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傳統的聲樂教學中,只注重演唱能力的培養,而很少涉及與聲樂教學和演唱有關的其它領域。其實,學習聲樂和演唱歌曲就像人類其它活動一樣,外在表現為生理活動,而內在則由心理活動所支配。因而,我們應該重視歌唱心理在聲樂學習和演唱中的作用。
[關鍵詞] 聲樂學習 心理狀態 心理訓練
一、良好的心理狀態在聲樂學習中的重要性
聲樂藝術是通過人的聲音以及表演等來表現人的情感、展現人的內心世界。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狀態必然成為聲音狀態的重要內在基礎。在整個歌唱藝術活動中,心理活動貫穿其中,并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不可否認,人的心理是神秘的,心理活動是極其復雜的,沒有哪一種單項活動的心理狀態能單一的表現出來,總是各種生理的、環境的、條件所造成的、潛在的諸多種復雜心理交織在一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聲樂學習,能為聲樂學習提供新的理論參考,使聲樂理論更加完善、更加科學。
不管是聲樂作品的思想內容還是演唱形式,都必須通過演唱者的思想感情來表達。如果沒有演唱者充分的情緒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再好的演唱技巧也難以發揮。所以,歌唱的學習不能僅僅重視練習人體發聲器官的機理作用,還必須重視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視心理調控能力的訓練。
二、聲樂學習中常出現的心理問題
聲樂是語言在旋律上走動與延長的音響藝術。歌唱藝術以它凝練的詩句和優美的音樂旋律與歌唱者的真摯情感,創造性地表現出深刻感人的魅力,使聽者受到感染,發出共鳴,給人以藝術享受。歌唱需要呼吸,需要把歌唱的共鳴腔體準備好,讓那些能使共鳴有穩定狀態的肌肉與聲帶協同活動,既要自如又要非常準確,在呼吸時,有時出現不該有的力量或不必要的緊張,也會影響共鳴狀態,這些都與心理調控有關。
1.學習中的自卑心理
在心理學中,自卑是一種性格上的缺陷,它表現為對個人能力和品質作出偏低的評價。在聲樂學習中誘發自卑心理的因素很多,如嗓音條件、身體條件、心理素質、學習方法、學習進度、演唱能力等。在正式學習聲樂之前,一般人都不會感到發聲的困難,而一旦開始接受正規的歌唱發聲訓練,就有了聲樂教師的種種發聲規范,于是許多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從前很好的嗓子仿佛一下子消失了,甚至以前能唱的高音現在也唱不上去了,從而喪失了學習聲樂的信心,產生了自卑的心理。著名的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曾說過聲樂學習是從自然到不自然,最終達到自然的狀態。
2.學習興趣不濃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習聲樂的人應該說或多或少地對聲樂有些興趣。但是聲樂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效果也時有反復,本來上一次已經掌握的東西下一次卻怎么也找不回感覺是常有的事。有的學生一遇到困難或者在找不到感覺的時候就覺得學起來沒什么意思,沒有了學習興趣。還有的學生學習目的和方向不明確,片面追求發聲技巧,學了很多年還是沒有在歌唱修養上有多大的提高,最后結果是慢慢失去了學習興趣。
3.學習中的怕羞心理
怕羞在心理學中屬壓抑行為,是由于挫折產生的不良情緒而采取的逃避方法。怕羞心理與人的氣質和性格有一定的聯系,在抑郁氣質和內向、怯懦、沉郁性格的學生中容易發生。怕羞心理有一定的內隱性,情緒消極,表情冷漠,怕羞心理又有一定的持續性,給人以不進取、不努力的評價。
4.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聲樂學生往往急于求成,一開始學習就想注意到這里又注意到那里,既要注意氣息又要注意聲音位置,既要注意口腔打開又要注意下巴放松,結果卻事與愿違,什么都沒有注意到,一個方面也沒有做好。從生理學的角度講,聲樂學習是一個生理機能不斷訓練和強化的過程。如果沒有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將注意集中在某一個生理部位去訓練,生理機能的增強就得不到鞏固,即是聲樂學生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5.意志力不強
意志是人們為達到一定目的而自覺行動,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一個人的意志力強弱與其能否有成就是密切相關的。聲樂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比如:氣息不足、咬字不清、高音上不去、真假聲結合不好、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進步等。如果沒有很好的意志力,沒有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精神,就會半途而廢。
三、聲樂學習中心理訓練的方法
1.加強對聲樂學習的理論認識,提高聲樂技術、技巧
聲樂是通過人的聲音來表達情感的藝術,歌唱的最終目的決不是對歌唱技巧的片面追求,而是通過一定的歌唱技巧表現音樂的內涵。歌曲無不以表現聲音、展示韻味、抒發情感。歌唱者首先應該在學習聲樂技術、技巧方面狠下功夫,頑強進取,為良好的心理狀態打下堅實的技能基礎。學習歌唱應該注意情感的表達和技巧的學習并重,但最重要的還是表達情感的能力,提高歌唱的修養。
2.集中學習注意力的訓練
從心理機制來說,一個人的注意力集中,大腦皮層一定區域產生優勢興奮中心的時候,皮層其余區域就會或深或淺地處于抑制狀態,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就越能擺脫周圍環境的干擾。學習聲樂中的注意也要保持一個合適的度,教學實踐中發現,當教師提出學生的某個發聲器官不正確時,一些聲樂學習者就會過分地注意這個器官,反而在使用該器官時因緊張而不能正常工作,影響歌唱的發聲。
3.培養興趣,建立自信心
聲樂學習要充分相信和開發自己的嗓音潛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嗓音特點的歌曲進行練唱,不斷培養自己的興趣,要充分認識自己在發聲習慣上的優點和不足,尤其要改正不好的發聲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提高演唱的自信心。而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是聲樂學習邁向成功之路的重要一步。
4.堅定信念,增強意志力
歌唱是肌肉、意志、生理與心理的協調運動。歌唱意志行動自始自終表現在歌唱與發聲的全過程,只要有歌唱或發聲,就會有意志伴隨。意志是聲樂學習者的心理動力,即是意志的能動性、積極性的表現。興趣多是心血來潮,兩分鐘熱度,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冷了下來,而興趣又是克服困難的動力。人的意志力是不同于其它人的個性特征。在聲樂的學習過程中,即使有好的聲音條件,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問題,如果沒有較強的意志力,那么一定在學習聲樂的道路上停滯不前。
心理活動是以客觀為基礎的,是具有客觀性的,然而心理活動還有主觀性的一面。這與每個人的知識水平、經驗多少、經歷深淺、個性特征以及世界觀、道德觀等多種因素有關。在歌唱藝術中,就歌唱者主觀方面來說,歌唱時除了努力唱出自己認為是科學的、美好的聲音外,還必須用耳朵對自己發出的聲音進行檢驗。這種檢驗,經過聽覺神經輸送給大腦引起反映,然后作出判斷是否正確,并及時加以調整。就客觀方面來說,課堂上教師是客觀存在的人,他的指導會對歌唱者產生刺激,從而在心理上引起反映。舞臺的演出也是如此,歌唱者當眾歌唱時,自身的反映和外界的反映是同時存在的。歌唱活動如果僅限于個人而無外界的刺激,心理反映的強度則減弱許多。這就是為什么一個人在琴房練唱心情比較放松,容易唱出好的效果,而當眾演唱時心情就比較緊張的原因。
總之,良好的心理狀態在聲樂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重視學習并培養,堅定信念,用自己美好的聲音表達情感,感動聽眾,成為一名優秀的歌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