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一件真正的古代書畫藝術品,50年后將增值多少倍?7月3日下午,在杭州舉行的西泠印社2010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董其昌手卷的成交,創出了一個讓古代書畫收藏家們激動的增值倍率:16萬倍!
當天下午,“西泠印社2010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中國書畫古代作品專場”上,《董其昌草書臨顏魯公贈懷素敘》手卷,被一位買家以160萬的高價攬入囊中。據了解,這件手卷曾為清道光帝的皇六子恭親王奕舊藏,其書寫一氣呵成,筆歌墨舞,堪稱精絕,因此受到藏家們的熱烈追捧。
古代書畫頻頻升溫,不斷拍出上億天價。一件手卷拍出上百萬的成交價,并非新聞,但有意思的是,這件拍品還附帶著一張1956年時的購買發票,顯示出這件拍品最初購買的價格是10元。從1956年到2010年,歷經54年:從10元到160萬元,增值16萬倍。
董其昌,明代書畫家,是“華亭派”的主要代表。明萬歷十六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卒謚文敏。董其昌精于書畫鑒賞,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書畫理論方面論著頗多,其“南北宗”的畫論對晚明以后的畫壇影響深遠。工書畫,對后世影響很大。世界最大金幣在維也納拍出327萬歐元
6月25日,名為“楓葉”的世界最大金幣在維也納多羅瑟姆拍賣行拍賣,西班牙某貴金屬貿易公司花費327萬歐元成為這枚金幣新主人。
這枚金幣重220.5磅(約合1D0公斤),是加拿大皇家造幣局鑄造的五枚“楓葉”金幣之一,每枚面值100萬加元。拍賣開始后不久,金幣即被總部設在馬德里的西班牙黃金貿易公司OR0direct買走。拍賣現場的記者人數超過了潛在買家,這家西班牙公司為“楓葉”金幣開出268萬英鎊價格,拍賣師3次詢問無人競答后定拍。金幣以25日當天市場價的純金估價拍賣,這是其面值的4倍。
這枚金幣原來歸奧地利AVW投資管理公司所有,但公司于今年5月進入破產程序。AVW公司持有的這枚“楓葉”硬幣正面鑄有伊麗莎白二世頭像,此前租借給了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作為其錢幣收藏的一部分進行公開展覽。這枚金幣直徑21英寸(約合53.34厘米),厚1英寸(2.54厘米),純度為99.999%。加拿大皇家造幣局在2007年推出了該金幣,以展示該造幣局先進的生產工藝,它還以世界上最大的金幣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楓葉”金幣拍賣前夕,當地曾有媒體猜測,由于這枚金幣所用黃金純度很高,加之目前國際金價正處于高位,因此預計此枚金幣拍賣價會遠高于其面值。
全球首個印譜拍賣專場吸引藏家
在剛剛落槌的朵云軒2010年春季拍賣會上,全球首個印譜拍賣專場表現不俗,吸引到的藏家遠不限于篆刻、印學圈內人士。100件拍品中,成交率高達77%,大多經過數輪競價才為藏家收入囊中。其中,明代萬歷年間吳迥所輯《求定齋印章不分卷》,成交價高達起拍價的22倍,而民國年間方節庵所輯《古今名人印譜》兩三年前在西泠印社拍賣時5萬元起價就已流拍,如今卻一舉拍得30萬元。
印譜之于篆刻家,就像碑帖之于書法家,向來被視為從屬于古籍善本的小眾藏品,指的是篆刻家將自己的作品或鑒賞家把收集的歷代精品印章匯編成冊。始于宋代而盛于明清的印譜,版本有原印鈐蓋、木刻翻摹、摹刻、影印等不同種類。其中原印鈐蓋(即“手拓”)的印譜,其價值不亞于手稿本,最能真實保存原作的風神。印譜的“天價”出現在2004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上,清康熙皇帝御制印璽寶藪(即皇帝印章的印譜)當時拍得400萬元。
朵云軒此次名為“古今印譜”的專場拍賣,拍品涵蓋明代、清代、民國及當代精品印譜,從明代吳迥刻“求定齋印譜”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萬國印譜”,時間跨度約5D0年,精品迭出。
徐悲鴻《落花人獨立》拍賣取佳績
北京傳是國際拍賣2010年拍賣會日前落下帷幕,其中,徐悲鴻《落花人獨立》以6490萬元成交,成為全場最大亮點,其創造了徐悲鴻單幅國畫立軸拍賣的世界最高價。此外,齊白石的《聚珍冊》和《秋山圖》也不負眾望,均以超過3000萬元的價格落錘。
徐悲鴻《十二生肖》冊頁在保利春拍夜場上以7280萬元刷新了其個人作品拍賣最高價,其《春山驢背圖》手卷也以6720萬元拍得位居第二。而此次北京傳是所拍的《落花人獨立》與前兩者不同的是,其是一幅國畫立軸作品,因此實際上《落花人獨立》創造了徐悲鴻單幅國畫立軸拍賣的世界最高價。
據了解,《落花人獨立》是徐悲鴻在1942年至1944年之間,男女感情最為起伏階段的作品之一,該作品采用了徐悲鴻并不常用的絹本質地,畫中的人物運用極細膩的筆觸進行刻畫,十分傳神。此作分別于1988年和1 990年在香港藝術館及香港大會堂兩次展出,《近現代十五大家名畫展》也將此作收錄其中,是同類題材中難得的佳品。
歌德春拍石魯力作拔頭籌
北京歌德拍賣公司2010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日前圓滿收槌,總成交額1.8億元。石魯的巨制《開天辟地》(山區修梯田)以1800萬元起拍,經過近20次叫價,最終以4457.6萬元成交,刷新了石魯個人作品成交紀錄。
此次歌德春拍“長安——陜西書畫名家專場”中的63件拍品,全部來自不久前由陜西美協舉辦的“長安——陜西書畫名家精品展”,其中,石魯的巨制《開天辟地》(山區修梯田)是本屆春拍會最為亮眼的拍品。
石魯1919年生于四川省仁壽縣,原名馮亞衡。中國現代中國畫家,山水、人物、花鳥畫家,長安畫派主要創始人。這幅《開天辟地》(山區修梯田)創作于1958年,尺幅足有24.5平方尺。史詩般的巨制描繪了大躍進時期陜南商洛地區的勞動建設場景,是石魯轉型時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