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市廣場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多維的公共性的開放空間,它集中反映了城市歷史文化和藝術風貌,是城市的會客廳和象征。現代化的廣場正在向多職能、多單元、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人性化的多功能空間是廣場設計的核心問題,它體現并反映了廣場設計在城市整體性設計的重要性。人民廣場就是一個典例。在任何一個環境設計中,人性化原則的考慮是首當其沖的。從空間尺度、空間層次、空間序列三個方面,論述人性化原則在城市廣場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 人性化 城市廣場 設計
一、人性化原則在城市廣場設計中的發展
古代祭祀活動所使用的場地是城市廣場的起源。出于滿足城市功能的需要和人們生活的需求,產生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各種類型的現代城市廣場。其設計的最終目的也是以人為基準的,主要是為人們提供一個生活娛樂場所。因此,人性化原則成為廣場空間環境所要實現的主要功能。但是,實際上,很多城市廣場在空間環境設計上都欠缺人性化的元素。在當今這個以人為本的世界里,城市廣場空間環境人性化設計再一次被強調,各個城市建筑設計者已經充分意識到了人在城市空間環境中的主體地位。在人民廣場設計中,他是強調把人的需求融入到城市規劃與設計里,特別是通過對人們心理需求的研究,設計出不同性質、規模、功能的城市環境空間,并以滿足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人群的心理需求和慰藉。
二、人性化空間尺度在城市廣場上的展示
廣場空間尺度在城市廣場設計中占有重要的份量,其設計質量的好環最終決定著整個城市廣場空間環境設計,人的行為心理所表現出來的特征是空間尺度處理的基本依據。在城市廣場設計中,一般情況下可以歸納出三個基本的空間尺度。首先,是見方的空間,給人以親切感和自由感,屬于創造空間的尺度;當距離超過之后,給人以無比開闊的感覺,會形成場所感的尺度;在超過左右尺寸之后,會創造出深遠、宏偉的意境也就是最后一個尺度——領域感的尺度。當然,對于廣場的設計來說,最重要的尺度莫過于人性化尺度,以歐洲的城市廣場為例來說,在城市廣場規劃設計時很注重人體尺度,廣場空間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親切、舒適。
廣場的空間環境并非單純的尺度問題,它是由廣場的活動內容、視覺特性、布局分區、光照條件、容積感與建筑邊界條件等因素共同制約的,同時也與相鄰空間的相互對比有關。在設計時,應根據廣場的不同功能類型,分析廣場中人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活動性質,據此確定合理的空間尺度,有機組合綠化、水體、鋪地、色彩、燈光、小品、音樂等多種構成要素。對其進行了合理的活動分區和合理的設施配置,因此,沒有產生“廣而無場”的感覺,并給人一種心理上的吸引力。即使廣場面積很大,但通過、道路等設施的變換布置,給人心理上造成豐實、親切、安定的感覺,吸引人們的到來,賦予城市廣場新的生命力。
三、人性化空間層次在城市廣場上的體現
現代城市廣場環境空間設計基于人們對建筑心理需求的提高,而呈現出一種功能——層次復合型發展趨勢,以便滿足更廣泛群體更多的功能需求。例如,在人民廣場中留有大片空地的同時,又設置了大量的符合人體尺度的小品,如石凳,空地空間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能夠舉娛樂、社交等大型活動的公共場所,而環境小品,如雕塑的加入,則可以滿足自我價值的實現及心理需求,并能保持一個獨有的個人空間,以防止外界的騷擾。人的需求在心理學上分四個層次,同樣,人對廣場的需求也分四個層次:生理需求,要求廣場舒適、方便,給人以親切感;安全需求,要求廣場保護“個體領域”,使個人在廣場內的行動自由;交往需求,要求廣場提供與他人交往的場所和空間;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人們在公共場合希望能引起他人的重視與尊重。根據需求層次,把城市廣場環境空間劃分為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半私密空間和私密空間。人民廣場有此空間的劃分,通過人們心理需求,把廣場活動劃分為公共性交往活動、社會性交往活動和親密性交往活動三種類型,根據不同的交往活動,同樣需要不同尺度、層次的城市環境空間領域。另外,對于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們,在心理和物質需求上也是不同的。所以,應該根據不同年齡心理需求上的變化來設計不同層次、尺度的廣場環境空間,以基本滿足所有人群為目的。
四、城市廣場的人性化空間序列
廣場作為城市空間的“調節器”,其與周圍建筑的層次關系非常重要,如果能夠合理地處理廣場空間與周圍道路、建筑空間關系,將會更加迎合人們的心理需求,以體現城市廣場的實際意義。在廣場設計中,應對廣場周圍的空間做整體考慮,以形成有機的空間序列,從而加強廣場的作用與吸引力,并以此襯托與突出廣場。廣場的序列空間可劃分為前導、發展、高潮、結尾幾個部分,人們在這種序列空間中可以感受到空間的變幻、收放、對比、延續、烘托等樂趣。這種序列空間的巧妙組織,不僅使空間環境極富吸引力,也使人的心態隨空間的變化而不斷受到熏染,達到人景同步效應。同時,也能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心理需求。
參考文獻:
[1]林玉蓮.環境心理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丹麥]蓋爾.交往與空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