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針對高校教育的教學特點,結合高校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人體解剖學課程教學改革要從提高學習興趣、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與考試方法、強化實踐教學、加強師資培養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 人體解剖學 教學改革 高校教育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的入門課程,是學習人體生理學、醫學生物化學、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等醫學基礎課以及臨床各專業課的基礎,只有學好解剖學才能為以后的臨床各科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解剖課甚至是所有課程授課質量的根本。此外,由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使他們完成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至關重要。解剖學的性質決定了學習解剖的環境較差,學習條件艱苦,作為教師就要想法讓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因此在講授第一堂人體解剖學課時,應積極引導,啟發學生對人體解剖學產生強烈的興趣。首先要強調人體解剖對醫學的重要性、必要性,用一些淺顯的例子說明解剖學與其他醫學的聯系,讓學生建立學醫就必須學好人體解剖學的觀念,從而對該課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極大的興趣。其次是教師可以采用課堂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思維,誘導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和思考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學,從而可以培養和提高思維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使他們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牢固掌握。此外,提問還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使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理解和掌握的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改革教學內容
1.以素質教育為主線,以基礎性、驗證性實驗為基本內容,開設一些動手性強的綜合實驗,使學生將學科理論知識進行系統的、縱向的聯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其對相關學科理論知識融會貫通。
2.堅持理論結合實踐、基礎結合臨床的原則,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探索性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注意跟蹤學科領域前沿發展的動態,將新知識、新技術及時吸納融合到教學中,讓學生熟悉和掌握學科前沿的新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為其后期學習打下基礎?,F代醫學已邁進影像醫學時代,這些影像技術的基礎是斷層解剖學,國外斷層解剖學教學始于上世紀80年代,美國80%以上的醫學院校開設斷層解剖學。在我國,許多院校已開設或部分開設此門課程。斷層解剖學能顯示斷層形態變化與毗鄰,可通過對連續斷層觀察或借助計算機進行結構重組和定量分析,以確定人體的病灶及發展程度。隨著醫學的發展,斷層技術向各個學科滲透。應縮短系統解剖學學時,刪除與臨床解剖嚴重脫節的內容,取精刪繁。
三、創新教學方法
現代教學設備包括幻燈、投影、錄像、多媒體等,在系統解剖學的教學過程中,各種現代教學手段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可進一步提高解剖學教學質量,開闊學生視野。要更大范圍地開展電子計算機輔助教學。電子計算機輔助教學又稱CAL,是人們利用電子計算機技術來開發各種學習資源,實現優化教學目的的先進教學技術。將CAL應用到解剖學教學,重新構建三維立體圖像,使學生能從人體的體表一直觀察到深層結構,并可隨時從不同部位,角度反復觀察。并可運用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全方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分析和記憶能力。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四、加強實踐教學
解剖學教學必須堅持實踐第一,教學中如果僅靠口頭講解,不僅枯燥乏味,而且難以理解。實驗教學是解剖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的目的在于加強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提高操作能力,并且通過實驗操作,增加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因此,我們的授課采取以實習課為主,講習比為1∶2.5。此外,我們還應加大對實驗室建設的投入。一個干凈的、沒有任何異味的實驗室對提高教師及學生的上課積極性是非常有幫助的。
五、改革考核方法
改革傳統教學中的考核評價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習慣是教改中應一貫遵守的教育教學規律。任何教學活動都要進行不同形式的考核,但考核不是目的,而是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手段,運用得好,就可以從多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保持學習動力。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我們正在探索新的考核手段,以達到通過考核,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我們認為,解剖學考核應包括理論知識考試、標本考核和平時成績三部分,其中理論知識考試分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兩個階段,全部以閉卷筆試形式進行;標本考核分期中和期末考試兩個階段進行,每次考核共設20套試題,每套試題有10個標本結構,試題中所要求的標本由教輔人員按系統分類準備,由學生抽簽選擇試題,抽簽后立即進行考核,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尋找相應的標志,考試實行教學與監考分離,即由非任課教師進行監考,監考教師根據學生尋找出的標志情況來評分;平時成績為給學生布置10套練習,學生按要求獨立完成,實驗課的任課教師及時批改練習并根據學生答題情況來評分和點評。局部解剖學考核由理論知識考試和實驗考核兩部分組成,其中實驗考核包括模擬手術操作、尸體解剖操作和實驗報告三部分,教師依據學生模擬手術操作和尸體解剖操作完成情況和講解的完整性、準確性以及實驗報告的情況進行評分。
六、加強師資培養
1.建立青年教師導師制。凡是任課不滿5年的教師,不論學歷、學位高低,都要與科里一位副教授職稱以上的老教師建立導師關系,老教師從教學方法、經驗、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科研等方面指導年輕教師,并與老教師簽訂合同,按時上交培養表。
2.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學習,加強自身修養,樹立正確評價學生的觀點。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不再僅僅是具有積累和掌握知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備創造知識的能力。因此,不僅要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評價他們的思維品質,要改變過去只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做法。
3.加強與兄弟院校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大力營造學術氛圍,增進專業信息的交流學習。
總之,只有不斷深化解剖學教學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傳授知識與能力培養結合起來,才能不斷提高解剖學教學質量,使學生既具有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及較強的臨床思維能力,又具有很強的臨床技能。
參考文獻:
[1]李文春,王軍,唐杰.局部解剖學教學體會[J].解剖學研究,2003,(25).
[2]湯桂成,艾壽坤.局部解剖學與外科手術學相結合教學與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J].醫學教育,2005,(2).
[3]陳傳好,王震寰,秦登友.多媒體技術應用在解剖學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4,(12).
[4]趙亞平.中等職業學校男女生成績差異的原因及對策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