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年初的報告中就明確預測到,在管理通脹預期方面,政策措施需要多管齊下,而資產價格應成為政策關注的重點,其中,遏制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是重中之重。
事實上,步入二季度以來,相關調控房地產的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 除了收緊土地、金融以及原有的稅收政策外,類似“物業(yè)稅”的稅收政策在二季度之后正在陸續(xù)出臺,預計相關的調控政策在二季度之后將步入“深水區(qū)”,從而實現(xiàn)“管(通脹)預期、保民生”的政策目標。
組合型政策工具管理通脹
現(xiàn)在,管理好通脹預期,已成為政府2010年重要的政策目標之一。而要管理好通脹預期,就要對可控的因素進行前瞻性的調控,合理引導市場對這些因素未來走勢的判斷。
這些措施包括:以政策宣示引導預期、做好貨幣調控和流動性管理、改善財政支出結構、控制財政資本性支出增長過快、必要時通過適當升值弱化輸入型通脹預期等等。
現(xiàn)在來看,中央政府對上述工具箱中的大多數(shù)工具已進行了有效的利用,尤其是對前三項工具運用得比較好,也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目前,市場的通脹預期和加息預期并沒有進一步強化,反而在短期還有所弱化。
調控政策力度將加大
2009年二季度以來,反映實體經濟的物價指標還處于負增長狀態(tài),即使到2010年一季度,CPI也只上漲2.2%,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卻持續(xù)飆升,全國房屋銷售價格指數(shù)連續(xù)12個月上漲,許多城市的房價創(chuàng)出有史以來的新高。資產價格過快上漲,不僅影響金融安全,還加劇了人們對未來通脹的預期,同時還可能通過財富效應以及消費、投資渠道加大通脹壓力。
在2010年,要保持宏觀經濟平穩(wěn)運行,必須把防止“資產泡沫”轉化為“商品通脹”作為管理通脹預期的重點,切實采取多種措施遏制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過快上漲。
事實上,步入二季度以來,中央政府相關調控房地產的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明顯的代表性事件是4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頒布的“新國十條”。我們預計,相關組合型的調控政策在二季度之后還將陸續(xù)出臺,并向“深水區(qū)”邁進。
最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房地產當前面臨的諸多問題,已經到了拖不下去的地步。而自2002年以來多次房產調控政策的失靈,已經讓公眾失去了對調控政策效果的信心,長期以來的慣性思維讓公眾認為,房價真的是只能漲不能跌。對于調控政策當局而言,公眾的慣性思維或許才是最大的政策落實障礙,也正是必須認真解決的關鍵問題所在。
但與以往歷次調控失靈不同,當下的中國經濟已經無法容忍調控再次失敗。畸高房價所挑戰(zhàn)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行業(yè)政策,而且是中國經濟體制的長期穩(wěn)定運行。房地產市場的運行狀況已經成為影響中國收入分配的關鍵問題,而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則是未來經濟體制改革的要害所在。
鑒于此次調控“只能成功、不許失敗”,現(xiàn)有的調控政策有必要做好向“深水區(qū)”邁進的準備。其中最為緊要的,就是要加快開征物業(yè)稅的步伐。物業(yè)稅改革的基本框架是,將現(xiàn)行的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土地增值稅以及土地出讓金等稅費合并,轉化為房產保有階段統(tǒng)一收取的物業(yè)稅。這樣,將過去一次性征收的各種稅費,變身為一種針對不動產的稅,在房產保有期內每年進行征收。無論是從法律層面還是現(xiàn)實層面,都宜早日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