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網站門檻低,就意味著越往后越需要實力。團隊線上和線下的配搭,強大的資本后盾、媒體支持以及既有的高端用戶資源缺一不可
6月1日,酷團網表示,自5月27日上線以來僅用了三天,流量即躋身國內團購網站前三名。雖然流量不是檢驗團購網站的唯一指標,但代表這個網站擁有了不錯的用戶基礎。
競爭激烈,如何取勝?酷團網首席執行官張巍,解答了記者的疑惑。
并非簡單的抄襲和模仿
《新財經》:團購網站的模式,被認為是抄襲和模仿,對此您是怎么看的?
張巍:現在外界普遍不看好團購網站,除了盈利模式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對現有線上單薄的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質疑。至于抄襲和模仿,主要是大家看到的網站頁面,因為是國外成功使用過的,符合用戶體驗的,先拿來用,至少很穩妥。
做互聯網的人都知道,更多的東西是頁面之后的關聯。沒有好的數據分析后臺,沒有針對性的商品展示模版,沒有長期運營策略等,都是內傷。無數案例證明:國外產品的拿來主義,在國內是很難走通的,我們需要根據前期各種數據的挖掘分析,改善網站的產品細節和服務體驗。
《新財經》:您怎么看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創新?
張巍:商業模式的創新,本質是新的盈利點的產生。我們會不斷創新,現在這么說大家會說“我沒有看到酷團更多的不同”。所以,我們也暫時不說。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和商家一起努力,用最適合酷團用戶的商品,加上最適合酷團用戶的消費體驗,讓用戶來花最少的錢,發現值得長久、值得信賴的好服務和好商品,讓用戶喜笑顏開,口口相傳。
“我們做的是搭橋的活”
《新財經》:當初是怎樣想到去做團購網站?我們了解到,酷團進入之時,國內的團購網站市場已經很火暴了。
張巍:酷團網上線是在5月,但從2月份已經開始規劃了,在國內屬于起步早的。
團購這種模式很好,可以把商家的高端服務推出去,同時又給了消費者實惠,是個搭橋的活。我們之前做了很多水面以下的工作,包括調研、整理資源、規劃團隊、設計產品,等等。網站上線,其實已經水到渠成。
我們上線10天,就拿到了兩筆投資,這歸功于我們之前的大量工作,不是這10天就能完成的。回過頭看,4月份很多團購網站集體上線,我們并不驚訝,因為很多是朋友做的,我們提前都知道,這其實是個好現象,一堆人一起摸索著過河,你拴著我,我牽著你,每個人的能力不同,想法也不同,是個挺有意思的事情。
團購網站門檻低,就意味著越往后越需要實力。團隊線上和線下的配搭,強大的資本后盾、媒體支持以及既有的高端用戶資源缺一不可。對長期運營計劃的共識,讓我們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新財經》:網站目前的盈利情況如何?能否給出一些具體數據?
張巍:和所有的團購網站一樣,酷團也是微薄利潤,這個不用遮掩。但這不會影響大家的決心,因為這只是剛剛開始。
在中國做團購,沒有美國那么好的消費環境。美國體面一點的牛扒200美元一客,Groupon賣3折4折,為顧客節約的錢是很可觀的,利潤空間也大,因為美國高品質的東西便宜的少。但國內不行,國內很多東西利潤已經很低,能賺錢的其實也就那么幾種商品了。酒和女裝還可以賺錢,其他適合團購的譬如餐飲、娛樂、旅游這些行業競爭非常激烈,本身利潤空間就已經很小了,而家電、快消品就更別提了。
所以,單純依靠差價賺錢,是非常不現實的。團購網站每天的流水幾萬元,一個月100多萬元,利潤空間不高,這不是我們將來主要的利潤來源。酷團網現在每天能完成的團購單數我們已經很滿意,接下來我們會去細分人群和商品,提供差異化服務,擴大利潤。
《新財經》:酷團的發展戰略是什么?
張巍:想要客戶和用戶都滿意,就要給大家提供方便和實惠。說到發展戰略,其實我們就是要和大家交朋友,團購這個行為僅僅只是一個引子。我們的發展戰略,就是不斷打通廠商與消費者在互聯網上的各個傳輸通道,用我們自己的方式,創造三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