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香煙中重金屬超標?聽上去是很嚴重。但只要你開始吸煙,卷煙中致害物質的威力就遠遠大于“超標金屬”了。然而,比重金屬更可怕的是,我們對香煙的危害依然知之甚少。
近日,國際煙草控制評估項目(International T0bacco Control PolioyEvaluatlon Project,簡稱ITc)在澳大利亞悉尼召開的第九屆亞太煙草和健康會議(簡稱APACT)上拋出了一份研究報告,文中透露,和加拿大產的香煙相比,受檢的13個中國國產卷煙中驗出含有鉛、砷和鎘等重金屬成分,且其最高含量超過前者3倍有余。一時間,這些在人們的舊有印象中從來與煙草無涉的元素儼然變身為尼古丁的同盟軍。
土壤、空氣中的金屬都能進入煙葉
目前世界各國控煙實踐中普遍采用的霍夫曼名單、fowelsDybing名單、加拿大政府有害成分清單和美國環保署有害成分控制清單中,許多重金屬元素赫然在列。現代醫學已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重金屬及其化合物在體內能夠廣泛地影響人體的多種生理生化功能,對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那么,由天然煙葉加工而成的卷煙,其中的金屬來自哪里呢?
從土地里的一顆顆種子到煙盒里的一支支香煙,其中既包含了傳統的農業生產,也有現代化工業的參與,這一過程的很多環節中,重金屬都有可能乘虛而入。這次ITC項目提交的報告提到,土壤是造成煙草中蘑金屬含量超高的首要因素。的確,很多研究表明,產煙區土壤中的一些重金屬元素的水平與其在煙草中的含量呈正相關。我國的產煙區主要分布在西南的云貴兩省以及黃淮的豫贛皖三省。在工業化的進程中,這些地區的煙草生產活動難以避免地受到了其負面的影響。礦山開采冶煉、廢水廢氣廢渣的無序排放等人類活動都促進了重金屬在土壤中的日益積累。另外,大氣活動也能造成重金屬在煙草中的蓄積。一些對照試驗發現,田地中的煙草葉片上,鉛的含量與距離公路的遠近呈反比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煙草作為葉片擴展型植物,它對某些重金屬還具有獨特的富集能力。借助植株根毛的作用,煙草可以將重金屬吸收,而后通過內部轉運系統,重金屬還能分布至植株的各個部位。以重金屬中毒性最烈的鎘為例,在成熟的煙株中,鎘元素大量分布在葉或莖(即煙草的主要原原料),遠高于根及種子中的含量。現在一般認為,煙草是鎘元素的極度富集作物和汞元素的強富集作物。
此外,煙草的種植、生產也比較容易混入重金屬。以肥料為例,有研究者發現,重慶產煙區的農家肥中重金屬含量均未超標,但化肥中除汞、鎘、鎳在安全限制之外。其他重金屬均超出標準。卷煙的生產加工環節所使用的香精、香料以及機械接觸都存在引入重金屬污染物的風險。
相比于重金屬,卷煙本身才是健康殺手
很多媒體在報道此次重金屬風波時,不少都冠以“超標”之名。在2008年4月由國家煙草專賣局頒布的《煙草及煙草制品標準體系》中,對煙草及制品的生產、加工乃至物流都有詳細的標準;此外對煙草及煙草制品、煙用香精和料液以及煙用接裝紙、接裝原紙中一些重金屬的含量及測定方法也做出了明確規定。例如我國暫定的煙用香精香料的重金屬最大允許含量為40mg/kg,砷的最大允許含量為3mg/kg,但是在這些諸多標準中,并沒有對整支卷煙的重金屬含量做出限制性的規定。
此次ITC項目研究報告用作參照的是加拿大同期的標準。實際上,加拿大是為數不多的要求進口商與生產商進行香煙中重金屬含量檢測的國家。而國家煙草局相關人士在回應這份研究掀起的波瀾時,也表示對于整支香煙進行重金屬的檢測,目前國內外尚沒有統一的標準,并對研究的客觀性表示出了異議。
在三聚氰胺陰影未散的當下,頻受食品安全事件折磨和驚嚇的公眾看到煙草局的這般回復,想不糾結于此都難。不過在一些專家眼中,如果揪著煙草中的重金屬不放,似乎是模糊了控煙的焦點。正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戒煙門診主任熊小強所說,相比而言,煙草本身的危害更大,要討論煙草中殘留大量重金屬,對健康有多大危害的問題,這猶如在討論,是喝一瓶敵敵畏毒性大,還是兩瓶毒性大一樣,沒有什么意義。
在此次APACT會議上,ITC推出了一份關于中國控悃政策的專刊,里面包含12篇文章,有關重金屬的研究是ITC項目提交的這12篇文章中的一篇,其余11篇文章大都是控煙政策對關于吸煙行為影響的研究,而啟動ITC項目的目的正是為了評估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對控煙政策的影響。
香煙將引發衛生災難
《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是首個在世界衛生組織參與下形成的與人類健康相關的國際公約。我國政府于2003年11月IO日在公約上簽字,2005年2月27日該公約在我國正式生效。作為締約國,中國已作出承諾將實施多種控煙政策,降低并預防煙草消費。在美國國家腫瘤研究所、國際發展中心國際煙草控制研究中心、國家控煙辦公室以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機構的資助之下,ITc項目在采取面對面問卷的方式在北京、長沙、廣州、上海、沈陽、銀川六個城市對4800名成年吸煙者及1200名成年非吸煙者進行了隨訪調查,目的在于建立全面的控煙政策評估系統,對中國在履約過程中實施的控煙政策進行評價。
在ITC項目的調查中,雖然肯定了中國近年來的控煙工作卓有成效,但中國仍有許多嚴重滯后、亟待改善的地方。ITC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杰弗里·方就指出,中國人對煙草危害知之甚少,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的話,中國很快就會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災難。這不單單指中國煙民對煙草中的重金屬含量一無所知,事實上ITC項目的調查發現,在中國,人們對吸煙健康危害知識的知曉率較低。只有68%的吸煙者知道吸煙可以導致吸煙者患肺癌,在西方國家,這個數字是90%;有54%的吸煙者知道吸煙可以導致被動吸煙者患肺癌;只有37%的吸煙者知道吸煙可以導致冠心病;而知道吸煙可以導致中風的比例只有17%。
中國吸煙者總數超過3億,占全球吸煙者總數的三分之一。每年約有100萬中國吸煙者死于相關疾病,在未來50年內,這一數字還將增加三倍。這不但讓患者家庭花費了原本不必要的診療支出,而且政府也需要實施大量的公共衛生投入。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國,2009年實現工商稅利5131.1億元,其中稅費同比增長26.2%,繼續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
從2011年1月9日起,中國將全面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如今,中國在世衛組織進行評測的“各國無煙環境規定的執行情況得分”(滿分10分)中僅得1分的尷尬情況下,屆時控煙政策以及龐大的煙民將做何選擇,世界正看著我們。
“要討論煙草中殘留大量重金屬,對健康有多大危害的問題,這猶如在討論,是喝一瓶敵敵畏毒性大,還是兩
瓶毒性大一樣,沒有什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