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現代教育大背景下,高職政治理論教學出現了各種新的教學問題,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教學實踐中經驗教訓的總結,分析探討創新教學的目標和方向,提出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模式,以及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相關保障措施。
[關鍵詞] 高職思想政治課 教學創新模式 問題 教學模式
政治理論課是近年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薄弱環節,造成這種現狀有很多原因。全國各地高職院校都在探索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規律和途徑,但實際效果與其肩負的教育任務仍有很大的差距。如何認識制約該課教學的瓶頸問題,怎樣開辟該課教學方面的新途徑,筆者就此深入地進行分析、研究和探討。
一、高職院校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時少,人數多,實效差
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整體學時正在大幅度的減少,課時減少要應對的課堂教學就相對繁重,與此同時,由于近幾年招生人數增長加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授課受學生數量影響一般都會合班,甚至是跨專業的合班,正常的教學已很吃力,要進一步進行人數眾多的實踐教學必然難上加難。只能利用課余時間去組織,但也不可能數千學生同時進行社會調查以及參觀活動,解決的方法只能是挑選學生代表參與,這樣就造成多數學生根本就沒有機會參與,因此缺乏廣泛性。
2.各自為政,流于形式
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來說,尤其需要課外或校外進行的教學活動,需要校內校外各部門的合作,及校內校外、學校和社會的很好配合。只是目前高職院校的學工隊伍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沒有這些基本溝通和協調,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活動內容,和學校相關組織如學生工作處、學校團委等學生工作部門的實踐活動經常產生沖突,不易協調整合。各自為政,操作無規范,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成為走過場,做形式,沒有發揮到應有的作用。
3.社會價值取向與人才觀影響
急功近利的現代價值取向和量化取向的人才觀,使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競爭力減弱。而社會用人機制所看重的是技術技能的能力證明,如英語四六級證、會計證、設計證等,至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得分,用人單位不在乎,學生更不在乎,這就導致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高校學生,尤其是高職學生而言意義不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績的高低未能成為社會對人才優劣評判的指標,這更促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趨于邊緣化,學校和學生理所當然的對其采取隨意甚至漠視的態度。
除以上主要問題外,近年還存在經費不足,缺乏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等客觀問題,上述問題制約了高職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進步和發展,影響高職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實效性,而多方面多途徑的解決存在的上述問題成為關鍵。
二、創新教學的目標和方向
200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及《〈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教社政[2005]9號)印發,要求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全面展開,明確高職院校政治理論課改革,是要確立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圍繞學生可持續發展服務,加快學生從“校園人”到“社會人”的轉變。確立方向為轉變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融進社會大課堂里,不斷創新思政理論課的教學方式,使之更能貼近現代社會人才需求,增強學生對未來挑戰的競爭優勢。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創新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
1.“對話式”教學
創新型“對話”教學模式,遵從師生平等、尊重學生的教育理念,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有絕對的權威和地位,而“對話”式教育,卻是使學生在教學中起到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在這種模式下,師生之間的交流、對話、討論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體會和認知。教學過程中的穿插討論,可激發學生的興趣,貼近學生實際精神需求,師生交流更加自然生動,沒有臺上臺下的隔膜。
需說明的是,課堂討論并非隨意的展開,它看似隨意,確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需教師認真地根據教學內容來準備,討論的題目也要根據學生思想的實際來確定,談論前資料要準備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重點發言學生須心里有數,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即時和全面地對學生啟發引導,討論完成要做全面的總結分析。
2.“學導式”教學方法
“學導式”教學實際是一種學生自學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其中起到指導作用,它包括自學、解疑、演練、精講四個階段。多年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多以課堂灌輸為主,普遍存在灌輸內容多,獨立思考的少,灌輸時數多,自學時間少的現象,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束縛了學生自我學習知識能力的發揮。“學導式”教學創新在于可發揮學生自我學習知識的能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作為自學這一環節要求學生首先精讀教材,大膽質疑,學思結合,做出筆記和摘要。為了學生能“思”,教師在之前可以巧妙地先加以引導,比如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形式等,讓學生的思考路線圍繞教學中心而不跑題。教學中,設疑是關鍵,正確、恰當的質疑,可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對活躍學生的思維起到一定的作用,反復的積極的思考也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解疑是針對學生自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其組織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學生自我解疑,也可以組織主題辯論,對其具體討論。
3.開展靈活多樣的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現實條件的局限下,對于實踐教學的全面開展,要從新的角度去看待和實施。例如,到革命紀念地(延安、井岡山等)、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的地方和改革前沿(深圳、珠三角等)參觀,教師和學生都比較喜歡去,但是耗時耗資,尤其對于教學資金短缺的政治理論課。而換另外一種方式,比如公益活動、勤工助學、志愿者服務等實踐活動,可適度開展。方式有很多,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狀況,圍繞經濟發展問題進行調查,更是鍛煉學生學習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對自我也有很好的發展,同時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服務大眾,奉獻社會。
四、結語
政治理論課是高職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對于教學問題要深入分析,積極地找尋解決的方法,提高學校和社會對政治理論課的重視,不斷創新實踐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積極地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質,促使高職政治理論課教學走出困境,迎來教學的春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張曉梅.淺談增強高?!皟烧n”教學實效性的對策[J].消費導刊,2009,(1).
[3]陳占安.搞好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J].教學與研究,2008,(11).
[4]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S].國發2005(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