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留學生 臨床醫學 雙語教學
隨著對外交流不斷擴大,來華醫學留學生的數量也在迅速增加,在臨床醫學領域開展雙語教學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一、留學生臨床醫學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師資短缺
由于以往對英語教學的不重視,導致師資力量的匱乏,一批英語基礎好,教學能力強的老專家、老教授由于年齡、健康或長年不接觸臨床等因素逐漸脫離了教學工作。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教師,雖然聽、讀、說、寫的能力不錯,卻由于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也難以在臨床教學中挑大梁。
2.學生漢語水平不高
漢語是留學生在中國學習和生活的重要語言工具,留學生來中國學習也應該掌握漢語,尤其是臨床醫學教育,不懂漢語就無法與患者進行交流,就看不懂病歷和處方,不利于留學生專業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的培養和提高。盡管大多數留學生經過兩三年在中國的基礎醫學學習和生活,但是漢語水平仍然無法滿足臨床實踐中溝通的需要,影響實踐教學水平。
3.教學方法僵化
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填鴨式教學,教學過程中缺乏師生互動。與中國學生相比,留學生比較活躍,遇到聽不明白的問題時會立即向教師詢問,不適應中國的傳統教學方法,極有可能制約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提高留學生臨床醫學雙語教學質量的對策
1.加強雙語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臨床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是雙語教學的關鍵。因臨床教師工作繁忙,通過多種途徑鼓勵其參加相關的專業外語培訓班,認真備課、書寫教案、制作多媒體課件,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和水平。
2.強化學生漢語水平
中文和英語同時進行教學,逐步提高漢語教學比重。在試行雙語教學時,根據教師的具體情況安排課時,從全程英文授課逐步過渡到中英文并用,最終實現漢語講授英文專用詞匯。比如在講解某些醫學定義、概念、診斷時使用標準的英語來講解,中間穿插用漢語解釋。
3.教學方法創新
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留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達到了比較理想的知識傳授目標。比如,課堂上教師既可以用中文回答,亦可用英文回答,從而增加師生的互動性,提高學生的理解力。通過組織提綱,鼓勵學生自己上網查詢相關文獻,試寫綜述。留學生在小組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撰寫病歷分析報告。
留學生醫學教育是新時期教育國際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留學生雙語教學方法,對留學生教育和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均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梁金銳,謝來燕.高校內科學雙語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5,11(3):271-272.
[2]鄧昌明,黃晶,劉地川.留學生內科學教學體會和思考[J].重慶醫學,2009,38(5):6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