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資深女外交官薛捍勤在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舉行的國際法院法官選舉中高票當選,成為這一權威國際司法機構中的首位中國籍女法官。
國際法院中國籍法官史久鏞于今年5月28日辭職,法院席位出現空缺。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于29日同時舉行法官補缺選舉,薛捍勤分別獲安理會15票和聯大150票支持,高票當選。
薛捍勤在選舉結束后對記者說,各國對中國候選人的積極支持主要是因為看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希望中國在國際事務中進一步發揮積極影響力。她認為這是她當選的主要因素。
國際法院設在荷蘭海牙,是《聯合國憲章》規定的聯合國主要司法機關。國際法院由15名不同國籍的法官組成。根據法院規約,法官均為“品格高尚并在各自國家具有最高司法職位之任命資格或公認為國際法之法學家”。法官由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同時選舉產生,候選人必須在大會和安理會均獲絕對多數票后才能當選。
各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人士普遍認為,薛捍勤此次順利當選國際法院法官,表明聯合國會員國高度重視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體現了各國政府和法律界對中國候選人本人優秀資質的充分認可。
薛捍勤1955年9月生于上海。曾任中國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中國駐荷蘭王國大使兼常駐禁止化學武器組織代表,是中國駐東盟首位大使:2005年,當選布魯塞爾國際法研究院院士;2009年被推選為亞洲國際法學會會長;2010年5月,當選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主席,成為該委員會歷史上首位女主席。
2100名海外華裔青少年歡聚中國館
目前,上海世博園中國館迎來了17個國家和地區的2100名海外華裔青少年。這也是上海世博會開幕以來,海外華裔學生團體參觀人數最多的一次。
據上海市僑辦主任崔明華介紹,這項名為“尋根中國相約上海”的夏令營活動由中國國務院僑辦和上海市僑辦共同舉辦,旨在增進海外華裔青少年對中國的了解,推動海外華文教育發展。
崔明華說:“作為政府的僑務部門,要加強與海外僑胞的聯系,尤其是要著眼海外僑胞的新一代,讓他們通過參觀中國,參觀上海,特別是借助世博會這個舞臺,到中國大陸來了解中國的發展,使他們對自己的祖籍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海外華裔青年參觀中國國家館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復活”的長128米、高6.5米的《清明上河圖》讓孩子們驚嘆不已。而一部名為《和諧中國》的電影,則是用水墨丹青、新聞照片、光影技術等手段呈現了中國發展的偉大歷程,讓孩子們感觸很深。
華裔少年劉明楊來自美國,在觀看了影片后,這個14歲的孩子為自己的祖國取得的成就感到高興。劉明楊說:“從影片中我看到祖國自改革開發以來取得的成績。我在美國出生,在美國長大,看到祖國的發展變化,我們感到很驕傲。”
據了解,2100華裔青少年將從上海世博會開始,踏上為期5天的“中國文化尋根之旅”。他們還將參觀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外灘、上海科技館等地方,以加深對中國古老文明與現代化發展的了解與認識。
圖書《沈浩日記》和電影《第一書記》面世
日前,反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沈浩先進事跡的電影《第一書記》首映式暨圖書《沈浩日記》首發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影片引領觀眾走進沈浩豐富的情感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家園,濃濃情愫令觀眾幾度動容,原型人物本身的真實性和感染力再加上眾星齊力的表現,使得這部電影得以走進觀眾內心、觸動觀眾心靈。《沈浩日記》則對沈浩留下的二十多本日記進行細致整理,反映了沈浩從學生成長為農村基層干部模范的心路,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既有人之常情又有高尚覺悟的精神境界。
原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黨委書記沈浩2004年2月從省財政廳下派至小崗村,兢兢業業地發展小崗。3年期滿后,被小崗村村民集體摁手印挽留留任,直到2009年11月6日,他因積勞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線,年僅45歲。
為了將這位好黨員、好干部的形象還原于銀幕之上,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攜手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在2010年重點投入這一部精心巨作,兩家集合各自優勢資源,組建了耀眼的全明星陣容以及超強的幕后團隊,這也讓《第一書記》成為繼《建國大業》后,又一部群星云集的影片,其中,楊立新、徐帆、宋丹丹、何冰、黃宏等眾多實力派演員都加盟出演。
全民科學素質與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在北京舉行
7月22日,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主辦的“全民科學素質與企業社會責任”論壇在京舉行,《全民科學素質與企業社會責任典型案例集》同期發布。經過20余位科普專家歷時半年多的評選,最終包括寶潔公司在內的43家企業從
600余家候選企業中脫穎而出,入選《案例集》
“全民科學素質與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科普(科技公益活動)案例收集、調研、宣傳”課題是2009年12月在中國科協科普部支持下,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中國科普研究所等聯合開展的。課題針對國內外600多家企業開展科普工作的情況進行了專業性的調研、評定,最終經過二十多位科普方面的專家評定出43個企業典型案例,并集結成《全民科學素質與企業社會責任典型案例集》,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主任程東紅為案例集做序。
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楊文志表示,這是我國關注企業在“全民科學素質行動”中發揮作用的首個課題,同時對今后《綱要》的實施和科普工作的開展也將起到推動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上海校友會揭牌
7月10日,中國人民大學上海校友會成立大會在中國浦東干部學院隆重舉行。來自上海各界的中國人民大學校友1000余人歡聚一堂,共同出席了上海校友會正式揭牌儀式。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教授到會并講話。
紀寶成對上海校友會的揭牌成立表示祝賀,他希望上海校友會成立后能夠更好地服務校友、服務母校、服務社會。揭牌授牌儀式上,紀寶成和上海社會團體管理局局長方國平共同為上海校友會揭牌。
當晚,還舉行了慶祝中國人民大學上海校友會正式揭牌座談會暨中國人民大學校友工作交流會。各地校友會的代表紛紛向上海校友會的揭牌成立表示祝賀,并交流分享了各地校友工作經驗和體會。紀寶成在會上對中國人民大學各地方校友會克服困難,積極發揮母校和校友之間的紐帶作用表示贊賞與感謝。中國人民大學校友會的工作辦公室主任郭海鷹匯報了中國人民大學校友會2009-2010年度工作總結及2010-2011年度工作計劃。
據悉,上海有著數千名老中青三代中國人民大學校友。上海校友會的揭牌成立標志著該校校友在上海有了一個新的交流與分享的平臺。
第六屆世界華人論壇在廣州舉辦
據中新社報道,“第六屆世界華人論壇”于7月25日至28日在廣州舉辦,200多位海外華僑華人優秀科學家、專家、科技企業家和國內知名人士,在論壇上共同為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及和諧發展提供意見和建議。
中國國務院僑辦介紹說,“第六屆世界華人論壇”由國務院僑辦、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以“創新中國·和諧發展”為主題,“應邀參加本屆論壇的海外嘉賓具有人數多、規模大、層次高的特點”。
據統計,出席論壇的海外嘉賓超過120多人,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各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有10多人,還有一批各國優秀科學家、專家、科技企業家。他們的專業廣泛分布在醫學制藥、電子信息、材料科學、環境資源、生物技術、能源交通、基礎科學、金融貿易等領域。
26日下午,海內外嘉賓圍繞“創新中國與低碳發展”、“創新中國與發展制造業關鍵技術”、“創新中國與生物醫藥業發展”、“金融創新與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創新中國與產學研合作”等專題展開討論,就推動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促進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27日上午召開國務院僑辦海外專家咨詢委員會二屆二次會議,下午安排對口交流活動。論壇結束后,部分海外嘉賓分赴上海和武漢進行考察交流。
“世界華人論壇”是由國務院僑辦會同國家相關部門或地方政府共同主辦的、以海外華僑華人高端人士為主要對象的重要交流平臺。論壇每兩年舉辦一屆,旨在充分發揮華僑華人智力優勢,圍繞中國政府和海外僑胞共同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研討。
數據顯示,自2000年首次舉辦以來,“世界華人論壇”已成功舉辦六屆,共有逾千位海外知名華僑華人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國內各界精英出席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