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些當今學生的不良習慣,強調了培養孩子自我意識對將來踏上工作崗位以及今后自己生活的重要性。這些都是終有一日將成為社會、國家的主人的青年學生不可或缺的。因此,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培養 青春期叛逆 自我意識
常聽到任課老師談論我們的學生一些不好的現象:上課不愿認真聽講,遇到學習中的困難喜歡繞著走,尤其是一旦遇到聽不懂的部分就索性用睡覺、講話和做其他與本課無關的事來代替繼續聽下去。這顯然是一種最簡單的逃避政策。試想,這樣如何能取得讓大家都滿意的成績呢?連續十年的高職校班主任工作和十多年的一線專業教師工作,讓我每天零距離的接觸學生,常能看到他們生活中的更多:早晨和課間都會遲到,課間他們會去買東西吃,遲到都很不在乎,有人推門就進,報到都不喊……我以為,如此種種學習和生活中的不良習慣歸根及底都是學生缺乏對自己負責的自主意識。試想,現在的他們,五年后即將踏入社會,如何指望他們能承擔起建設祖國的責任?
從小,他們就常能從老師、家長口中聽到諸如“你要聽話”、“你要好好學習”一類的話。兒時聽聞,自是不加思考,盡力照辦并引以為豪。待年紀漸長,這類話聽多了,便不免生出些抵觸情緒。到了現在,不知是因為逐漸有了自己的思想,還是因為青春期叛逆心理嚴重,抑或兩者兼有,學生從老師、家長的口中聽到這類“你要”時常常覺得很不耐煩。
當學生們標榜著“我的青春我做主”的時候,身邊充斥著“你要”的聲音,怎能培養起“我要”的自主意識?
從表面上看,按照別人的要求完成任務,和自己下定決心做好一件事取得的成果或許不會有太大不同。但后者卻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對自己負責的意識。
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家庭、學校和社會不僅要簡單地告訴學生該怎么做,更要讓學生明確知道自己才是青春、人生的主人。少提出“你要”的要求,多灌輸“我要”的思想,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自己思考應該怎么做,并將想法付諸實踐。對于學習,要讓學生從內心認同這是在為了解更多的知識,擁有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只有使學生從心底將外界的要求轉化為自己的責任,才能為社會、國家培養出合格的公民。
同時,學生也需要明確自己的責任,明白自己應該做什么。對老師、家長的每一個要求都應該三思而后行,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實行。自主地決定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定下人生目標并為之不斷奮斗,對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每一件事情負責,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是學生應有的意識。
擁有自主意識的學生,即使會因年少輕狂而偶爾犯錯,也不過是在到達成功彼岸前多走了一些彎路。這既是挫折,又是財富,更是他們無悔的選擇和嘗試。
我希望學生做一個有自主意識的人,明確“我要”做什么,對自己負責,用最響亮的聲音喊出:“青春無悔,今生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