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筆者從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環境工程專業的實驗教學、生產實習和畢業設計三種實踐教學模式出發,對如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討,為環境工程專業深化教學改革,培養新型石油石化環境保護專業人才提供思路。
[關鍵詞] 環境工程 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 實驗教學 生產實習 畢業設計
在全球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各種環保法規日益嚴格的大背景下,全民環境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烈,進一步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工作、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同時,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眾所周知,環境工程專業不僅研究水、氣、固廢、噪聲等主要環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術和措施,而且研究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探討廢物資源化技術以及對區域環境進行系統規劃與科學管理,以獲得最優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目前,我國的許多高校已經建立了環境工程專業,并在學科建設、教學內容、實踐實習及就業出路等方面問題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如何在新的形式下通過適當的教學改革,時刻把握環境工程學科的發展趨向,培養合乎環保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和探索關注的問題。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深入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走向社會后能更加迅速的適應工作崗位,為我國的環保事業輸送掌握環境工程新理論、新工藝及新設備,能夠從事石油石化規劃、設計、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一、加強聯合教學理念,基礎理論與實驗教學相結合
由于環境專業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學和科研均離不開實驗環節。因此,學校就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嘗試創新設計和開設了各種專業性、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課程。中國石油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根據自身的專業優勢,在理論教學基礎上,開設了各種水處理實驗(其中包括混凝、過濾、氣浮、吸附、曝氣、自由沉降、廢水可生化性等實驗項目)、大氣污染控制實驗(包括除塵、吸收、吸附等實驗項目)、環境工程微生物實驗(包括微生物的觀察、微生物染色技術、培氧基制備及滅菌、水中大腸菌群的測定等實驗項目)、環境監測實驗(包括污水中COD、BOD、石油類、氨氮、揮發酚、硫化物、懸浮物及大氣中SO2、NOx、非甲烷烴等項目的測定)等實驗性教學內容,推動學生主動學習思考的積極性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通過自己親自動手實驗來加深對課本理論基礎知識的再認識,并初步掌握各種現代儀器應用技術與分析手段,使學生真正通過實驗教學環節,生動直觀地理解所學的課程知識,拉近與課程的距離,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理論課程學習的興趣。這對環境工程課程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學生工程意識的培養及下一步進行的實際生產實習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生產實習,深入企業一線
生產實習作為環境工程專業的開放性實習途徑,是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通過生產實習,讓學生深入生產一線,在技術層面上,可以切身體會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在生產實踐中的運用,開闊學生知識視野,增加學生對環境工程專業及相關行業現實運行狀況以及當前發展水平的了解,增強和提高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精神層面上,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例如,社會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意識,同時可以使學生切身感覺到作為一名環保工作者是多么的光榮,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環境工程專業一直貫徹理論學習與生產實習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使課程學習與生產實際不脫節,培養既具有創新能力又具有務實精神的環境相關領域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在生產實習過程中,依托全國各大石化企業,例如,勝華煉油廠、齊魯石化等,讓學生走出課堂,到污水處理廠、環境監測站等基層單位和生產單位中去,讓學生實地考察和了解各種污染控制工藝、流程、污染物監測及污染治理和控制的現狀,并初步掌握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方法,盡量增加學生接觸實踐的機會,鍛煉他們對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實踐證明,讓學生深入生產一線、接觸生產實際,使他們在與生產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不但使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得以進一步深化,加深對環境工程實踐技能的理解,同時加深了對社會、國情、民情的實際體察,為今后更好地融入我國環境產業的建設和發展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三、畢業設計,從學校走向社會的橋梁
畢業設計通常是學生即將離開學校走向工作崗位之前需要完成的最后一個重要教學內容,是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訓練階段,是學生從事實際工作前的最后考驗,是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橋梁。為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要求,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滿足學生對提高實際工作能力的需求,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環境與科學系根據自身與石油石化聯系緊密的特點,在畢業設計方面注意與學生擇業方向相結合,根據學生的擇業方向和學生自己的特長進行畢業設計選題,將學生時代所學到的各種基本理論和技術融匯到畢業設計中去,提高學生的設計興趣。另外,學生畢業設計還與指導畢業設計教師的科研或工程項目相結合,在詳細分析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科基礎前提下,按照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將科研內容科學合理地分解成若干可行的畢業設計課題供學生完成,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的重要途徑。對于與實際生產企業結合緊密的工程項目,可以將當前生產企業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適當或部分轉化成畢業設計課題供學生選擇完成,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生產實用技術,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為用人單位雙向選擇提供條件。另外,在指導教師培養方面,積極鼓勵年輕教師參與工程生產項目,積累年輕教師的實踐經驗,以迅速提高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能力和水平。
四、結論
環境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相對較強的專業,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加強實踐教學過程,對提高環境工程專業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具有非凡的意義,但同時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跟隨時代的變化不斷摸索和改善。另一方面,由于各高等院校辦學水平、科研條件上的差異,實踐教學應根據實際的學科建設體系予以完善提高,以適應當今社會新型環境發展人才培養的理念要求。
參考文獻:
[1]蔣展鵬.環境工程學[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11.
[2]梁存珍,朱玲,陳家慶等.環境工程專業強化實踐教學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9,(8):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