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1867年巴黎世博會中國館是什么樣子嗎?你知道1880年上海的南京西路和靜安寺是什么樣的景觀嗎?你看見過1894年甲午海戰的歷史現場嗎?你知道1900年老北京天主教南堂被毀之前和未被修復的清漪園(今頤和園)到底是什么樣子嗎?這些歷史信息,傳統的瓷器、玉器和書畫收藏品哪怕再價值連城估計都很難回答,而老照片卻可以。
2010年5月15日,華辰春拍舉行了影像專場,在保持了先前已有的各影像類別外,還開辟了“立體影像”和“原始老照片”兩個新的影像收藏類別。主辦方還通過“上海”、“世博”等話題,將一些老照片打包成專題,盡可能地挖掘其中的新聞價值。這個做法可能是受到2009年12張“1867年世博會中國代表的名片照”高價拍出的影響。
隨著近幾年老照片在一系列大型拍賣會拍得歷史天價之后,老照片的收藏逐漸為人們所重視。與當前書畫、玉器、瓷器等收藏相比,老照片收藏可以說是投資最少的項目。但是,這種“小宇輩”投入的藏品,卻因其收藏價值高、投資成本低而具有相當高的投資性價比。
老照片作為某一時代的象征性產物,具有極珍貴的史料研究價值:再加上在上個世紀,照相機只是上層社會的專屬,老照片存世量較少,“物以稀為貴”:另外,老照片的收藏能夠滿足人們的追憶心理。所以老照片具有極大的收藏潛力。有行家稱,老照片為他們心中的“低價金礦”。
如何收藏和鑒別老照片呢?
如今,國內一般是把1949年之前的照片稱為“老照片”。其中,第一類是1850年到1911年之間的照片,也就是從攝影技術傳入中國開始到民國建立之前的晚清照片。第二類是民國作品,即從1912年到1949年之間的照片。
收藏時除了看年代之外,還要看照片尺寸。由于早期照相技術的限制,大尺寸的照片沖印不多,加之照片尺寸越大越不易保存,所以早期的老照片尺寸越大越值錢。
其次,名人老照片是收減價值較大的一類,這包括攝影師的名氣和被攝者的名氣。中國早期攝影界涌現了郎靜山、吳中行、吳寅伯、劉半農等許多名家,善于將西洋攝影技法與中華文化相結合,他們拍攝照片的價值相對要高一些。
再次,真實記錄一個時期某種習俗和風尚的照片,這是普通藏家相對容易收藏到的照片。比如反映上世紀20年代初中國婦女剪發的照片、上世紀40年代北京天橋藝人練把勢的照片,以及舊上海外灘全景圖的照片等,都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最后,舊時代著名景物的照片由于具有重要的文物資料價值也值得收藏,尤其是該建筑或人文景觀已經不存在或有了巨大變化的最值得收藏。
但專家也提醒說,老照片收藏投資在中國還沒形成規模,目前這個市場還比較小,正是由于這個市場現在小,意味著未來潛力大。而且現在在中國,有些好的老照片價格還處于低位,300~500元就可以在市場上淘到不錯的老照片,白領階層也可以承受。
不過他們也指出了收藏投資老照片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回避劣質的復制品,另外,老照片品種非常多,如果真要展開,對資金要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