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傳統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模式,其弊端在于:唯教材為上,對學生的學習考慮不足,教學脫離學生的學習實際,忽視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始終處于被動者的地位,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不到發揮。主要分析高職高專英語課堂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 高職高專 英語課堂 自主學習
高職高專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出現兩極分化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很多學生不能保持學習興趣和信心。造成兩極分化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學生在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有人認為,英語學習的成敗不在于教師怎么教,而在于學生怎么學。盡管這種觀點不完全正確,但它也有一定的道理,那就是英語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身因素。其中包括學生的努力程度和學習方式方法。
一、自主學習的界定
自主學習操作性定義可以這樣界定:教師積極建構自主型英語學習環境,在此環境中,通過課堂秩序的管理和學習活動的組織促進學生自覺引發學習的內在動機、充分調用各種認知策略、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學習活動,并且對學習活動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和評價。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與之交往的人給予的引導、監督和啟發越多,學生從中獲得的學習經驗就越豐富,就能更明確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在現行學校教育中,學生還必須依賴教師來確定學習內容、獲取學習策略、提高元認知水平、提供學習反饋;碰到學習困難,尤其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
在注重互動交流的語言學習環境中,自主學習始終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是一個積極探索的創造性過程。自主學習者具備獨立決策和獨立行動的能力,并能為自己學習擔負起更多的責任。教師的責任更多地在于不斷進行教育干預,幫助學習者認識和挖掘他們已經使用的或者潛在的學習方法和策略。自主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風格和策略有很好的了解。自主學習始終以培養獨立的學習者為最終目標,要求學習者掌握自我確定的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材料、評估學習進程和結果等一系列的技能。因此,教育者應有這樣一個共識: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不僅使他們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如何學習。
二、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中教師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教師除了要在教學理念上進行根本轉變外,還要在實際操作中克服許多困難和問題。教師所面臨的問題大致有:
1.時間問題
高職高專英語教師的周課時安排是十分緊湊的,他們通常都有很繁重的教學任務。除此之外,高職高專英語教師還有業務進修以及職稱評定等問題,其時間分配的難題可想而知。
2.資源與技術的匱乏
構建自主學習中心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另外,教師的師資培訓、開展自主學習等各種活動都與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分不開,如網絡、計算機等。加之很多學校的研究參考資料很少,教師不能全面了解自主學習的全新理念。
3.文化與環境問題
很多高職高專的教師喜愛墨守成規,他們不歡迎變革。學生們也喜歡傳統的教學方式,部分學生在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尤為欠缺,教師的權威性與獨尊性在很多學校環境中都有體現。我們需要正視困難,努力找到克服困難的辦法。對于教師自身理論水平的提高以及克服時間上的問題,我們都要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應對。
在中國不斷改革開放,加入WTO的大環境下,在校學生也毫不例外地受到這種環境的影響,對英語學習抱有相當高的熱情。然而,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英語學不好是因為學校沒有學習英語的氣氛和環境。調查中,絕大部分高職高專學生認為,提高英語的責任主要在于自身,這說明他們非常清楚“內因起決定作用”這一哲學原理。當問及他們英語學習中碰到困難該如何做時,大部分高職高專生首先選擇的是“問老師”,大部分高職高專選擇“自己查資料解決”,然后才是“問老師”或“問同學”。從這一點看,高職高專生具備較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自己的學習負更大的責任。但是,高職高專生都認為,學習英語的主要途徑是上課跟老師學。這說明學生學習自主性不強,過于依賴教師,沒有發揮自主能動性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課外學習也主要是以老師布置的練習為主,方法單一,沒有廣泛地、多渠道地接受語言信息。由此,學生之間應多加強交流,使語言學習更具趣味性。
三、培養高職高專英語課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1.以人為本——課堂教學呈動態狀
“以人為本”,把英語教學放到素質教育的大前提之下,課堂教學呈動態狀,旨在通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來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和素質。這樣的教學強調:
(1)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2)實行教學進度彈性制,不搞一刀切。教學盡可能照顧群體目標、重視個體差異,允許英語水平不同、專業背景不同的學生在參照整體教學進度的同時,制定個人的學習進度。
(3)教材使用多樣化。教師在使用統一教材的同時,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水平和志趣,在課外選用其他教材或閱讀原版著作和英文報刊雜志,教師隨時提供咨詢。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
(4)課堂教學互動化。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交流呈多向性,教學反饋雙向性。這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維,變被動為主動。
2.倡導學案導學是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英語學習的諸多環節中,預習至關重要。學案則是預習落實的保障。學案是根據每課時的教學目的、內容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設計的導學材料。學案將學生推向認知的前沿,學生由傳統的被動接收轉為主動探究,并且這一轉化通過預習和完成學案得到保證,同時教師的系統化導向作用,通過學案得到發揮。所謂學案導學是指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共同編寫和使用學案這一載體,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把學習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交給學生。
學案導學的程序為:設計學案——學案預習——收取查閱——梳疑導學——精講導思——遷移導練——拓展導創。這一程序強調了過程啟發而不是結果啟發。有些教師設計的學案包括preview work和class work。前者包括練習和問題欄。練習是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的,既有翻譯、完成句子和造句等語言知識的筆頭訓練,又有口頭訓練。問題欄是教師了解學生預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反饋手段,上課前教師認真閱讀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便于上課有的放矢。
課前學案可以使學生明確本課時的學習目標、知識結構和重點難點。預習中,它能誘發學生的潛能和探究欲,并將預習的結果反映在學案上,向教師提供反饋信息。教師根據反饋信息,篩選和梳理問題,精心設計問題鏈,把自己的設計意圖融進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能動性會在師生交往中得到有效地發揮。
四、結論
筆者試圖在前人有關自主學習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調查對高職高專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態度、獨立學習的習慣以及他們對自己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責任的認識進行分析,旨在從中發現問題,并提出一系列的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邢玉潔.高中英語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思考[J].中小學電教(下),2010.
[2]王紅艷.在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