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集團和投資集團不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且在具體運作上有很大的差別。
碰到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家涉及能源和礦產投資、基礎設施投資、高檔物業、物流等行業的民營多元化企業集團,剛開始是將煤礦等業務整體當作一個產品投資,等增值后就把礦產賣掉來獲取收益。后來集團老總看到礦山發展得非常好,不但企業本身在增值,而且投資的金屬礦、煤礦等產品也在增值,于是轉而去經營礦山,做礦產的開采和銷售等業務。雖然集團也在賺錢,但老總卻覺得手下的人越來越不好使了。而手下的人都是跟著自己工作多年的老部下,工作也和原來一樣賣力。對此,這位老總百思不得其解。
我覺得其過不在他的部下,而是他沒有搞清楚投資集團和產業集團的差異。
若一家企業集團只是購買不同產業內企業的股票或是企業債券,成為這些企業的投資人或是債權人,但是不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只是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這種方式形成的企業集團就是投資集團。若一家企業集團選擇好產業后,投入資金,建造廠房,購置設備、原材料等,從事生產、流通活動,自己來經營管理,這樣形成的企業集團就是產業集團。
產業集團和投資集團不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且在具體運作上有很大的差別。
首先,戰略選擇的思路不同。企業戰略的實質就是選擇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客觀上說是怎么布局,即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產業。投資集團的戰略選擇相對簡單,他們所考慮的問題主要是哪個行業能掙錢,哪個行業投資收益更大。獲取最大收益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因而他們在選擇產業時受到的限制相對少一些,選擇的空間更大一些。而產業集團就不一樣,它必須根據集團資源和能力的匹配情況來選擇進行經營的產業。比如可能有一個產業會很賺錢,但還得根據集團本身的資源能力來權衡,而不是根據獲得利潤的多少來做出戰略上進入或退出的選擇。
其次,對員工隊伍的要求不同。就如那家民營多元化企業集團,原來是一種投資集團的運作模式,跟著老總的都是些金融、財務、法律等方面的人才,使用起來自然是得心應手。而現在經營礦山,所需要的是經營管理方面的人才,原來的那幫人當然就力不從心了,難怪那位老總要郁悶了。
在了解產業集團和投資集團的差別后,企業集團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分析自己到底要做產業集團還是做投資集團,企業的發展戰略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