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確保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思想穩定和心理健康,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心理教育和疏導工作,大力普及心理基礎知識,把握好心理教育和疏導的方法,營造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 少數民族高職學生 心理教育 心理疏導
一、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凸現
隨著當今社會變革的加劇和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學習的特殊性(學習本民族語言的基礎上,必須學習漢語甚至是英語),致使少數民族高職學生自身所承受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心理教育和疏導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并不斷改進具體方法,方能解決所存在的問題。就目前來看,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心理教育和疏導工作主要面臨以下的一些新情況和新特點:
1.改革引發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心理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政治制度改革的加快,不同民族之間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強烈地沖擊著廣大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思想,從而引起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的深刻變化。目前,我校2009級預科的少數民族高職學生都出生于上世紀90年代的初期,其思想處于一種著重追求實現自我價值,崇尚享受和時尚的狀態,缺乏獨立應對外部艱苦環境的耐勞品質和自我調控及關心他人的意識,父輩和祖輩人所崇尚的艱苦奮斗的傳統,在新一代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眼中被視為過時,吃苦耐勞精神被享樂主義所取代,因而會滋生一些出人意料的心理問題。
2.群體的特殊性誘發心理障礙
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由于地域的差別和語言的障礙,會導致本來成績優異的少數民族學生在學校產生焦慮感,致使自己在職業技能、實際操作和操作熟練程度等方面產生自卑心理。正是這些特殊性,致使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無法適應職業的院校這種工學交替的生活,出現自由散漫和自我封閉的現象,從而產生不良的心理反應,嚴重影響學校的管理。
3.心理失衡導致自我調適能力下降
廣大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心理素質也處于一種易動和不穩定的發展階段,如果缺乏正面的引導和激勵,將會導致心理失衡和沖突,產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應加強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調適,使其適應新型職業人才的需要,尤其是適應少數民族地區職業人才的需求。
4.心理教育疏導受傳統思維的影響
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現兩種傾向:一方面是把心理問題等同于思想問題,用思想教育代替心理疏導。明知是心理問題,還小題大做,上綱上線,加重了被教育者的思想負擔;另一方面,忽視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在特定條件下的轉化,不注意全面結合情況和綜合治理,從而導致思想問題的嚴重性。在創建和諧校園的社會氛圍中,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競爭的激烈,自身利益也成為影響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思想的因素之一。就目前來說,廣大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現實的思想問題主要集中在理想前途、家庭狀況、人際交往等方面,很多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在價值認同和利益得失上還存在一定的思想局限性,我們必須正確把握思想問題與心理問題的關系,針對目前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現狀,不斷加強心理教育和疏導,才能真正做到有備無患。
二、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心理教育和疏導的方法
面對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心理問題和障礙,作為高職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我們應以何種方式進行正確的疏導呢?
1.在少數民族高職學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我們知道,不論是城市少數民族學生還是農村少數民族學生,其文化層次的差異受地區的影響較大,科學的心理知識不一定盡人皆知。因此,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已成為我們搞好心理教育和疏導工作,培養少數民族高職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頭等大事。教育者應根據不同高職學校、不同環境下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學生心理學》、《學生心理指南》等不同語種的教育讀本(漢語水平較高的可直接選漢語讀本,漢語水平較低的可先選本民族語言讀本),有側重點地學習一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基本知識,培養廣大少數民族高職學生遵紀守法的自控能力,培養廣大少數民族高職學生不畏困苦,不怕挫折的堅強意志;更要針對個別心理問題進行疏導,采取正確的方法,使少數民族高職學生了解和掌握科學健康的心理調適方法。
2.掌握時機和方法是心理教育和疏導的關鍵
學校工作錯綜復雜,少數民族學生心理千差萬別。心理教育和疏導要把握時機,才能選準切入點,增強實效性。各高職院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同學期進行不同的心理教育活動,如遇國內外重大突發事件時、面臨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切身利益時,可抓住這些時機有效地開展心理教育。將心理知識教育納入教育訓練體系,切實做到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心坎里,形成制度,確保實效。亦可采用雙語開展心理咨詢、健康一周談、心理知識問答等活動,堅持多形式、多手段普及心理科學知識。利用學校教育網絡進行直觀化、形象化教學,直接播放或轉播心理科學知識講座、心理教育疏導光盤、錄像片。有條件的也可借助社會力量,憑借資源優勢,聘請雙語心理學專家和心理醫生進行指導。
3.建立健全心理教育和疏導工作機制
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逐層逐級建立系統的心理教育疏導和衛生服務工作機制。將搞好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與培養新一代少數民族高職人才相結合,以教育者的行動和組織行為來保證心理教育和疏導工作進議程、進規劃、進課堂、進頭腦。
在各高職院校,創造條件培養相關的心理專業人才,對少數民族學生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正確的心理教育和疏導工作,做到不歧視、不嫌棄、不揭短,確保心理教育和疏導工作健康發展,各部門分工明確,醫療后勤部門要為心理教育和疏導工作提供技術保障,不能想當然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并亂下結論。作為心理教育工作者不能將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混為一談,要區別對待。對于確有心理障礙,特別是精神病早期癥的學生要及早發現及時治療。醫療衛生部門要配合學生工作部經常深入院系,舉辦講座、發送宣傳手冊、巡回展覽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衛生知識。有條件的學院,還可開辦咨詢站或電話咨詢,隨時解答和疏導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心理問題。同時,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開設心理網站,定期利用網絡為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這樣既保證了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整體素質。
4.努力營造確保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健康向上、和諧融洽的內外環境,對提高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控制不良心理情緒,鞏固心理教育成果,做好心理教育和疏導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努力凈化學校內外部環境,以確保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
(1)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生活氛圍是營造良好心理環境的重要因素
在校園中要發揚各民族師生團結友愛的優良傳統,使各民族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努力形成和諧的校園氛圍。各種活動要充分發揚民主,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處理各民族學生入黨升學、評獎評優等切身利益問題上,廣開渠道、廣征意見,最大限度做到各民族學生的認同,使他們心服口服,心情舒暢。況且,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本身就具有心理疏導功能,能開闊心胸,陶冶人的情操,調節人的情緒,并搞好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充滿生機和活力。
(2)把握心理教育工作的梯度,合理安排學生學習和活動時間
高職院校的職業性決定了少數民族高職學生要在真實的環境中踐習技能,還要處理相對的人際關系,這樣會導致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精神緊張又疲憊。何況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負荷工作很容易出現問題。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尊重學生,防止因實習工作安排不當或過滿造成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心理壓力過大而引發問題;要根據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心理特點,解決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實際困難。如部分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家境貧困問題等若得不到適當的解決,必然會導致思想包袱過重而誘發心理問題,各級部門應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盡最大努力為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排憂解難。
加強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意識教育,幫助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試能力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使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調節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引導引導少數民族高職學生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感悟生命的意義,使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建立科學的生命觀,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體驗生命的寶貴和力量,并在人生實踐中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三、結語
由此可見,因現實社會和生活中各種競爭的激烈,引發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思想動蕩的因素增多,精神疾患、心理障礙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職業院校工學交替等各種教學模式的改革及招收生源的政策傾斜性,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居多,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數量大幅度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入校后,心理適應能力較差,各種反差進一步拉大,少數民族高職學生承受著語言障礙和心理壓力,引發心理問題的因素明顯增多,這都需要我們全方位去分析和思考,不斷探尋和總結改進少數民族高職學生心理教育和疏導工作的有效方法和良策。
參考文獻:
[1]張承芬,孫維勝.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衛生與心理咨詢[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李力紅.青少年心理學[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張耀燦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劉卓紅,鐘明華.開放德育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繼承借鑒與批判創新研究[M],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