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的問題已經陷入了迷霧重重的境地,一方面看起來房產稅已呼之欲出,另一方面,對它的爭論仍然相當激烈。那么,這個房產稅到底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東西呢?
對此,我們可以從上海、重慶擬出臺的各種房產稅方案來分析一下。
合法性問題
有關政府部門拋棄之前熱鬧了很長時間的“物業稅”,轉而從舊紙堆里翻出一條1986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本身就說明,他們已經意識到征稅的合法性問題,只不過他們想避重就輕,躲開立法程序,多快好省地把稅征上來。
然而,按照目前傳出來的各地的方案看,房產稅改革是要擴征范圍,從以前只針對營業性房產擴大到非營業性房產;而按照法治原則,擴大征稅范圍本身和增加稅種一樣,都是需要通過立法程序確認的,所謂“無代表不納稅”,沒有能夠代表納稅人的人大代表的批準,隨意擴大征稅范圍是非法的。目前,“房產稅改革”是國務院和發改委提出的,地方政府自行決定“試點”,其合法性顯然是不足的。
房產稅的合法性,還與征收對象有關。之前的物業稅就存在這個問題。物業稅應當是向土地物業的所有者征稅的,而中國的土地是國有的,向“租用70年”土地的租客收稅顯然說不過去。國務院、發改委和地方政府大概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于是很“聰明”地將目標轉向“房產稅”,不向地產所有者征稅,而向土地之上的房產所有者征稅。然而,即便是這樣,這個稅種的合法性問題也沒有解決。因為按照現有的方案,房產稅的征收是以房產的評估價為基數計算的,而房產本身的市場價絕大部分與其下面的土地有關。因此,以房產稅替代物業稅,看似聰明無比,其實仍然沒有解決征稅的合法性問題。這個“房產稅”征的仍然是土地稅。
是加稅還是替代其他稅種
到目前為止,關于房產稅懸而未決的一個疑問是:房產稅是替代其他稅種,還是加稅?
中國的宏觀稅負已經很高了。官方統計,國內稅收總額已超過GDP的20%,而根據專家測算,中國的實際宏觀稅負如果算上稅外的政府收費、國有企業的收入等,實際上已接近或者超過GDP的50%。這個比例已經超過了一些以高稅收著稱的北歐國家的稅負,而北歐國家的稅負所對應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中國則基本上是沒有的。在稅負過高的背景下,再提出加稅的方案,增加老百姓的負擔,只能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艱難,同時也會抑制經濟的發展。
房產稅即便需要征收,也不應當再增加老百姓的稅負。如果加稅,就應該在其他地方減稅,這是房產稅開征的先決條件。具體應該替代什么稅種,可以探討。比如替代交易環節的契稅、土地出讓金等;或抵消個人所得稅,抵消個人繳納的社保費用等。
房產稅能否解決地方財源問題
對地方政府來說,對房產持有環節征稅是一件好事?!巴恋刎斦?,使得各個城市都向中央爭取“特區”政策,有了經濟區、特區、開發區的名頭,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圈地、賣地了。然而,土地資源的有限使得賣地收入總有一天會枯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持有環節的房產稅,的確可以開拓政府的財源,而且這個稅源是源源不斷的,當土地賣光的時候,每年還有固定的房產稅可以征收。在發達國家,地方政府的稅收的確是以物業稅或房產稅為主,這樣的稅制對維持地方政府的開支來源,促使地方政府改進公共服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國,如前所述,這個稅種本身就是大可質疑的。
某種意義上說,房產稅對中國的征稅體制是一個革命性的挑戰。以前的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都是直接向企業征收,或者由單位代扣,征稅難度不高,而房產稅則需要每年向每戶居民直接征收,這樣面對面地逐人征稅,成本之大難以想象。在執行成本和逃稅比例可能都會很高的情況下,中央以及地方政府所寄予厚望的“可持續的”稅源,難免不會成為鏡花水月。
房產稅能否降房價
政府是公共服務的賣家,納稅人是公共服務的買家。正常的情況下,買家是希望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越低越好,而賣家希望價格越高越好。在中國,在房產稅問題上,這個問題倒過來了,很多納稅人在呼吁加稅,他們認為房產稅是個神奇的東西,這個東西可以讓房價降下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房產稅開征的理由也很理直氣壯:抑制房價過快增長或者降房價。很多經濟學家分析,在持有環節的征稅會增加房產持有者的成本,從而讓他們傾向于放棄房產,這將會增加市場上二手房的供應,從而改變市場上的供求關系,進而降低房價。
這樣的邏輯其實似是而非。首先,征房產稅本身并不增加房產的數量,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供求關系。土地供應的不足,尤其是中心城市土地供應的緊張,導致住宅市場在相當長時間內以供不應求為基本面。在這個背景下,住房價格長期是看漲的。而房產稅并不能改變住房數量有限的現實,而只能白白增加老百姓持有房產的負擔。
其次,房產稅針對二套房以上的房產征稅,其實是對租房市場的打擊。如果所有人都只擁有一套房,很難想象會有租房市場存在。如果真是這樣,一個國家內的人口流動就會停滯,而人口流動的停滯就意味著經濟的停滯。
總之,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出臺房產稅都不是一個好主意。這樣的政策,可能不是房地產市場穩定的福音,相反倒可能是釋放出不可控制的魔鬼的潘多拉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