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當年hao123.com成功繁衍了一大批網址導航站一樣,在更趨向于簡潔、實用的互聯網需求面前,團購網站所具備的實惠和便利特征,也同樣衍生了大量的團購導航網站。
以下為《新財經》記者與團購導航網站——捏團網首席執行官郭海曉的對話實錄。
給用戶提供團購體驗交流平臺
《新財經》:您怎樣看團購網站這種比較新的商業模式?
郭海曉:這個模式在國內、國外都比較新,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未來會發展成什么樣,誰都不知道。在這種模式不變的前提下,未來會出現非常多的團購網站,但不存在誰死誰活,他們都能生存下去,拼的是產品的性價比。
《新財經》:這么多的團購網站突然出現,是否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
郭海曉:是的。這也是我們最近主抓的一個方面。我們的網站開通了一些評議功能,有專門的論壇提供給用戶反映情況,可以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讓用戶購買得更安全,更放心。
在團購網有購買經歷的人,會作出是好還是壞的評價,用戶可以根據這些評價選擇這款商品是否要購買。同時,有問題的團購網站,我們會在公告里公示出來,用戶對團購網站反映不好的話,我們會對網站進行下架處理。
《新財經》:除了捏團網,也有很多類似的團購導航網站,捏團網是最早的嗎?這類網站靠什么盈利?
郭海曉:這類網站出現了青海省,我們是國內第一家,但抄襲和被抄襲是很難避免的。
我們還在做一些數據分析,幫助一些團購網站成長,他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有自己的規劃方向,初期是靠導航,隨后會對用戶提供相應的增值服務,包括一些應用,從中提取收入。
《新財經》:您的這個網站,現在還在燒錢?
郭海曉:是的,自己燒錢,我們歡迎投資人給我們投資。我是做策劃的,看到了(團購網站)中的商機,所以立刻去做了。
《新財經》:您這是發現了一種新商業模式背后的商機。創業對于您來講,有壓力嗎?
郭海曉:任何新事物的產生,都要伴隨著一些衍生品,大量衍生品出現,才能有一個行業。新鮮事物的出現是一件好事,于國于民都是一件有益的事。
壓力肯定是有的,但壓力就是動力,至少大家都知道你的競爭對手包括合作伙伴給你帶來了一些新的東西,這反而促進了你的成長。
《新財經》:在這之前,有風投主動來找你們嗎?
郭海曉:有。現在有好幾個風投專門想投資我們這一塊,他們認為我們的“錢途”要比團購網站更大,具體情況目前還在談的過程中。
不久將出現“千團大戰”局面
《新財經》:您做過相關統計嗎?現在有多少家團購網站了?
郭海曉:我們前天(6月7日)做的最后一次數據抓取,發現已有將近700家了。這700家財購網站,包含了大約200家現在還沒有上產品的,平均每周上線的數量,大概是10~15個之間。就是說,用不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可能會出現“千團大戰”的局面。
我們的主要業務,還是集中在北京,我們投資要算成本收益率,所以先要把一線城市打好。
《新財經》:作為您個人來講,您去團購這些產品嗎?
郭海曉:是的,我也團購。我們不光是實物的消費者,也可能是網購的消費者,最后變成團購的消費者。團購對于我們來說,更實惠。新興的團購網站,買到的是當地的服務。
對于我們來說,要做市場分析。因此,所有公司的產品我們都團購過,我們要對他們的商品質量,還有網站本身的一些銷售流量做統計,至少在質量方面我們要嚴格把關。
《新財經》:現在一些大型的門戶網站,像淘寶網也開始做團購了,大型網站出手會帶來多大的沖擊?
郭海曉:沒有多大的沖擊。每種業態有每種業態的市場,并且這些市場在逐步向我們靠攏,所以說誰都不會死,但誰也不會活得非常精彩。大家都不知道未來的發展趨勢,不敢輕易去冒險、去更改。現在最火的團購模式,如果把模式變了的話,可能會不一樣了。
讓采購“創造利潤”(王曉慧——3122)
企業采購,是企業經營管理中一個比較棘手的環節。很多管理者不得不制定一套貌似嚴謹的采購制度,以約束企業采購中可能出現的腐敗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