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基金經理聊天時,他們常說這樣的話:“別看我最近業績表現一般,把時間拉長一點,我還是很不錯的。”
與基金公司高管對話,他們也常強調,“我們公司的特點,是不追求短期排名,業績長期領先、穩定。”
他們說的“長”是多少時間?
“不錯”,具體又意味著怎樣的表現?
《投資者報》調研發現,每年業績排名都能跑進同類基金的前1/2陣營,是眾多基金經理的目標。有多少基金經理能實現這一目標?如果說短期業績不說明問題,5年跨度又如何?
我們對運作超過5年的74只股票投資類基金進行統計分析后發現,能連續4年跑進前1/2梯隊的基金只有13只,分別是易方達策略成長、華夏大盤精選、國泰金龍行業精選、華夏成長、國投瑞銀景氣行業、廣發聚富、華寶興業寶康靈活、華安寶利配置、嘉實服務增值行業、易方達積極成長、鵬華中國50、上投摩根中國優勢和廣發穩健。
連續5年跑進前1/2者,僅有易方達策略成長一只。
在我們看來,投資過程中的偶然因素很大,但能在連續5年中,4年都跑在同類基金的上游,就并非偶然。當下,不少基金為一時的排名而豪賭并獲得短期超額收益的現象常見,但投資者真正需要關注和持有的,恰是能持續取得穩定回報的基金,而且,這些基金的整體回報率并不低。
過去5年里,74只基金平均超過業績比較基準141%,而12只(華夏成長基金沒有設定業績比較基準)前1/2梯隊的基金,平均超出業績比較基準達279%,后者是前者的一倍。
讓它們表現出眾的原因,多是因為各自屬于所在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與基金經理的配置較好、人員穩定有關。這些基金更換基金經理的頻率很低,與排名靠在后1/2梯隊的基金反差鮮明。
如易方達策略成長,作為僅有的一只連續5年跑在前1/2梯隊的基金,從2005年至2009年間,該基金參與交接管理的基金經理只有兩位,操盤者的穩定性,也體現在基金的長期業績上。過去5年,該基金跑贏業績基準332%,在13只基金中,僅次于華夏大盤精選。
我們在對74只基金分析時還發現,有10只業績在4年里都排在同類基金的后1/2梯隊,分別為國聯安小盤精選、招商先鋒、南方積極配置、大摩基礎行業、招商安泰平衡、申萬巴黎盛世配置、銀華優質企業、鵬華普天收益、景順長城優選股票、招商安泰股票;有一只基金(東方龍混合)業績則連續5年排在后1/2。
頻頻錯判行情以及頻繁更換基金經理是造成這11只基金業績長期位于同類后1/2的主因,其中東方龍混合無論在單邊上漲市、單邊下跌市和震蕩市都跑輸業績。
讓人關注的還有,對一只基金而言,運作的最基本標準——業績比較基準非常重要,但過去5年里,74只基金中有8只跑輸業績比較基準,分別是大摩基礎行業混合、寶盈鴻利收益、嘉實穩健、嘉實增長、富國天源平衡、東方龍混合、金鷹成份股優選、金鷹中小盤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