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覺記事]
剁饃與下午茶
米兔
那天在一條小巷里,忽然發現有一家賣剁饃的小店,這發現首先是聽覺上的,那熟悉的略帶摩擦音的“咚咚”聲,似乎一下讓我想起了記憶里童年的某種味道。循聲走過去一看,果然是久已不見的剁饃,圓圓的微黃的一大塊,一個精瘦的小伙子正動作麻利地把它剁成一個個小塊,而在他面前,等待購買的顧客竟已排了一條不下十米長的隊。
本是最厭煩排隊的,可這時經不住那香味與聲音的誘惑——我一直認為那“咚咚”的聲音也是剁饃味道的一部分,還是排上了。
或許是因為生意好,那小伙子的動作和與后面伙計打招呼的聲音都透著幾分夸張的得意,不過總算并不讓人討厭。而在小店門前,還懸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剁饃的來歷等等,似乎是為顯得正式,其實我私下里認為這有些不必,剁饃本就是一種有著粗獷意味的小吃,要這么正式干什么?而且這香味這聲音不就是最好的廣告嗎?
等了一會兒,終于到了隊前了,這一鍋卻正好又沒了。這一下似乎更讓人要死心塌地地排下去了,排隊都買不著的東西,能不買嗎?
又過了約十多分鐘,一塊剁饃才終于到嘴里。或許因太久沒吃過了,一時間也說不清這是否就是童年時吃過的那種味道。不過剁饃那種粗獷的口感此刻還是對我大有益處——昨天剛剛吃過一個超甜的草莓慕司,那味道此時似乎還膩在舌尖,而這塊剁饃似乎一下便把這味道給中和掉了。在那一刻,我突然莫名其妙地由這剁饃想到了武漢——武漢這座城市的味道好像和這剁饃有些相似呢。
回家后,余下的兩塊剁饃就放在了冰箱里,原想著第二天當早餐,然而第二天是星期六,不知不覺一覺就睡到了接近11點的時候,起床后便直接吃中午飯了。
天氣陰沉,還下著小雨,不想出門,便窩在家里上網。到四點的時候,有點餓了,又想起那兩塊剁饃來,便拿出來熱了一下,再配上一杯立頓奶茶,一嘗之下效果竟是出奇的好,在這清冷的下午,這頓下午茶竟頓時讓人有種澄明之感。
一時興起,我把QQ簽名改成:“剁饃,下午茶的絕配。”過了一會兒,一閨蜜便發來信息:“你吃剁饃了?在哪兒買到的?”我告訴了她地址,她發來三個大大的感嘆號,“我也想吃,好多年都沒吃過了,”她說,還沒等我回話,她又發來一句感嘆:“唉,為什么這些好東西總是越來越少呢?”我告訴她這也是我想說的。在那個下午,我們就這么為剁饃發了半天的感慨。因為剁饃,這個下午似乎也散發出一絲淡淡的香味。
[城事萬象]
“閃電”離婚的理由
王勇插畫 叔婆飯
老婆在民政局上班,每天能看到很多新人歡歡喜喜領結婚證的幸福場景,也能看到不少曲終人散領離婚證的悲情畫面,所以經常在我面前感慨婚姻和愛情,我常笑她:“你怎么這樣多愁善感?那人家在醫院整天面對生老病死的,還不活了?”
那天下午,我外出辦事經過老婆單位,便從外面買了一些點心給她送去。電話給她正在里面忙,讓我坐在外面等她一會兒。我坐在板凳上用手機看新聞,剛好旁邊有一對年輕人很親熱的樣子坐在一起,我隨口說道:“今天來領結婚證的啊?恭喜你們了啊。”
那個男的笑呵呵地說:“我們年初結的婚,今天是來辦離婚手續的。”我嘴巴張得老大:都要離婚了還這么親熱?但嘴上沒有說出來。男的好像并不想隱瞞:“這婚我們也不想離,可實在是沒有辦法。”
我來了興趣:“怎么?有人逼你們不成?”“沒人逼我!倒是給房子逼的。”
原來,這對年輕人是去年結婚的,之前買過一套單室套,可現在妻子懷孕,岳母也來這里照顧他們了,實在沒有辦法居住,而且今年這房價越來越高,似乎沒有降下來的意思,只得選了一套郊區的三房,四拼八湊好不容易搞齊三成首付。
可就在他們打算購買的時候,國務院出臺了新政,規定貸款買二套房首付不低于五成,“這一下子多了10多萬首付款,我們是怎么也湊不到了,只好過來離婚把房子判給她,我再來買那套新房了”。
“你老婆懷孕了,按照法律規定是不能離婚的。”男的說:“我們也就是走個過場,還是吃一鍋飯睡一張床,只要能買房就行。”他的妻子在旁邊嘆了口氣:“還有什么辦法呢?”
[生活取向]餐桌上發生了什么 豬腳 插畫 叔婆飯 我、YP、A夫婦一起吃飯。我們一直熱烈而活潑地聊著各種八卦,跟平時沒兩樣——直到A夫婦點的牛排端上來了,這張小巧的餐桌突然承擔起與它小身軀不相稱的寂靜,太寂靜了。除了那十分節制的切割聲。我忍不住要記錄下這個過程,請看:A夫婦富有默契地同時沉浸到一種分外矜持的氣場中,四只手腕都定格在一個“自然下垂”的姿態,以最小幅度對著各自盤子里小得可憐的牛排進行肢解動作,繼而將叉子上那一丁點肉類優雅地揮入嘴中。嘴巴撐開得如此小,又合上得如此快,以至于我以為他們只是抿了一下叉子尖。噗噗噗,寂靜在膨脹,我和YP像兩個多余的大泡沫強撐著別讓自己破裂在他們對面。發生了什么? YY給我提供了相同故事的姊妹版本。她和前男友一起去吃飯,去了一家挺高級的中餐廳。吃吃喝喝的時候還挺順利的,但該發生的最終還是發生了。就餐進入尾聲,YY十分悲痛地發現前男友正小心翼翼地用手指捏著雪白的餐巾“蘸”他的嘴角,蘸完一圈費時二十秒。可以想象,這個程序完全是象征性的,因為不使點勁,是不可能把殘留在嘴巴上的醬汁“擦”下來的。“你好裝哦!”外表美麗內心豪邁的YY頓時就憤怒了,很解氣地吼出來。前男友立刻臉紅,倒不是為了這句話本身,而是害怕被鄰桌的其他高級餐廳消費者聽到。他用力飚出一個眼神,想制止YY這種不合時宜的行為。但他多慮了,出了餐廳,他就被打入了“前”。告訴我,發生了什么? ZL嚴肅地告訴我:“我喝咖啡從來不加糖,只喝美式,最苦的!”當時我正興致勃勃地往咖啡里加糖加奶,計劃兌出一杯加咖啡的牛奶來。ZL繼續教育道:“你這樣根本不算喝咖啡,你看哪個外國人要加這些?正宗外國人哈。”“我就愛這么喝!我喝咖啡加奶喝紅酒加果汁吃意大利面加豬肉哨子餡兒你管得著嗎?”面對我這只正宗大土鱉,ZL一時氣結,表情猶如他杯中的美式一樣苦哈哈的。這,發生了什么? 也有截然相反的例子。 一群朋友去吃自助烤肉,法式的,所以配有刀叉。其中有兩名憤青習慣性發作了,并且讓同行的其他人陷入尷尬。他們首先用握牙刷的姿勢握住了刀叉,然后叮呤當啷長時間一頓猛切,最后得意洋洋環顧著四周,把那塊已經搗成肉絲的烤肉富有表演性質地塞進嘴里。他們的言論包括“裝什么文明人啊?明明都是無產階級!”“吃個爛烤肉還裝紳士,老師給你們示范一下”等等。其他人立刻覺得自己很渺小,恨不得躲到盤子上的西蘭花里。又想披上隱身衣,消失在空氣里。這到底又發生了什么? 吃喝,多么快樂的事情。表演吃喝,多么奇怪的事情。在享受吃喝的時候被迫觀賞一場吃喝表演,是多么讓人深感囧囧然的事情。囧,本義是“光明”,這恰如其分地形容了吃喝表演是如何召喚來了餐桌舞臺上的聚光燈。■[細節之貴]必不可少的多此一舉溫寶 清明放假時家里決定重新粉刷一下房子。一個剛搬了新家的朋友向我們隆重介紹了一個泥瓦匠,他帶著我和我爸找過去,我們發現竟是一個十八九歲的男孩,我們看到他時他剛從車上卸完石灰,渾身上下都是石灰粉。我爸看他年紀小,擔心他干活敷衍了事,可礙于朋友的面子還是請了他,告訴他先讓他刷墻,刷的好才把油漆的活兒交給他。男孩爽快地答應了,我們正準備帶著他起身出發時,他卻說:“我去換身衣裳。”我納悶,這不是多此一舉嗎,一會兒他刷墻不是又會弄臟衣服?我把我的疑問告訴他,他羞澀地說:“臟衣服等到了你家刷房的時候再穿,我怕現在穿路上被人笑話。”我爸聽完突然開口說道:“你連油漆一塊帶著吧,油漆的活兒也交給你了。” 回到家男孩開始干活。我爸簡單地交代了幾句就陪我去菜市場買菜了。我不解地問他,為什么把油漆的活兒也交給他,就不怕他全搞砸了?他答道:“一個那么注重儀表的人,干的活兒肯定也差不到哪去。”話畢他拿起一根剛買的胡蘿卜說道:“就像這胡蘿卜,如果挖出來就直接在菜攤上賣才一塊多一斤,但是如果洗洗干凈擺到超市里價格就會翻幾倍。你覺得洗得再干凈人們買回去還是要洗啊,這不是多此一舉嗎?但是人們就是會因為這一個步驟就覺得它是上檔次的,就心甘情愿地出高出菜攤幾倍的價格來買它們。” 回到家中,事實證明了我爸的觀點。男孩已經刷好的房間,瑩白細膩,無可挑剔。等全部的工作結束后,他又周到地用自帶的抹布把地上的石灰點子擦拭干凈。整個家由此煥然一新,來參觀的鄰居們無不嘖嘖稱贊。 準備晚飯時我把胡蘿卜泡在水里,搓洗掉它們身上的泥巴后,它們露出喜人的橘黃色,我心中不免感慨——裹住我們的泥巴就是我們自認為多此一舉的小聰明:在生活上借口多此一舉而不疊被子,不收拾屋子,不注重衣著打扮;在情感上借口多此一舉放棄對親人的一句感謝或道歉,放棄對不太熟的朋友的一聲問候,放棄婚后的一束玫瑰花。然而正是這些繁瑣的細枝末節,最終決定了生命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