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分析相關文獻資料,探討并總結一些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的共同特征,包括:擁有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學科、一流的教師隊伍培養一流的學生、注重科研、嚴格的教師聘任制度、合理的師生比例、充足的經費來源、充分的學術自由等。進一步為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 世界一流大學 共同特征 借鑒 啟示
早在1998年5月4日,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江澤民總書記提出:“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開啟了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步伐。2008年5月3日,在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前夕,胡錦濤總書記在師生代表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我們應該以更加廣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執著的努力,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步伐。在講話中,胡錦濤總書記對北京大學全體師生提出了一條工作主線和四點具體希望。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指北京大學要集中力量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大學。
要創建世界一流大學,需要對之進行理論上的思考和論證以明確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學、其特征有哪些?目前沒有明確定義來界定“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學”,不同的國家和機構嘗試用各種指標對世界一流大學進行評價,目前也沒有一個普遍認可的指標體系。但是這些關于世界一流大學的理論探討,對于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模式和一些共同特征的分析,將有助于我們進行借鑒和學習,加快我國建設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的步伐。
一、關于世界一流大學
一流大學是歷史形成的,但是并不以其存續的歷史年代的長短為標志。擁有九百多年歷史的牛津大學,理所當然是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而只有短短一百多年歷史的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同樣是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縱觀世界一流大學,既有學科齊全的綜合性大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也有小而精的如加州理工學院。在歷史的長河中,大學的職能變化依次經歷了從人才培養單重功能階段,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雙重功能階段再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重功能階段;大學的規模變化也依次經歷了精英教育階段、大眾化教育階段、普及教育階段。也正是在這歷史發展過程中,一流大學的特征逐步積淀并凸顯出來。
二、世界一流大學的共同特征
那么世界一流大學到底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呢?根據前人研究成果,以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德國的海德堡大學;日本東京大學這幾所世界公認的一流大學為例,歸納世界一流大學有以下共同特征。
1.一流的教師隊伍培養一流的學生
教師隊伍是大學的核心,只有一流的教師才能吸引和培養出一流的學生,出一流的科研成果。這是一流大學的基本特征或者標志。如哈佛大學在其歷史上共培養出7位美國總統,截至2003年共有40名教師獲得諾貝爾獎,截至1998年共有38名畢業生獲得諾貝爾獎。斯坦福大學共有23名教師獲得過諾貝爾獎金,其中17人在校,還有4位普利策獎獲得者、21位國家科學獎獲得者、3位國家技術獎獲得者、222位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126位國家科學院院士、79位國家工程院院士、26位國家教育科學院院士。加州理工學院有28名諾貝爾獎獲得者,40人獲得國家科學獎章,現任教授中有63名國家科學院院士,29名國家工程院院士。劍橋大學從1906年湯姆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開始,至今已有60多位劍橋人獲得過諾貝爾獎,以單所大學論,劍橋大學的諾貝爾獎得主是全世界最多的。德國海德堡大學在人文科學領域獲得多項萊布尼茨獎,在該領域具有傳統優勢地位,走出了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自然科學與醫學科學院所,今天在癌癥研究、生物分子研究、生物化學研究等方面繼續保持著國際先進水平。
2.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學科
世界一流大學不一定全都是學科齊全的綜合性大學,但必定有一批世界一流的學科作為其核心,縱觀世界著名大學,皆是如此。如哈佛大學的工商管理、政治學、化學、哲學是世界一流的;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電子工程、植物學、教育學也是名列前茅的;而麻省理工學院的電機工程、計算機工程、經濟學、語言學、物理學、生物學;劍橋大學的物理學、醫學、數學;牛津大學的古典文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生物學、醫學等也都是世界一流的學科。
3.在大學的職能中更加注重科研
教學、科研、服務社會是大學的三大職能。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不斷更新,一個沒有創新科研能力的國家是無法生存的,出原創性科研成果是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的要求。另外,科研水平是一個大學發展的源動力,要想保證所傳授的知識不至于沒走出校門就已經過時,就必須不斷出科研成果,教學和科研相長。世界一流大學絕大多數都是研究型大學,研究型大學把知識的創新、觀念的創新當作自己最根本的任務和目標來追求。無論是美國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還是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以及日本的東京大學實際上都是研究型大學,致力于科研、致力于創新,使其永遠走在世界前列。
4.嚴格的教師聘任制度
與其他大學相比,世界一流大學的教師評審標準和程序更加全面而嚴格。世界一流大學的教師來源具有世界性,即不僅面向本國招聘,而且面向全世界招錄優秀人才。例如,哈佛大學在聘任終身教授時,一般進行全國性的——很多情況下是全世界的大搜索來尋找適合所需學科領域的一流的學者和教師。在評審標準上,從教師的職責出發,從教學、科研、服務三個方面考察教師的個人能力和素質。其中,尤為重視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芝加哥大學第五任校長赫欽斯曾經說過,“教授的私生活、政治觀點、社會態度、經濟理念等都不干學校的事;對學校來說,教授是否勝任他們的工作是決定他們去留的唯一前提。”教師的聘任和升遷上堅持“非升即走(up or not)”的原則。除終身教授外,其他教師都有一定的任職期限,如果到了服務期限仍然不能晉升到高一級職位,教師就要離開學校,另謀他處。通過嚴格的教師聘任制度,保證教師隊伍的保證教師隊伍的高水平和不竭的創造力。
5.合理的師生比例
據劉念才在《世界一流大學:特征#8226;排名#8226;建設》一書中收集的數據來看,2004年哈佛大學的生師比為9.9∶1,斯坦福大學為8.3∶1,麻省理工學院為6.5∶1,耶魯大學為3.5∶1,加州理工學院為1.9∶1,芝加哥大學為6.2∶1牛津大學為13.8∶1,東京大學為6.9∶1。世界一流的私立大學的生師比大部分都不超過10∶1,公立大學的生師比一般也不超過15∶1,世界一流大學都擁有充足的教師資源,以保證高質量的教學和科研。
6.充足的多渠道的經費來源
一流的大學要聘請一流的教師,要有一流的基礎設施和實驗儀器、設備,就必須有多渠道的充足的經費來源。大學一般有以下幾個資金來源:政府撥款,學費收入,校友捐贈、慈善捐贈,科研經費,校辦產業、各種培訓等。對于公立性質的大學,政府撥款占很大一部分,對于私立大學,各種慈善捐贈則是其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世界一流大學擁有很強的籌集資金能力,無論是通過政府撥款和慈善捐贈還是爭取科研經費、發展校辦產業等。以美國的哈佛大學為例,2003~2004學年,哈佛大學的經費收入為25.98億美元,其中捐贈收入占37%,學費收入占21%,政府補助金和合同收入占18%,非政府補助金和合同收入占5%,其他收入占19%。以英國的劍橋大學為例,2003~2004學年,劍橋大學的經費收入為6.46億英鎊,其中英格蘭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科研撥款7790萬英鎊,留學生學費2460萬英鎊,本國學生學費3270萬英鎊,捐贈收入3000萬英鎊,科研合同收入1億7630萬英鎊,考試與評價服務收入1億5070萬英鎊。
7.充分的學術自由
學術自由是大學免受外界社會干預、自由追求真理的基礎,充分的學術自由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共同特征,教師的學術自由是整個大學學術自由的主體。哈佛大學在建立之初就提出了著名的“三A原則”,即學術自由、學術自治和學術中立(Academic Freedom,Academic Autonomy and Academic Neutrality),目的就是為了保護教師進行學術研究的獨立性。哈佛大學第21任校長查理斯#8226;艾略特堅持認為“大學是世界上最容不得獨裁者的地方”,“思想自由的氣氛是文學和科學應具有的氣氛”。劍橋大學原副校長巴特菲爾德撰文指出,劍橋大學珍視具有創造力的人,給予他們“各種鼓勵和真心誠意的對待,盡可能少地施加直接的影響,向他們提供便利,幫助他們活躍學術思想,而后盡量退居一旁,避免以日常行政事務進行干預或使他們分心”。
三、對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啟示
綜上所述,要想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擁有世界一流的學科、教師隊伍、學生,要有嚴格的教師聘任制度和合理的管理制度來保證教師隊伍的高水平與持續發展,要求有充足的辦學經費來吸引和留住一流的教師,置備先進的儀器、設備等。學術的發展需要自由的土壤,給予大學充分的學術自由是促進大學學術發展的重要因素。
現階段,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仍然任重道遠。國內著名的一流大學,如清華、北大等幾所大學,在資金來源方面,有政府財政支持、學生學費、各種科研經費、捐贈、培訓、校辦產業等多種渠道,所以資金并不是阻礙其發展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主要因素。目前,迫切需要調整的當屬教師聘任管理制度、合理的生師比、一流教師和一流學生、充分的學術自由、科學的教育理念等方面。縱觀世界一流大學,其教師來源多元化,廣泛招錄世界上的優秀教學科研人員,有嚴格的聘任程序和教師升遷制度,保證高水平的學術隊伍。教員人數充足,保證較低的生師比,從而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教學和科研指導。在這些方面,我國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還很明顯。
雖然世界一流大學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具體到每所高校、其各個方面卻是各有千秋的,其發展歷程與時代的發展和國家的發展密切相關的,而其自身仍在不斷發展。我國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既需要向這些世界著名學府借鑒學習,把握基本發展方向,更需要結合時代和國家的發展現狀,在高校自身現有的基礎上,創造性的利用世界一流大學發展的共同特征,確立適合自身的一流大學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