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一個充滿創意與想象的行業,在這個行業中,聚集著一群充滿創業激情的人,他們敢于把想象中的商業模式,變為成功的現實。最近興起的團購網熱潮,又把國內的互聯網行業攪得風生水起
美國人安德魯?梅森最近有點煩,他感到莫名其妙,自己最早創辦的團購網站Groupon,竟在一夜之間涌現出眾多的抄襲者。不僅頁面設計、LOGO、理念等如出一轍,就連改版也被人競相效仿。最好笑的是,有網站甚至把他犯過的錯誤,也一并端走再犯一次。
這是繼Facebook、Twitter之后,全球又一次互聯網克隆大潮,被克隆的對象是Groupon,由梅森去年創辦,是一家生活服務類的電子商務網站。該網站每天推出一款超低折扣的團購產品,消費者只需做出買或不買的簡單決定即可。
這個網站的盈利來得很快,隨著俄羅斯投資公司DST主導的一個財團的進入,其估值攀升至13.5億美元,《紐約時報》甚至稱其為“史上最瘋狂的互聯網公司”。要知道,Facebook估值達到10億美元用了兩年時間,Twitter用了三年,而Groupon只用了一年半。這樣的資本神話,無疑刺激了眾多互聯網創業者。
今天,你團購了嗎
近兩個月以來,王姍每日有一項必修課:她把一大堆團購網站的網址存入電腦瀏覽器的收藏夾,每天再忙也要關注一下網站的低折扣產品信息。遇到性價比高的產品,她便加入網絡團購大軍,忙得不亦樂乎。作為消費者,王姍的狀況有點瘋狂。
相比較王姍來說,網友小楊在接受《新財經》記者采訪時,則顯得更為理智:“我也在關注,但團購要謹慎,現在各種團購網站不斷涌現,良莠不齊。”她表示,目前的團購網站產品種類較為單一,不能完全滿足她作為消費者的多樣需求。當她看到記者所列的團購網站的名單時,她馬上表示,“我OUT了。”多數網站,她從未聽說過。
現在,國內究竟有多少團購網站?即使是熱衷于網購的網友,也難以說清。因為一時間涌出來的太多,連他們也感到有些茫然。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也是團購網站的使用者。他透露:自己團購了三次,買到了物超所值的東西。作為消費者,李開復是看好團購網站的。
團購網站的模式很簡單,即“一個城市一天團購一次”。Groupon的成功之處,在于消費者很快被它培養出了每日登錄網站瀏覽的習慣,其本質是通過超低折扣商品,聚集特定人群,實現“團結就是力量,團購則能優惠”。通過團購網站的組織平臺,互不相識的消費者,可以借助互聯網的“網聚力量”來聚集資金,加大與商家的談判能力,以求得最優價格。
對于商家來說,無須花費太多營銷費用,即使利潤空間小,也可贏得人氣實現銷售目的,并達到一定的宣傳效果。
但有一點值得注意:團購是網絡購物的升級版,維權比較困難。工商部門建議,消費者要理性團購,每件產品應單獨開具發票,且最好是選擇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因此,業內人士指出,消費者要謹慎“被團購”,盡量不要掉進陷阱。此前,有細心的消費者發現,有些商品在團購時標了大折扣,但商品原價也驟然提高,細算下來反而更貴。
雖如此,但卻難掩團購風潮的火暴。截至記者截稿前,美團網推出的一次團購——香草云南原生態火鍋套餐空前大賣,團購人數多達逾萬人。
“今天,你團購了嗎?”已經成為時下的流行語。團購,正在成為一種新的互聯網時尚。
“千團”成員大搶灘
互聯網行業有個特點,一旦某個新的商業模式形成雛形,模仿者便會蜂擁而上。
王興是新一代網絡創業者,已經當了幾次吃螃蟹的人,且成績不俗:他先是創辦校內網,在成為校園SNS的第一品牌后,賣給了千橡集團;然后是飯否網,雖然后來被關閉,但其堪稱國內微博客的先驅,是繼twitter大紅大紫之后,國內的首家模仿者;其間他還創辦了海內網;這次,則是在國內創辦首家團購網站美團網。
2009年,在等待飯否重開的日子里,王興決定帶領團隊重新殺出一條血路,直到他找到Groupon模式。2010年3月4日,美團網上線,第一次團購就獲得成功。
對此,奇虎董事長周鴻在公開場合曾不點名批評:“國內所謂著名的創業者,善于抄襲美國的項目,美國出一個他抄一個,現在又做團購。我們應該想想,更多聯系中國的實際,而不是天天看美國,還是要鼓勵中國互聯網公司創新。”矛頭似乎直指王興。
今年頻頻出現在媒體視野的王興,淡然回應稱:自己只關注用戶,不關注外界評論。
相對王興來說,團組織網的負責人黃川則是另一類創業者。2009年武漢大學畢業的他,在深圳一家公司做了兩年的市場,積累了一些經驗和資本,然后就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路(早在大學期間,黃川就嘗試了一番創業,開辦過一家校園快餐服務網站。)2009年12月,黃川注意到團購網站這一新興商業模式。觀察了幾個月,他下定決心,把創業最初經營的母嬰網站托付給朋友之后,與自己的同學、朋友三人經過五天五夜奮戰,團組織網上線了。
如今,他的網站規模雖說不大,但收入足以養活十幾個人的團隊,黃川表現出了足夠的信心。黃川并不看好網絡搜索,僅僅做了些seo優化,通過調查他發現,網站的流量多來源于人帶人,搜索只是一小部分。“等做大后再去做搜索,也不晚。”此前,黃川還婉拒了風投的青睞。他告訴記者:“目前網站并不缺錢,拿了資方的錢就得為他們做事。”他想先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黃川采用了與區域地方媒體合作的形式,摸索出一些獨特的路子。
黃川已經算比較年輕的創業者了,可在此番互聯網創業大潮中,還有比黃川更年輕的創業者,比如5151團網,創立者為幾位中山大學的大三學生。坊間傳聞,其獲得了高達2000多萬元的風險投資。
風投青睞不再為業界所驚奇。據了解,5月27日正式上線運營的酷團網,上線前已獲得浙商創投1000萬元的投資。浙商創投合伙人張巍擔任酷團網首席執行官,同學網首席執行官朱華明亦為聯合創始人之一。6月9日,酷團網宣布再次獲得萬嘉創投首輪800萬元投資。
根據團購導航網站捏團網最新的統計數據,包括大概有200家現在還沒有上產品的,現在國內已經有將近700家團購網站。“用不了兩個月時間,可能就會出現‘千團大戰’的局面。”捏團網首席執行官郭海曉如此評價此輪互聯網創業熱潮。
目前,能排上名號的團購網站已逾百家。從記者開始準備稿件之時的“百團大戰”,到短短數天之后迅速膨脹的數字,不可謂不瘋狂,團購網站遍地開花,火得一塌糊涂。
團購旋風能刮多久
團購網站才剛剛起步,在國內從今年3月份開始出現,4~6月出現高峰。
5月29日,李開復在中國站長大會上說:創新工場在半年前,就已經仔細研究過Groupon的模式,但他最終決定不做這類網站,原因是他并不看好這種模式在中國的前景。
“風投是理性的。每個行業都有非常好的公司,要看其是否具備投的價值。”某基金投資專家張成樹告訴《新財經》記者,現在團購網站市場太亂,真正盈利很難,說盈利的多是在忽悠。說拿到風險投資的,也有忽悠成分。“中國人善于模仿,但缺乏創新。”
大量團購網站爭相上線,一時遭到業內諸多質疑。多數觀點認為:團購網站創業門檻低,缺乏壁壘;模式過多依賴線下運營,難以快速擴張,突圍難。
此外,一些大的網站也不甘落伍。比如淘寶網、開心網,前者在今年3月份開始在淘江湖中推出“聚劃算”團購,后者也隨后推出了團購插件等,大小新舊各團購網站,開始直面競爭。
當年的美國西部淘金,涌入者無數,發大財的寥寥無幾。團購網站最終的結局,莫非也會如此?張成樹指出,全國幾百家團購網站,最終必然要經過一個淘汰過程,有一個大的行業洗牌。然后,大批的中小型團購網站倒閉,僅存幾家獨大。互聯網領域的資深人士胡延平對此卻持相反觀點,他認為:團購網站不怕多,不怕競爭,不會出現幾年后只剩幾家的情況。
幾家獨大也好,百舸共進也好,從整個行業來講,人人都做團購,是否會重蹈許多熱門創業項目最后慘淡收場的覆轍?接受采訪的創業者大都表示,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想求知未來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個互聯網項目在短期有如此多的人涌入,說明現階段真沒什么好的互聯網新商業模式可投了,只能克隆。記者通過調查發現,各個團購網站風格極為相似,從頁面上看,基本是“千人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