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內部審計領域的最新發展。從現代企業風險導向審計的發展動因入手,詳細闡述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應用的途徑和方法,并就如何推動這一應用提出建議。
關鍵詞: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風險管理;企業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9-0049-02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范圍內重大管理欺詐及審計失敗案例的頻繁發生,風險導向審計理論及其應用研究已成為國內外審計理論界與實務界廣為關注的前沿課題。所謂風險導向審計是指以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評估為基礎,綜合分析評審影響被審計單位經濟活動的各因素,并根據量化的風險水平確定實施審計的范圍、重點,進而進行實質性審查的一種審計方法。風險導向審計已經成為內部審計理論發展的新興動向,許多發達國家的知名企業內部審計動作模式開始逐漸向此方向變革。
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應用的原因
1.企業風險的日益增大要求新的內部審計模式出現。進入21世紀,企業面臨的商業環境和市場競爭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內部審計要成為企業價值鏈上一個必要環節,在履行查錯防弊的職責之外,還應當承擔起為經營者“出謀劃策”,為管理者決策和企業增值服務。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前主席捷奎琳·瓦格娜曾指出:“環境的變化給內部審計師帶來增加價值的機會最多的領域是風險管理和公司治理”。在這種環境的要求下,在“傳統的內部審計時,內部審計部門必須采取面向未來的、風險導向的思路來衡量企業成長并提高股東價值。”
2.內部審計部門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獨特優勢。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管理一個獨立的綜合性部門,不參與具體生產經營業務,不制定具體管理制度,不操作具體業務活動,掌握信息的范圍卻覆蓋各級各個方面,獨立性和綜合性的優勢有利于從全局出發,獨立客觀的識別和評估風險,及時建議管理部門采取措施。
同時,相比外部審計,內部審計部門對企業面臨的風險更了解,對風險的各種影響因素更便于做深入的調查,對企業風險的影響和風險管理效果也容易進行連續的跟蹤,而且長期參與企業風險管理,掌握大量和豐富的信息和經驗,有利于節約管理成本。
3.傳統審計方法的內在眾多缺陷。傳統內部控制制度評價的制度導向存在著固有的局限性:一方面,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可能因為執行人員執行不力等原因造成控制失效;更重要的是,也可能因員工的串通舞弊而形同虛設,內部人控制它無法制約最高管理層的行為,他們可以很輕松地超越控制的限制。此時,檢查內部控制制度往往無法發現這種刻意隱瞞的舞弊造假行為。另一方面,抽樣審計就有審計風險,由于傳統審計方法只關注控制的薄弱環節,而不從數量角度研究審計風險問題,忽略了內部控制系統以外的審計環境。而風險導向審計的最顯著特點:將客戶置于一個行業、法律、企業管理、內部控制、資金、生產技術,從各個方面研究環境對審計影響。風險導向審計在研究內部控制的同時他還研究由于控制的缺陷所產生的控制風險,并對此進行評估,是一種內部控制結構觀。
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應用的途徑
1.現代審計中參與企業風險管理。企業風險存在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不可能在一次審計中完成對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評價。比較切實可行的是在每一次審計的特定范圍內,增強風險意識,引入風險審計的觀念和方法,充分揭示和評價企業特定審計范圍內存在的風險,使企業管理者對此風險給予重視并采取措施和控制風險。例如在經濟責任審計中,經營管理者任期內發生的重大投資、融資活動會對今后產生重大影響,任期內發生的經濟糾紛或重要的管理缺陷不一定完全在任期內體現,對此內部審計就應進行必要的風險評價,一方面劃清前后任期的經濟責任,另一方面幫助企業及時采取措施防患未然。
2.對企業風險管理機制進行監督和評價。良好的風險管理機制是企業風險管理有效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對企業風險管理機制的再監督或再管理,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的重要形式。
(1)監督風險管理機構的健全性。監督企業是否根據規模大小、管理水平、風險程度以及生產經營的性質等方面的特點,建立起規范化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并能根據風險產生的原因和階段不斷地進行動態調整。(2)監督風險管理程序的合理性。現代企業面臨的風險存在廣泛性、經常性、持續性特點,企業的風險管理應建立經常性機制,使風險管理貫穿在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滲透到企業的各個角落。由于內部審計的工作范圍涉及面廣,掌握的信息資源相對全面,加上風險管理中需要各部門各方面協調配合工作,因此更適宜內部審計綜合各方面情況評價風險管理程序的合理性。(3)監督風險預警系統的有效性。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目的是規避風險,因此,風險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內部審計部門可以實施各種專項檢查,監督檢查企業相關風險管理的各個風險控制點,看預防風險的各項工作是否到位,看降低風險的有關措施是否有效,評價風險的變化程度,提出進一步改進意見。
3.在企業風險管理過程中提供咨詢和服務。(1)評估風險識別的充分性。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首要環節,是對企業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風險性質的過程。內部審計人員要全面了解各種情況,不但要檢查本企業的風險,還要觀察同行業內其他企業的經營及整個市場的風險水平是否均已被識別出來。例如在投資風險的判斷上,應從決策程序是否遵循規定的程序、是否符合企業發展戰略,是否具備必要的投資管理能力等方面進行檢查,如果相關因素存在缺陷,即使目前盈利,也應視為一項投資風險。又如分析應收款管理的風險,應當充分檢查企業在客戶信用評級、應收款管理期限、應收款對賬、催收責任等方面是否機制健全,盡早對可能形成的風險的不利因素進行反映和評價。(2)評價已有風險衡量的恰當性。風險衡量是指應用各種管理科學技術,對所搜集的大量資料,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評估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帶來的潛在影響和成本高低。內部審計人員對已有的評估結果進行再檢驗,不僅要關注風險的數量方面,而且要關注風險的屬性方面或其他承載價值的后果。(3)評估風險應對措施的有效性。風險的防范措施是指為降低已識別出并已衡量的風險所采取的措施。內部審計人員應根據各種風險及其相互作用進行分析,尋找消除根源的可能途徑,檢查有關部門針對風險采取的措施是否充分、得當。對于風險缺乏充分控制措施的情況,內部審計應提出改進措施和建議,以降低風險損失。
許多外部風險如國家政策、自然災害等因素是難以防范的,但很多內部風險則可以通過改善企業管理而消除,內部審計在專項管理審計中,在內部控制系統評審活動中,都可以根據發現的管理薄弱環節,對制度性、執行力缺陷提出改進意見,改善企業的管理,促進企業目標的實現。
三、推動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應用的建議
1.鞏固強化內部審計地位,賦予改進風險管理的職能。隨著現代公司制企業的迅速興起,內部審計開始在改進風險管理和完善治理結構等方面發揮著審查、評價及促進作用,可以說是現代經濟賦予了內部審計人員更多、更重的職責和使命。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已修改了內部審計章程,以“參與風險管理,提供獨立評價和建議”作為內部審計的重新定位。中國企業也應當盡快更新觀念,進一步加強內部審計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標準制定,鞏固內部審計地位,擴大內部審計職能。
2.建立復合性內部審計隊伍,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環境下,審計人員不僅要精通財務、審計知識,還要培養經濟管理、金融、統計、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要重視和學習溝通、協調的技巧,與企業管理層和內部各個職能部門保持良好的關系,使內部審計工作得到理解和支持,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巨大作用。
3.推廣計算機審計,提高內部審計效率。李金華審計長曾指出“計算機審計是一場革命”,“審計人員不掌握計算機,將失去審計資格。”尤其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環境下,對風險評估進行的定量分析需要各種模型和處理大量數據,利用計算機比手工更科學、更迅速、更有效。中國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應積極引進計算機審計,設計開發計算機輔助審計系統,建立內部審計風險管理數據庫。
總之,一個理想的建立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基礎上的風險管理能夠有效控制和管理風險,隨著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企業充分借鑒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理論和技術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戰果,是管理決策更加科學化,增強科學化,增強生存與發展能力,實現企業目標的根本保證。
參考文獻:
[1]蔡春,趙莎.現代風險導向審計論[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6.
[2]陳力生,朱亞兵.審計風險管理研究[M].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