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作為海洋中“熱帶雨林”,擁有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生態系統,倘若它們變成白骨,這最為豐富的生態系統將何去何從?
提到熱帶海洋,很多人想到的是各種色彩斑斕的珊瑚礁以及生活在珊瑚礁內的各種漂亮的海洋生物,不過,目前全球珊瑚礁正面臨著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珊瑚白化。眾多以珊瑚礁而聞名的旅游景點,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珊瑚白化的影響,IPCC甚至提到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白化現象以后每年都會發生,到2030年,大堡礁珊瑚將瀕臨滅絕。
珊瑚白化,簡單說來就是五顏六色的珊瑚褪色變白的現象。正常狀態下,珊瑚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主要是與其共生的藻類的功勞,它們除了讓珊瑚變得漂亮,還會通過光合作用制造出它們自身及宿主珊瑚蟲生存所需要的養料。當海水環境發生變化,尤其是當水體溫度過離或者太陽強度過強時,珊瑚會把這些共生的藻類排到體外,其結果就是珊瑚變成其自身的白色,并且喪失了營養的來源。
如果外界的環境變化持續時間不長,在恢復到原來的環境條件后,珊瑚內部的共生藻類數目會再次增加,珊瑚也會隨之恢復到原來的五顏六色。但環境變化太過劇烈或者白化持續的時間過長,白化的珊瑚蟲會因為不適應新環境或者因長時間缺乏營養供給而死亡,這時候就算恢復到原來的環境,受到損害的珊瑚也不能復原了。不同的珊瑚對外界環境變化的敏感程度并不相同,有些適應力比較強,而有些在環境發生微弱的變化時便會死亡。
導致珊瑚白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溫度升高、太陽輻射強度增加、海水化學性質的變化、海水透明度減弱等,在眾多的原因之中,與人類活動有關,也是最重要的導致大范圍珊瑚白化的原因,就是全球變暖。
以前珊瑚白化的發生大多與厄爾尼諾引起的海水溫度升高有關,由于厄爾尼諾是每隔幾年才會發生的現象,所以珊瑚白化的發生還不是那么頻繁??呻S著全球變暖的加劇,海水溫度逐漸升高,高溫海水很可能成為一種常態,因此珊瑚白化出現的頻率和持續時間也都會隨之增加。按照美國海洋與大氣管理局海洋生態學家MarkEakin博士的說法,現有數據表明,珊瑚白化事件發生的頻率已經升高了,而這很可能與全球變暖的背景有關。
除了海水溫度升高, “海洋酸化”現象也會加重珊瑚白化的程度。人類生產生活燃燒的大量化石燃料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明顯升高,二氧化碳除了會導致全球變暖外,其中—部分還會被海洋吸收,結果便是海水的酸性增強,這種現象被稱為“海洋酸化”。由于珊瑚的生長需要固化海洋中的碳酸鹽,而海洋酸化會使碳酸鹽的固化過程變得更加困難,因而珊瑚的生存壓力增大,進而加劇珊瑚的白化現象。
當珊瑚白化持續發生時,整個珊瑚礁生態系統會受到極大的損害,其生產力和多樣性都會受到影響。生活在其中的無脊動物、魚類等的種群數目也會明顯減少;同時,這也會給人類的漁業和旅游業造成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