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高校擴招及金融危機背景下,生物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本文分析了新形勢下生物類大學生就業現狀,詳細剖析了制約生物類專業大學生就業的因素,并對如何提高就業率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 高校擴招 金融危機 生物類專業大學生 就業 對策
一、高校擴招和金融危機背景下生物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
1.高校擴招和金融危機的影響造成大學生就業難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近年來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困擾我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自1999年以來,我國高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大招生規模,大學生規模急劇增長,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人數已經突破2500萬,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22%,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邁入大眾化教育階段。據教育部統計,2003年大學畢業生是212萬,2009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11萬人,到2010年將達到630萬左右。尤其是當前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和我國經濟的周期性調整壓力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明顯放慢,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正加速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從發達國家向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蔓延,對我國經濟和就業產生嚴重影響,造成企業用人需求總量相應減少,可供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將進一步減少,就業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加大。新的國際與國內形勢對大學生就業無異于雪上加霜。
2.生物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
生命科學是近年發展起來的前沿學科,是社會科技發展的產物,在國家、社會的發展進步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生命科學研究、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健康、食物、能源、生態、環境等重大問題開辟了嶄新的路徑,因此,生物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總會受到世人關注,這些都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報讀生物學專業。由于過度宣傳,生物專業受到熱捧,引發“生物熱”,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我國已有200多所院校設置生物學專業,每年畢業生達幾萬人,由于專業的局限性,再加上我國生物技術產業沒有發展到像美國等發達國家那樣的規模,造成生物類專業的大學生暫時性過剩,就業形式更加嚴峻。相對于有些專業,生物專業大學生就業面狹窄,可供大學生就業的崗位少。
二、生物類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1.生物類專業大學生知識廣而不專
從就業方向來看,生物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可以到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進入科研機構或中等學校從事教學工作。但其中相關每一個職位,都基本上有對應的專業存在,你會受到生物制藥專業、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的挑戰,也會受到園藝園林、植保等專業的沖擊。當去競爭同一崗位時,很難占到優勢。
2.地區性差異造成中小城市就業率偏低
生物技術行業基本屬于高科技行業,大城市經濟發展迅速,相應的新需求不斷增加,這為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和可能性。中小城市在這個方面的發展則相對緩慢一些。據統計數據顯示,生物類專業在就業求職的學生中,有80%以上的人選擇在北京、上海及重要的省會城市工作,認為留在大城市對本專業及個人以后的發展都能提供更多的機會。以衡水市為例,衡水市就業市場對生物類大學生的需求不大,僅集中在教育行業以及為數很少的酒類、乳品等食品行業,生物制品公司規模小、科技含量低,難以吸引到高素質的人才。
3.生物類專業大學生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生物類大學生自身的素質與企業的用人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作為理工科的生物類大學生,雖理論基礎扎實,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具備一些專業方面的技術,但是綜合素質方面尚有欠缺,如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語言表達能力、營銷理念、人文素質、應變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等。在現代企業中,對求職者除了要求專業知識扎實,更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以適應企業的發展,而這些綜合素質的鍛煉正是被生物類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最容易忽視的,許多企業將招聘的重心轉向具有相關工作經驗的生物類人才甚至其它專業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生物類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三、解決生物類專業大學生就業難的建議
1.根據自身優勢準確定位,未雨綢繆
針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生物類專業畢業生應克服困難,順利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就業機會,而不是怨天尤人、喪失信心。應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的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首先,應根據自身的條件對自己進行正確的定位,做好初步的職業規劃,沿著制定的方向,不斷完善自己。比如對于有志從事研究開發工作的生物類專業大學生,應積極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質,在校期間爭取參與老師的科研課題,努力培養創新能力,提高實驗技能。其次,要積極關注學科發展動向,廣泛閱讀專業相關文獻,為自己將來要從事的專業方向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將來準備從事教育事業的學生來說,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表達能力、良好的教師基本功是在大學期間必須著重培養的;如果對生物產品營銷管理有興趣,除了要學好本科階段的專業課程外,還應鍛煉自己的工作組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同時適當地增加營銷管理方面的知識,這樣在將來的求職中才有可能爭取更多更好的機會。
2.考研深造是緩解就業壓力的一條途徑
生物科學專業的科技含量要求較高,因此對于這個學科的學生來說,選擇繼續深造對于以后從事專業的科學研究也是有必要的。若要進入本專業的科研院所或生物領域的企業,行業所需要的人才,必須具備很強的科研能力,而這是大學生在四年本科生涯后根本無法具備的素質,所以,考研也成了生物專業專業絕大多數人的選擇,基本上每所大學的生物類專業學生至少80%選擇考研深造,考研率都在30%以上。
3.未來的展望
隨著21世紀的到來,全球人口、環境、食物、資源與健康等社會問題日益嚴重,解決這些問題要依賴生命科學研究的進步。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一批新興產業正在快速形成,國家“十一五”規劃中把生物產業作為戰略產業重點發展,目標在2020年,全國生物產業增加值突破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以上,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作為一個發展迅速的潛力專業,生物學專業的前景還是很令人期待的,生物學專業人才的就業前景廣闊,隨著生物產業的快速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生物學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將會激增,生物類專業的大學生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趙楠.新的就業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意識的調查與分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3):134-136.
[2]高瓊,趙海燕.生物科學類本科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調查與就業指導[J].中國林業教育,2009,27(2):33-36.
[3]熊毅,李英偉,李燕燕.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指導[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32(2):56-59.
[4]師海榮.生物技術迅速發展與生物類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探討[J].中國科技信息,2008,(20):222-223.
基金項目:衡水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20100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