動的商人和企業家”。也有其他學者的定義,網商是借助互聯網作為個人或企業經營的平臺,進行采購、銷售、企業產品展示和信息發布等企業日常經營活動,并以此作為企業主要經營手段的企業家或商人。自從網商的概念提出以來,網商群體在持續地發生變化。依據艾瑞網關于2007—2011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趨勢預測報告可知,2007年中國C2C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到518億元,2008年C2C市場交易規模已經突破1 000億,預計到2011年可達到4 000億。同時,從中國C2C電子商務市場用戶規模來看,2007年用戶已經達到4 800萬人,預計用戶規模會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到2010年將突破1億人,到2011年有望達到1.26億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針對網商的勝任力研究意義就尤為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網商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助推劑。近年來,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市場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第二,網商需要科學的測評和指導。勝任力研究的目的是找到能夠區分不同工作績效的核心勝任特征,即哪些勝任特征是直接與網商績效表現相關的;第三,目前缺乏有代表性的針對網商的勝任力模型。網商是一個新興行業,其產生至發展到今天也不過短短十幾年時間,是伴隨著互聯網一起成長的行業,因此,系統、深入地對網商勝任力進行研究,可以豐富國內外勝任力研究領域的理論體系,為開展網商勝任力建設奠定理論基礎。
三、網商勝任力模型構建
網商勝任力模型建立之前,進行了以行為事件訪談法為主的預研究,通過行為事件訪談法得出《基本勝任力詞典》,并綜合整理為《網商勝任特征調查表》展開調查。此次研究調查對象范圍主要涵蓋目前中國C2C電子商務交易市場上的網商,共發放問卷180份,收回121份,回收率為67.22%,其中有7份廢卷,其有效回收率為63.33%,符合統計資料調查分析的要求。在資料收集工作完成之后,對于調查所得到的數據資料,利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1.勝任特征頻次分析
運用《網商勝任特征調查表》進行調查,得到勝任特征頻次分布(見表1):
調查結果表明,在接受調查的網商中間,團隊協作、理解力、創建信任感、接受新事物、效率、捕捉機遇、責任心、溝通技能、服務意識以及創新能力排列在前十位。
2.網商勝任特征方差分析
網商由于行業的特殊性,除了在具備通用勝任力以外,還應有與其具體行業相對應的勝任力,而對此的研究還處于空白階段。根據調查的結果,對勝任特征與其績效表現之間的關系進行方差分析(見表2)。
從表中結果可知,勝任特征與績效表現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績效優異組與績效普通組在反應迅速等勝任特征上存在顯著差異(顯著性水平為0.05)。
3.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
在方差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對勝任力重要數據進行KMO抽樣適當性檢驗和Bartlett球形檢驗,得到KMO值為0.787,一般而言,KMO值大于0.50時被視作為可以進行因子反之,因此本數據非常適合進行因子分析。而Bartlett球形檢驗的卡方值為1 073.909,自由度為300,達到顯著性水平小于0.01的要求,進一步說明數據非常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最終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七個成分因子,累計解釋變異量為60.79%。根據因子分析結果,因子1.2.3.4.5.6.7下所包含的勝任特征因素都比較集中,給各個因子嘗試進行勝任特征的命名和概括(形成下表4):
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結果形成七個因子,對其中的部分項目進行合并,形成結果分別是合作精神、個人影響力、人際理解力、成就欲望、社交能力、創造性思維以及管理領導能力。與勝任特征頻次分布中的特征高度吻合,能夠進行相互交叉證實,說明建立的網商勝任力模型能夠比較好地反映網商的職位特點。
參考文獻:
[1]Qingjing.Study on Talent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Method.第四屆產品創新管理國際會議論文集:英文版[M].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1803-1807.
[2]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r.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J],2001:15-20
[3]卿菁.人才測評中綜合素質模型應用研究[J].總裁,2009,(11):100.
[4]肖鳴政,等.人員素質測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5-121.[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