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第十個國家發展計劃出臺
近日,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向國會提交了第十個馬來西亞國家發展計劃,旨在制定未來5年馬來西亞的國家經濟發展方向,以指導馬來西亞在2020年左右達到高收入發達國家水平。
根據該計劃,馬來西亞政府將在未來的5年內拿出2300億林吉特(相當于4800億元人民幣)的發展撥款,其中55%為經濟領域撥款,30%為社會領域撥款,10%為安全領域撥款,以及5%的行政撥款。該計劃將尋求以私營企業投資為主導,讓更多的私人企業積極地參與到國家經濟領域建設中來。政府已初步確定在第十個馬來西亞發展計劃下進行52項總值達630億林吉特的工程項目。
中越在多領域加強相互認證工作
近年來,中國與越南在強制性產品認證、農產品認證、食品衛生注冊等領域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合作,并就產品認證、貿易通關等問題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議定書和備忘錄。如中國產摩托車在越南市場很受歡迎,而世界各國對摩托車都有嚴格的質量安全要求,在中國是實施強制性認證的產品。越方承認中國生產摩托車及其部件的強制性認證結果,這些產品可憑認證證書和標志通關,避免了重復檢測認證。
中越兩國還在食品農產品認證、出口水產品衛生注冊等方面開展了有效的合作。目前越南在中國注冊的水產品加工企業有47家,中國在越南注冊的水產品加工企業有405家,雙方還合作開展有機產品、GAP等認證,共同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
老撾:經濟快速發展
世界銀行日前預測,盡管全球經濟復蘇緩慢,但老撾經濟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今年增速可達7.7%,僅次于位于東亞的印度尼西亞和中國,成為這一地區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老撾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水力發電、礦業開采將為其今年的經濟增長貢獻3.6個百分點。持續的經濟發展將使老撾在2020年從世界最不發達國家目錄中擺脫出來。
老撾政府已經批準110多家公司進行金、銅、鐵等22個礦種的項目投資,“以資源換資金”的步伐加快,礦產品收入可占GDP的10%。中國一東盟自貿區的啟動為老撾擴大在區域內的貿易提供了有利條件。預計2010年老撾外貿總額有望達34億美元。
中緬油氣管道工程開工
日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緬甸國家油氣公司簽署協議,明確中石油所屬東南亞管道公司作為合資公司的控股股東,負責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的設計、建設、運營、擴建和維護。近日,將緬甸近海A1和A3區塊產石油與天然氣送往中國、運營期為30年的油氣管道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緬中石油管道全長771公里,天然氣管道長793公里。兩條管道同時始于緬甸的皎漂,經中國瑞麗進入昆明。總投資額25.4億美元。石油管道投資額為15億美元,天然氣管道投資額為10.4億美元。從2013年開始,兩條管道同時輸送能源至中國。中國每年可通過管道輸入原油約2200萬噸,輸入天然氣120億立方米。中緬油氣管道每年可輸入原油約40萬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國內對原油的需求。中緬油氣管道作為中國西南油氣陸上戰略通道,其開工建設標志著中國規劃布局的東北、西北、西南陸上和海上四大油氣戰略通道已全部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大湄公河次區域電力合作全面展開
目前,大湄公河次區域國家已經開展了廣泛的電力合作,且成效顯著。一是電力合作機制初步形成。中國與次區域國家先后成立了電力論壇和電力聯網與貿易專家組,簽署了《政府間電力聯網與貿易協定》及第一階段實施原則諒解備忘錄,完成了《電力貿易路線圖》,形成較為完善的電力合作機制;二是電源電網建設合作穩步推進。目前,中國企業與緬方合作已建成裝機28萬千瓦的邦朗電站,在建裝機60萬千瓦的瑞麗江一級水電站:與柬埔寨合作建設的松博、柴阿潤(規劃裝機共326萬千瓦)水電項目,占柬全國水電裝機總容量的63.3%。云南電網已建成4條110千伏、3條220千伏對越送電通道,中越500千伏聯網項目和與泰老緬等國的電力通道建設也在積極推進中:三是電力貿易已快速展開。如云電送越,到2009年11月底,已累計送電105.34億千瓦時。
菲律賓推出促進投資計劃
菲律賓政府各投資促進機構將啟動長達5年的投資促進計劃(PIPP),以與投資策略保持同步,到2014年實現增長20%。菲律賓投資促進計劃已制訂今年的投資增長目標為10%,而2011年和2012年的目標為增長15%,2013年和2014年的目標為增長20%。該計劃確定了8個投資增長領域,包括:農用工業、商業流程外包、信息技術、電子、半導體、能源、物流、采礦、造船和旅游業。
中柬有關企業簽署多項投資合作框架協議
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鴻駿投資公司和柬埔寨國際投資發展集團公司日前在金邊簽署有關電廠、鋁廠及房地產開發等投資合作框架協議。
據《柬華日報》報道,根據所簽框架協議,上述兩家中柬企業計劃在柬埔寨西哈努克市建設750兆瓦的火力發電機組、一座年吞吐量1000萬噸的貨運碼頭,在蒙多基里省展開鋁礦資源勘探開發以及在金邊開發房地產項目。
柬埔寨工業、礦藏和能源大臣隋森和中國駐柬大使館經商處參贊金遠等出席了簽字儀式。隋森表示,柬政府有關部門將提供協助和配合,使合作項目得以成功實施。
中國首個國家信用等級報告新加坡等5國獲AAA級
中國專業評級機構7月11日發布中國首個國家信用等級報告,這也是世界第一個非西方國家評級機構第一次向全球發布的國家信用風險信息。
這份由中國民營評級機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發布的報告,依據不同于現行國際信用評級體系的國家信用評級標準,對50個國內生產總值合計占世界經濟總量90%的國家信用等級進行評估。分析人士認為,此舉意味著發展中大國中國的評級機構業已加入推動改革現行國際信用評級體系的努力中,并著手嘗試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信用評級體系。
評級選取遍及世界主要區域的50個國家,包括歐洲20國、亞洲17國、北美2國、南美6國、非洲3國和大洋洲2國。在主要國家中,中國信用等級本幣AA+、外幣AAA,美國本幣AA、外幣AA,德國本幣AA+、外幣AA+,日本本幣AA-、外幣AA。
從整體信用水平看,本幣投資級以上級別(BBB-及以上)的國家占72%,投機級(BB+及以下)國家占28%:外幣投資級以上級別國家占74%,投機級占26%。其中,新加坡、挪威、丹麥、盧森堡、瑞士等5國獲得本外幣均為AAA的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