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會全球合作伙伴”是一個榮譽稱號,但同時也賦予中國銀行業在世人面前展示實力和品牌聲譽的使命。
最近,牛錫明的腳步明顯比以前邁得更快了。用牛錫明自己的話說,“現在得像牛一樣勤奮工作。”因為眼下的世博會對他和整個交通銀行來說,無疑是一場極大的考驗。
交通銀行成為上海世博會全球合作伙伴后,銀行品牌與服務意識在客戶心目中的位置就成為一種強有力的武器。交通銀行有關世博的營銷活動,則牢牢捍衛了其品牌聯想優勢地位,讓人們聯想到上海世博會時就自然聯想到交通銀行。
就在不久前召開的“2010陸家嘴論壇”上,牛錫明與國內外的金融專家共同探討著“中國金融機構走向世界”的話題。他在發言中宇字緊扣交行,句句關乎發展,為與會嘉賓構想了一幅交通銀行邁向國際金融市場的美好藍圖。
近水樓臺先得月
上海世博會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是一次探討新世紀人類城市生活的偉大盛會。而城市生活離不開金融服務,金融服務在不斷地推進城市的發展。因此,優質、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務不僅是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辦的重要環節,更是我國向世界展示中國金融改革成果和金融服務能力的重要機遇。可以說,“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的提出,點燃了金融行業積蓄已久的熱情。
就在人們期待、猜想上海世博會金融合作伙伴花落誰家時,上海世博局于2006年11月對外宣布,交通銀行成為世博會商業銀行全球合作伙伴,獨家獲得了境外參展商、商業運營和其他業務方在華業務的辦理資格。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會是交通銀行而不是其他銀行?
或許在更多人看來,交通銀行總部設在上海,這無疑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嫌疑。不過牛錫明卻不這么認為。2006年,他正擔任中國工商銀行執行董事兼副行長一職。深諳中國金融業歷史的他,清楚地記得在交通銀行的早期歷史中值得關注和驕傲的事情。“交通銀行與世博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牛錫明介紹說,曾任交通銀行負責人的“狀元銀行家”張謇于1906年組織我國各省參加了在意大利舉辦的萬國博覽會。1914年,張謇再次組織我國商界人士,參加了在日本東京舉辦的大正博覽會。牛錫明認為,這便是交通銀行與世界博覽事業同步發展的最好證明。“這也為交行與世博會再次牽手合作埋下了長達百年的濃情伏筆”。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交通銀行雖不是市值最大的銀行,但卻是較懂得借勢、融合的銀行之一。世博會在上海舉辦,天時地利人和,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能在上海世博會與世界上其他500強企業同舟共濟、同臺亮相,如此巨大的氣場顯然是交通銀行大力進行品牌營銷的動力和根源所在。
世博金融服務提速
如今隨著入園人數的不斷升溫,世博園區的銀行受理環境也在不斷經受新的考驗。在上海世博園區,已經隨處可見“交通銀行”的字樣。“每500米范圍內就能找到金融服務設施、300多家參展機構和1000多家園區門店參展商一站式解決園區經營所需金融服務。”牛錫明說,優良的園區金融服務環境,高效的園區金融運營機制,精干的園區金融服務隊伍,是交通銀行所著力呈現的,也是來到園區內的人們所感受到的。
在上海世博園區內,交通銀行設立了5個營業網點、109臺自助機具,對商戶進行100%覆蓋的POS機具布放,開放受理所有境內銀行發行的銀聯卡和國際主流銀行卡。同時,該行在各片區設置了7個外幣代兌點,同時對新臺幣和人民幣辦理雙向兌換業務。在上海世博會期間,交通銀行電話銀行提供中英文及其他9種語言、24小時無間斷服務。
交通銀行便利快捷安全的世博金融服務環境得到了眾多游客交口贊譽。一位來自西班牙的游客Dingni在參觀上海世博會時,驚喜地發現在ATM機上居然可以找到自己國家的語言版本,她對此不由地豎起大拇指頻頻稱贊。據該行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世博園內境內銀行卡交易量超過100萬筆,交易金額近4億元:境外銀行卡交易量超過5萬筆,交易金額近3000萬元。
牛錫明還透露,目前交通銀行在國內的所有ATM機均可受理國際通行的各類信用卡的取現、查詢,這獨一無二的優勢將大大方便境外人士前來參與、參觀世博。值得一提的是,交通銀行聯合中國銀聯,在自動售貨機上增加了銀行卡支付的服務功能,賦予自動售貨機以新的生命力。這種新型自動售貨機正在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方便,也將陸續在上海市地鐵、寫字樓、機場等地點全面鋪開,并逐步向國內主要城市推廣,構成一個星羅棋布的龐大自助售貨網絡。
牛錫明表示,作為上海世博會全球合作伙伴,交通銀行將著力構建以世博組織者、參展者和世博園區為中心,輻射上海市、長三角乃至全國的四個服務圈,即:核心服務圈、上海市服務圈、長三角服務圈、全國服務圈。其中核心服務圈是指交通銀行為組織者、參展者和園區提供的獨家服務領域:全國服務圈是指由蘇、浙、滬以外其他30家交行省直分行組成的服務領域,突出銀行服務的專業性和世博合作伙伴的特色性。
借力世博揚帆啟航
縱觀百年世博,其對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推動力,多次扮演著引領世界經濟走出蕭條的重要角色。在牛錫明看來,世博會對銀行金融服務的創新能力、應變速度、服務質量和內部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銀行業不斷完善和提升服務水平和快速發展提供了相應的契機。
百年交行的發展史,既是民族復興和國家富強的縮影,也是中國金融業不斷吸收國際金融市場發展先進經驗,不斷創新的真實寫照。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交通銀行不斷發展壯大,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詮釋了交通銀行吸收世界先進金融機構發展經驗的強大能力。牛錫明認為,“沒有開放和融合,就沒有今天的交通銀行。反之,向全世界提供溝通交流舞臺的世博精神,也更需要交通銀行這樣的載體來進行印證和詮釋。從這個層面上來看,交通銀行的再創輝煌與世博精神的內涵有了更深層次的契合。”
在牛錫明看來,“上海世博會全球合作伙伴”是一個榮譽稱號,但同時也賦予中國銀行業在世人面前展示實力和品牌聲譽的使命。交通銀行正以前瞻性的膽識緊隨世界經濟發展步伐,以金融創新、綠色理念和貼近民生的金融服務,助力中國夢圓百年世博。“我們一直在不斷地提醒自己:要做得好些,再好些!”
眼下,正進入上海世博會的觀博高峰期,為期184天的會期剛剛過半,對牛錫明和交通銀行而言,更大的挑戰或許還在后面,但牛錫明同時相信“精彩也在后面”。正當筆者起身準備和牛錫明道別時,他斬釘截鐵地對筆者說,“交通銀行有信心向世界演繹中國銀行業的成功、精彩和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