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及英語語言學習的特殊性決定了口語教學任務的重要性與艱巨性。針對目前課程設置、教材、教法等問題進行口語教學改革,以職業能力為高職教學主題,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 高職公共英語 口語教學改革 職業能力
現代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應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人才,這一理念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體現為突出能力、注重實用。因此,高職英語教學的定位在于以社會需求為培養方向,以就業為目標,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突出“能力目標”、“能力導向”,強調基礎性、實用性和針對性,即學以致用:學生所要掌握的是實用的英語能力,能幫助他在未來職業崗位上解決實際問題,而非泛泛地接受、積累英語知識。
一、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
1.現有教學體制與評估體系跟英語教學目標不配套
現有英語教學體制與英語教學目標不相適用表現為:高職英語教學課程設置與英語教學目標不匹配。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即聽、說、讀、寫四會技能。但是,大多數的高職院校的非英語專業根本就沒有開設聽力和口語課。其次,英語教學評估體系與英語教學目標也不相適用,高職英語課程考試中普遍沒有口語測試,這也使習慣于應試教育的學生忽略口語學習。
根據無錫科技職業學院2008機電專業和2008動漫專業22個班級共763名學生的調查顯示: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通過過級考試的占82%;53%的學生不愿花時間練習英語口語的原因主要是與考試無關。很明顯,英語教學評估體系對英語教學起著指揮棒的重要導向作用。
2.英語口語教學的方法不得當
在課堂上,口語教學通常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方法單一。在口語教學中,我們常用的模式是:教師設置情景給出常用句型,學生進行機械練習和對話練習,但即便是對話練習,學生也是機械地套用教材程序進行。學生始終是在被動地接受教師指令,根本談不上思辨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受語法翻譯法的影響,還時還會采用句子和對話翻譯法的傳統教學法,忽略了語言運用環節,這樣的教學方法顯然不利于學生口語的提高。
3.缺乏適用的英語口語教材
當前專門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口語教材極其有限,現有的英語口語教材的內容、體裁與實用范圍單一,脫離學生實際,與學生語言能力范圍極不相符,不是太易,就是太難。大部分的教師對目前英語口語教材感到不滿意。甚至外教上口語課,根本就不用教材,而往往憑自己和學生的喜好,想到哪說到哪,成了外教的脫口秀,導致口語的教學既不規范,又缺少系統性。因此,缺少適用的實用教材,是英語口語教學難以提高的障礙之一。
二、高職英語口語教學改革新思路
1.科學設置英語課程及課程教學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的英語課程,按照《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設置要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在改革英語課程內容時,應將口語課程納入英語課程系列的組成部分,聽、說、讀、寫,做到各有側重,既不忽視英語知識結構和技能的整體關聯性,又保證知識的輸入和輸出的一體化和連貫性。考慮到英語口語學習持久性和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的特點,應適當增加英語口語的課時。
將英語口語納入英語過級考試,采用公共英語等級考試,口試與筆試相結合,成為真正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測試,真正成為衡量學生英語四會能力的標尺。高職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而測試的目的是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全面、準確、公正的評價。因此作為考核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口試在語言測試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英語過級考試中增加口試,必將使廣大師生更新思想,重視口語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2.選編實用性強的口語教材
在選取教材時應遵守“以人為本,貼近時代”、“以交際為目的,符合職業需求”的原則。英語口語教材可以采用具有較強西方文化信息的地道的西方英語口語教材。一套地道的英語口語教材,可以提供好的語用知識,可以讓學習者充分了解英語語言的文化背景。
自編教材則以企業對員工的英語口語要求作為教學的依據,提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鼓勵學生就個人感興趣的內容展開討論,選用一些和學生生活與就業相關的主題,提高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不同專業,在教學內容上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同時在教學中適當融入職業英語的內容,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外語系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實施模塊化教學,即大學英語基礎素養教育模塊+專業英語口語課程模塊,該課程的適用對象是完成大學英語A級考試的學生,配合公共英語選修課進行,為職業基本技能和崗位能力拓展課程,主要是進行與各個院、系專業方向相配套的自編校本課程:A.專業英語口語(機電方向);B.專業英語口語(外包管理方向);C.專業英語口語(電子方向);D.專業英語口語(信息方向)的口語教學,滿足不同專業、不同職業和崗位背景的學生的今后的發展需要,擴展他們在相關專業領域的英語知識,提高其相關方面的素質,培養其語言應用能力,重點是英語的聽說能力,服務于就業需求,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和創新能力。
3.改進英語口語教學方法
(1)注重英語口語課程的職業性特征
與國際接軌,成為綜合應用型人才,除按國際標準學好專業知識外,還要掌握英語這門國際性語言。因此,英語口語對于高職學生來說,主要是作為就業的一種工具,必然與所學專業緊密結合,體現崗位與崗位群的特征。除了能進行日常涉外交際外,還需進行與專業相關的日常涉外活動的交流。因此,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注重專業英語口語技能的訓練,體現高職英語課程口語的職業性特征。進行口語教學時,教師盡量讓學生多開口,讓學生自由選擇與專業密切相關的題材和情景,選擇談話方式,自由地進行交談,學以致用,體現“實用性”。
通過職業口語訓練,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的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有大副提升,尤其在應聘外資企業的面試中表現自信,能用英語表達自如,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
(2)注重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背景導入
傳統的課堂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對學生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造成了“讀死書,死讀書”的弊端。要改變這種現狀,須重視社會環境對語言的影響,培養學生用英語與人進行口語交流時,多用英語思維的模式,而減少或者不用漢語思維模式。英語思維的培養可以通過很多方法,例如,學習英語諺語、習語或成語,閱讀大量的簡易英語原著,泛讀大量英語文學作品,模仿英文戲劇、電影常用獨白等。教師將這些方法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從中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同時,加強對英美文化的導入,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而語言又是文化和習俗的載體和沉淀,不了解交際對象的文化背景,在語言交際中勢必會產生歧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教材以及聽力教學注重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將英美文化與自己的母語文化進行比較,增強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弱化母語對英語教學的負遷移,強化學生運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幫助學生減少應用英語交際時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誤解。
(3)布置多樣化的有聲作業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整個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檢查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的紐帶,也是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鞏固已學知識的有效手段之一。
有聲作業是指把學生課外的英語聽說訓練的情況通過電教化手段回饋,以這種方式使作業有聲化,聽說作業具體化、形象化、實物化。有聲作業對學生聽說能力起到了檢查、提高的作用,具有容易評價、回饋及時等特點。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有聲作業還起著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熱情和自覺性的作用。借助有聲作業,能把課內外的訓練內容作為拓展性、立體化的鞏固練習,使課堂內外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單調劃一的紙上作業很難完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往往學生的作業成了“流水線”。教師把作業從無聲變成有聲,并使有聲作業的內容和回饋形式兼顧多樣化和趣味性的原則,避免千篇一律。如:錄制一篇自己撰寫的英語新聞稿或者采訪稿,用英文將幾個不相關的詞語連成一個小故事,組織英語辯論賽,自編、自導自演的英語短劇,唱英文歌曲,并自己改編英文歌詞等。此外,利用校園里的一切可用的素材練習口語,如開辟英語角,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其中進行會話交流;合理利用校園廣播、櫥窗等宣傳陣地進行英語教學;舉辦口語交流活動或競賽等。
4.改善英語口語教學和學習設施
英語學習的設施是英語學習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保證。想要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英語學習能力的提高更多在于課堂之外。因此,增加資金投入,建立語音室,自主學習中心、多媒體教室和網絡學習資源,讓學生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后,都有條件練習英語口語。
讓因特網和校園網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在這種學習模式中,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教師起到引領的作用。為了使學生自主學習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教師可在校園網上創建英語學習網站,開設英語學習欄目,上傳相關學習資料,如:課內資料、課外資料、聽力測試、視頻欣賞、學習心得等欄目;并鏈接一些英語學習網站,學生在實施自主學習時,可根據自身的薄弱環節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提高聽說的能力。
三、結語
隨著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進一步加強,各行各業對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較好交際能力外語水平的復合人才的需求量也進一步加強。要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就必須加強在校期間的口語教學,提升高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而作為新時代的高職英語教師,進一步探討教學方法,熱忱關注學生職業發展,逐步形成比較成熟的高職英語教學機制,努力為學生的職場生涯作盡可能充分的準備,為創造學生的價值做出最大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高曉芳,袁璃.A Survey of Speaking Swategies among Chinese Teaching in Chirla[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4,(6).
[3]馮彩燕.高職非英語專業新生英語學習現狀調查[J].大學時代,2006,(4).
[4]李曼琳.職業院校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缺陷與對策[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6).
[5]唐恩莉.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教學改革探析[J].文教資料,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