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恒好·迎世博紀念品全球華人設計大獎賽”獎項日前在上海揭曉,19個大獎花落有主。利用中國館建筑余材制作的《“東方之冠”世博中國館同道印》榮獲特等獎,作品《漢字書畫世博瓷盤52件系列》和(銀鍍金世博列車》獲得一等獎。其余16個參賽作品分享了5個二等獎和11個三等獎。
力拔頭籌的《“東方之冠”世博中國館同道印)是按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圖紙,以1:1840的比例制作而成的。該作品采用中國古老的印璽藝術中“同道印”的形式來表達“與世博同行,與世界攜手并進”的人文內涵,投射出濃濃的世博情懷和中國情結。作品內部每個部件都保留一塊從中國館建筑工地取回的余材,印身主要采用建造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外立面剩余鋁合金材料制作,以示對資源的充分利用,體現綠色世博的理念。整件作品構思精巧,用材獨特,融傳統和現代、觀賞與實用于一體。
一等獎作品《漢字書畫世博瓷盤52件系列》用中國的漢字、書法等獨特文字藝術,以瓷器為載體呈現部分上海世博會參展國家的建筑藝術特征,詮釋“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體現中華藝術的時代性,創新性,給觀眾以全新的藝術感染力和想象空間。《銀鍍金世博列車》則以“毛澤東號”機車為載體,用材考究,制作精良,每個部件拆裝靈活,有較強的收藏價值和紀念意義。
“中國恒好·迎世博紀念品全球華人設計大獎賽”由中華文化促進會、世界華商聯合促進會和上海中外藝術交流協會共同主辦。自2009年11月啟動,歷時半年。活動共收到來自社會各界的參賽作品4274件,全球華人參賽人數達1080人。
2010上海首屆中國哲商國學論壇開講 鐘海泉
日前,由九州書院發起并組織的“2010上海首屆中國哲商國學論壇”正式開講。首場以“儒道禪與管理者思維”主題的國學論壇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負責人參加。
作為九州講堂第六講的主題,主辦方請來了浙江大學法學院及MBAEMBA中心張應杭教授現場授課。張應杭曾經師從中國著名哲學史專家馮契,對儒釋道與現代管理及東方管理學研究有很深的造詣。他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分為儒家德性之道、道家自然之道和佛家覺悟之道。經典的解讀,風趣的語言,總讓人意猶未盡。
人們通常把懂技術、有文化、講道德,造就了成功企業的商人稱作“儒商”。這也是中國千百年來對商人的最高褒獎和贊美。然而,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一個描繪更高層次商人的名詞悄然出現,那就是“哲商”。雖然“哲商”這一稱謂目前在商界沒有一個成熟的定義,它的內涵還有待于完善確定,但業界對此都有不一樣的理解。
九州書院國學項目組執行主任、哲商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譚耀華認為,“哲商”是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儒商”,是商人的最高境界。在他看來,當代企業家應該從西方管理“術”的層面跳躍到中國傳統智慧管理的“道”的境界。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黨委書記王春梅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改造,創新思維地提出“哲商”概念深表贊同。她認為九州書院立足經典服務現代企業,將國學服務于現代化建設的思路是正確的,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精粹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