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妝品真能改變基因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滿大街都將是超級塞亞人、奧特曼、小怪獸和神奇四俠了,大家一起和諧地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當然,這一切在目前看來皆是幻想。
如果評選化妝品界的最委屈倒霉蛋,此-獎項非日本品牌sK-Ⅱ莫屬。每每日本與我們產生摩擦,這個品牌立馬就會首當其沖被扔臭雞蛋。但那么多日本品牌,為何只有SK-Ⅱ老被拿來當靶子呢?
僅僅屢次被抵制這一點榮耀,還遠不夠資格讓sK-Ⅱ摘取此項桂冠,真正讓SK-Ⅱ奪魁的原因是一它榮幸地“被”成為第一個可以改變基因的化妝品。好幾年前,有關SK-Ⅱ是日本生化武器的傳聞一夜之間變得鋪天蓋地,現在仍舊時不時地出現。此項傳聞有鼻子有眼,傳言的制造者先亮明身份:是解放軍某醫院和某生物研究所成員(先利用解放軍叔叔取得信任);再闡述論點:經過他們3年的研究,發現日本利用基因技術以某知名化妝品為媒介來改變中國人的基因,能使我們下一代和下下一代的身體免疫力不斷地衰弱,使我們后代抗疾病的能力變得非常差。最后提供論據:這些皆是日本731部隊當年在中國進行人體實驗的結果,并且美國已經發現它們含有劇毒成分,且不準上市。最后發表聲明此事已經上報中央,不久便會有對應措施。
如果sK-Ⅱ會說話,它肯定非常委屈地振臂高呼:化妝品改變不了基因!
但不幸的是,現在SK-Ⅱ如果發出這樣的辯駁是會遭到護膚品同行記限的:人家正鋪天蓋地拿基因來做廣告,你這一吼不是拆大家臺嗎?
護膚品廣告堪比生化課
縱觀這幾年護膚品的廣告,你會發現,護膚品行業簡直像是在給大家上生化課,層出不窮、貌似高科技的新名詞足以砸暈專家,更別說大眾了:提拉因子、玻尿酸、中胚層拉皮配方、納米技術、六勝肽、Q10、膠原蛋白……有幾個消費者能明白他們擦在臉上的東西到底是什么?
最新的黃金銷售點是“基因技術”。雖然2006年,雅姿就在中國推出了“璣因14系列”,當時號稱市面上唯一款產品功效定位為“基因修復”的高端護膚產品,但真正掀起護膚品界“基因熱潮”的卻是蘭蔻的“小黑瓶”。2009年,蘭蔻砸下重金開始宣傳新產品“小黑瓶”,即Genifique精華肌底液,官方稱這是全球首款“基因保養”的皮膚保養產品,并稱它7天即能讓肌膚重煥青春,產生光滑和透亮的顯著效果。
基因到底可不可以改變,或者說可不可以通過涂抹護膚品來改變呢?
基因墨遺傳的生命密碼
1866年,奧地利人孟德爾(G J.Mendel)首先提出了遺傳因子(he-redifary factor)的概念,他將控制豌豆『生狀的遺傳因素稱之為遺傳因子,形成了基因的雛形。1909年,丹麥的遺傳學家W.Jhans-sen根據希臘語“給予生命”之義,創造了“gene”一詞,中文譯為“基因”,一直延用至今。
“遺傳因子,基因”的設想一經提出,便推動了人們去尋找、去探索基因在哪里?基因是什么?
隨著顯微鏡技術與染色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確定了基因就在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1944年,美國微生物學家O.T Avery首次證實遺傳物質的基礎是脫氧核糖核酸,目N)NA(每一個染色體含有一個DNA),基因就位于DNA上。]953年,JWatson和F.Crike創立DNA雙螺旋模型,證實基因是具有一定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并非所有的DNA序列都是基因,只有其中某一特定的核營酸區段才是基因的編碼區。
把上面的話翻譯成通俗易懂的解釋就是:基因都是可以遺傳的;基因只是DNA的一部分;基因很重要,決定著人的生、老、病、死;基因很復雜,到目前為止人類也沒有完全搞清楚;不是所有的基因所攜帶的遺傳信息都可以表現出來。
這幾十年來,基因工程在生物、醫藥等備方面得到廣泛應用,轉基因植物也開始大量存在,比如超市里的大豆油絕大部分是轉基因大豆油。但由于目前科學界對轉基因食物對人類所能產生的影響備執一詞,因此全球對于轉基因食品皆很謹慎,所以即使世界上還有很多人處于饑餓狀態,產量巨大的轉基因作物也沒有大規模擺上人們的餐桌。
小黑瓶、小棕瓶都與基因無關
將“改變基因”這個概念放到化妝品這里,首先應該討論的不是使用效果問題,而是應不應該存在的問題。
比如蘭蔻的“小黑瓶”,從其廠家公布的成分表上來看,FAg成分即Bifoda FermentLysate,也叫二裂酵母發酵產物溶孢液。二裂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很多酸奶中都有的雙歧桿菌,這種細菌被認為可以給人體提供免疫保護并預防腸胃問題。生產商宣稱此作用也可以體現在皮膚上,從而提升皮膚的免疫機能并減少有害細菌,但目前并沒有看到其他的研究機構有公開發表的資料證實這個說法。通常來講,酵菌類成分就是只提供一些細胞修復的原料。HEPES(羥乙基呱嗪乙烷磺酸)也是其成分之一,它是一個軟化角質、促進老化角質剝離的成分。其中還有一個叫做SalicyloyIPhytosphingosine的成分,從名稱就能看出這是水楊酸和植物硝氨醇的結合物,這個成分估計能促進吸收(水楊酸有一定的促進老化舊角質剝離的作用)。小黑瓶的宣傳上對這個成分很是著重了一下,但畢竟濃度低得可憐,具體能達到什么效果就不好說了;并且這個成分也不新鮮,至于其宣稱的專利就更談不上了。
在這些成分的綜合作用下,這個蘭蔻小黑瓶的作用在于修復以及促進更新細胞,和“改變基因”一點關系都沒有。何況,就連蘭蔻官方也是把這個產品定位于精華輔助產品,甚至連精華也不是。
另一個基因牌打得響當當的產品是雅詩蘭黛的“即時特潤修護精華”。其實,這本身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產品,它的前身是賣了幾十年的著名的小棕瓶(雅詩蘭黛特潤修護精華)?!凹磿r特潤修護精華”是小棕瓶的升級版,有效成分濃度增加,即上面提到的二裂酵母發酵產物孢溶液。再加上相當不錯的抗氧化物。但和“小黑瓶”同樣,這款“即時特潤修護精華”還是和“改變基因”毫無關系,僅僅是ESTEELAUDER跟風玩兒的新名詞游戲罷了。除此之外,倩碧以及迪奧等其他品牌也都有自己的基因保養產品相繼出現,無非也就是為了沾個光,打個擦邊球。
下一輪新名詞會是什么?
更可笑的是,甚至還有化妝品廠商說,人類的基因是分為可以遺傳的和不可以遺傳的,化妝品改變的是不可以遺傳的那部分。大家可別忘了,基因的第一特點,就是可以遺傳,不可遺傳的根本就不叫基因。
回到SK-Ⅱ問題上來,它的核心成分跟DNA、跟基因都毫無關系。它的主打成分是Pitera,這是復膜孢酵母發酵濾液(Sac-charomycopsis Fermenf Filtrate)的商品名,由于經過發酵和過濾,所以它被認為是一種作用獨特的物質,而事實也證明,其實很多種類的酵母菌都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
只要了解了基因的基本概念,大家就都可以理智地看待滿街的基因保養化妝品。雖然,可以預見的是,化妝晶的基因牌廣告仍然會打得轟轟烈烈,直到下一輪新概念橫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