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士官教育和培訓得到了蓬勃發展。但是,院校往往把培養目標定位在專業技能人才培養上,忽略了學員的人文素質培養,這必將影響整個士官教育的實效以及學員個人未來的發展。針對士官學員人文素質培養的必要性、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加強士官學員人文素質教育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人文素質 士官學員 問題
近些年來,我們士官教育充分從適應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需求出發,在專門人才的培養上做出了較突出的成績,可以說士官教育在我國正進入蓬勃發展階段。然而,在蓬勃發展的后面,我們卻忽略了或者說誤讀了“高素質”這一概念,我們必須看到“高技能”并不等于“高素質”,人文素質教育正一點點被“技能”“專業”所掩蓋,加強當前士官學員人文素質教育已經成為一種必然,也是當前士官教育迫切須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加強士官學員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愛因斯坦曾指出:“只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很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在人文素質相對貧乏的士官學員中,更是需要通過人文知識傳授、人本精神的教育和熏陶,使他們真正成為我軍的未來骨干,綜合素質過硬的新型人才。
首先,人文素質的培養是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在“以人為本”的當今社會,在意識領域多樣化的現實面前,教育無疑要擔負起人類精神領域向導的職責。在人文素質的培養方面,許多發達國家是遠遠走在我們前面的。我們的教育要想與世界齊頭并進必然要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不能把學校單純地當成一個技術培訓基地。特別是培養專業技能的士官院校,更不能把自己的辦學封閉起來,在人文教育方面要有與國際接軌的意識。
其次,人文素質教育是以彰顯人性,完善人格,實現和促進學員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為目標的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價值觀,人文素質教育以人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為目標,其核心是提高學員的人文素質、培養人文精神、完善人格,對促進學員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重要作用。
再次,必要的文學藝術修養、文化底蘊,是人們學習和工作的基礎,是獲得一切知識和技能的根本。一個人的事業前景是否順利良好,僅有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不是要減少專業素質教育,而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專業素質教育。士官學員是否掌握做人的道理,是否具備健全的人格,將直接關系到個人事業的成功,關系到我軍的發展和戰斗力的提升。
二、士官學員的人文素質教育現狀
目前,士官院校人文教育培養存在一些問題,總起來說就是重視不夠、綜合素質不高,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1.傳統教育理念重技能、輕人文。一直以來,人們都以為士官教育就是使學員掌握“一技之長”,往往偏重學員職業技能的培養和提高,擠壓了人文素質教育的空間和時間,甚至關閉了人文課程。這種教育思想也直接影響了學員自身對人文素質的認知,誤以為學好專業技能就萬事無憂了,放松或完全放棄了自身人文素質的培養。
2.對人文教育受重視程度不夠。從當前軍隊院校的現狀來看,學生的人文教育尚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一方面,大聲疾呼要重視素質教育;另一方面,卻在理念、教學模式、教育管理方式上依然保留著太多的應試教育的痕跡。受實用主義思潮的影響,出現了削弱甚至取消人文教育的傾向。缺乏人文知識,人文素質偏低的大學生的確有不少,不少學生在文學藝術修養、語言文字表達、文字書寫質量方面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
3.士官學員人文素質整體狀況偏低。目前,士官學員普遍存在文學修養欠缺、知識面狹窄,歷史知識較為貧乏,對哲學思想更是知之甚少,藝術修養愛好比較膚淺等情況。學員對政治思想品德課學習不夠熱心,甚至有逆反心理,對社會中的一些陰暗面過于悲觀,產生種種迷茫和困惑。
三、如何加強士官學員人文素質教育
由于沒有理清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關系,導致科學教育得不到人文教育的支撐與補充,使科學教育缺乏人文文化的根基。因此,應該確立科學素質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和諧發展的戰略。
首先,要樹立注重人文素質教育,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為一體的思想觀念,要明確面對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教育已不再是單純地繼承、傳授知識。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社會責任感和參與國際交往的能力,以及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對傳統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良好理解能力,等等。
其次,加強士官學員人文素質教育,必須進一步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調整課程體系,改革課程結構,要特別重視抓好人文素質教育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開設。除了重點開設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以外,還可以開設一些例如音樂鑒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這樣的選修課,使學員從文化知識、文化修養層面得到提高和加強,讓這些課程成為科學和人文精神教育的主陣地,使學員在整體上提高素質。
第三,加強士官學員人文素質教育要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由于原有的辦學思想影響,一些學校在人才引入上更注重技能型人才,而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文、史、哲和藝術等學科的教育具體實現的,這些方面的師資在士官院校的配置還十分薄弱。所以,吸引和培養人文素質教育人才,是士官院校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當然,非人文學科專業教員在教學中,也要進行適時地進行人文知識的滲透,在潛移默化中對學員進行人文素質教育,逐漸提高學員的自覺意識。
第四,加強人文素質教育還應結合士官學員的特點。士官學員普遍存在著文化基礎較弱,學習能力與自主性不強的問題。同時,由于士官教育具有學員在校學習時間短,實踐課程較多的特點,其人文素質的培養在事實上并不容易。我們應該把人文素質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以適合士官學員自身特點的教學方式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在人文素質教學中要摒棄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以及過分強調系統性、完整性,而應大力推行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討論式教學、辯論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直觀形象教學,以幫助他們將人文知識內化為人文素質。此外,還要在各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都滲透人文教育,因為提高學員人文素質單靠幾門人文課程是難以奏效的,不論是社會科學學科還是自然科學學科,都可以結合傳授知識進行人文教育。只有采取學員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的形式和內容,才能真正見到實效。
最后,加強士官學員人文素質教育要配合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打造積極向上、健康的校園文化。由于校園文化和校園精神是校園人為了實現學校的培養目標,通過教育、學習、科研、管理、生活等各個領域的活動所創造出來的一種與社會、時代密切相關又有校園特色的人文氛圍,校園精神和生存環境。學校所形成的優良教風、學風和校風,所倡導的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人文精神,所營造的良性競爭的學術文化氛圍以及良好的育人環境,會于無形中陶冶學員,給學員于歸屬感,在學員的心靈上留下深深的人文烙印。
參考文獻:
[1]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