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說“《鋼鐵俠2》出的太快了”,不過話說回來,像他那樣十幾年磨一劍的搞法,沒幾個人能受得了。《鋼鐵俠2》確實有著這樣那樣的毛病——劇情拖沓、創意疲軟、主角“個人秀”的痕跡非常之嚴重,但是作為一個如此典型的娛樂大片,視覺享受是最主要的,其他的沒啥也不知道該說啥。而《鋼鐵俠2》雖然新意欠奉,但是刺激升級,尤其是IMAX電影院里,似乎覺得花了70塊錢看了一場“變形金剛”互毆(《變形金剛》票價至少120塊吧),多劃算、多刺激。
劇情,需要嗎?
問剛看過《鋼鐵俠2》的人:刺激不?回答:刺激。再問:講的什么?再回答:英雄鋼鐵俠打敗了大壞蛋。挺弱智的吧?但事實上,就是這么弱智,非要來形容劇情的話,片名中的數字“2”完全可以概括。
想當初,《鋼鐵俠1》制造了多少亮點,開辟了新的超級英雄電影的新局面。有人把它跟《變形金剛》相比,但變形金剛們如此NB是因為人家是外星人。《鋼鐵俠1》里這個武器專家脫下鐵衣是凡人,穿上鐵衣就能上天入地超音速,可比變形金剛高出幾個段數去了——并且,人們欣喜地發現,此片有著拍N集續集的潛質。
所以《鋼鐵俠2》絕對是“萬眾期待”的,但在劇情上,似乎應了那句話“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第一部劇情交代得倒是清清楚楚,但是第二部似乎劇情很多都難以講通。
米基洛克這個大反派的身世很有趣,貌似和斯塔克家族有些關系,那個NB發明的版權問題影片結束了也沒有說明白,他爹到底是英雄還是狗熊?斯嘉麗這個超級特工真是有兩下子,出來的突兀就不說了,身手好也就罷了,花瓶做的還中也不說了,既然能解除一個控制,為啥不都弄了?
很匪夷所思細節還有很多:第一部里托尼一點點研制“戰衣”的過程,真令人熱血沸騰,但到了第二部,他竟然隨便擺弄兩下就發明了一個新物質。還有他那個比他還想做鋼鐵俠的哥們,偷了戰衣給軍方,又回來跟托尼并肩作戰,這舉動太奇怪了……
不過,仔細想想,我們似乎不該糾結在劇情上,這顯然不是該劇的賣點,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打斗場面的過度。
帥哥、美女以及場面
《鋼鐵俠》作為一部典型的爆米花大片,沒劇情或者說劇情“2”了一點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有特效、有場面、有帥哥美女,夫復何求?
《鋼鐵俠》是小羅伯特·唐尼的個人秀,這是毫無疑問的,你有多愛小唐尼就會多愛托尼。第二部我們繼續看他耍帥、裝B、小胡子和翹臀晃來晃去,迷死人。《鋼鐵俠》成功靠的是小唐尼的魅力,但這不能說他演得多好。托尼機智、貧嘴、尖酸、富有而風度翩躚,觀眾心里面就羨慕這樣的人物,而小唐尼的氣質正好符合這原型,助觀眾圓了夢。看他在電影中耍嘴皮子、耍帥、耍酷,觀眾無論男女都會嗨到不行。
另外兩個美女,格溫妮絲和斯嘉麗,顯然斯嘉麗的看頭要更多一些,身材玲瓏有致,既是“小三”,又是臥底,更是一個女殺手,酷。至于格溫妮絲扮演的“小辣椒”,最大的看點還是她跟托尼的愛情,說實話,格溫妮絲的氣質并不適合這個隱忍的角色。
萬眾期待的打斗場面,不管正反雙方都是裝備升級,武器升級,特效和配樂比上一部更加精彩,更能挑動人的腎上腺素,鋼鐵俠那360度死光的小道具很炫;反派用上了鞭子,這讓刺激指數又上升一個點。但缺點就在于打斗的時間還是顯得太短了,讓人雖過了癮但沒過夠癮。
棄3D投IMAX,是為上策
3D電影是一個大趨勢也是一個撈錢的好手段,但是《鋼鐵俠2》卻沒有發行3D的版本。不過這是一個明智的舉措,若是發行3D版本,可能會毀了這部電影。
后期轉3D的電影是什么樣的下場?看《諸神之戰》就明白了,當然,《諸神之戰》最大的毛病不在于后期轉的3D,而是劇情實在太爛,諸神都救不了。但是,真人電影后期轉3D效果都不如意那是絕對的。
若是像《阿凡達》那樣,在拍攝過程就使用3D技術,成本太高不說,而且對于這樣的一部大場面的真人打斗電影,3D會使得顏色暗淡,會使得觀眾在看兩方互毆的時候,難以分清敵我,影響看片心情。
棄3D投IMAX,對于《鋼鐵俠》是一個明智之舉,反正是真人電影,戴著3D眼鏡看小唐尼擺著“V”形手勢照相、為影迷簽名也不會更真切;看斯嘉麗·約翰遜一副“女版蜘蛛俠+勞拉”的造型也不會更清晰,IMAX就是為大場面而生的,有IMAX就挺嗨,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