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副司長孫魯軍在“第四屆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研討會”期間透露,在外匯局分赴各地調研熱錢流入過程中,確實發現了一些外資流入中存在的問題。目前已有初步的結論,具體結果將于近期公布。
今年以來外管局曾多次表示,2010年國際收支形勢將更加復雜多變,外匯資金跨境流動的不確定性增強,外匯凈流入壓力增大。
外管局對于熱錢的關注,令投資者開始重新審視熱錢的危害。
申銀萬國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受人民幣升值預期影響,一季度熱錢流入明顯。用外匯占款規模扣除新增外貿順差和新增FDI(3月份新增FDI預計為88.85億美元),一季度熱錢規模為720.85億美元,而2009年全年該值僅為695.46億美元,熱錢流入規模明顯加大。
根據熱錢固有的短期逐利的特點分析,熱錢在國內市場的分布主要有五大流向,即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商品期貨市場、黃金市場和民間金融市場。在利益驅動下,這些熱錢不斷涌入股票、期貨、房地產等市場,造成了這些市場的價格虛高,在獲利了解之后,熱錢流入又會使市場價格下跌,由此短時間內價格的暴漲暴跌加劇了市場的波動。
上海證券分析認為,熱錢短期內在一國市場中的流入和流出,會增加該市場的波動性,對一國的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造成損害。對于我國來講,最主要影響莫過于沖擊貨幣體系,限制國家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助推通貨膨脹,加劇國內資產價格的波動,增加宏觀調控難度。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所研究員張明也表示,近年來我國熱錢流入的規模較大,目前的巨額外匯儲備未必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充足。因此,有必要采取各種手段,控制熱錢的進一步流入,并未雨綢繆地防范熱錢大規模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