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翻譯是跨文化交際行為,交際法是研究翻譯的重要方法之一。交際觀歷經變遷,從而帶動基于交際觀方法研究的翻譯觀的演變。關聯理論的提出,是從認知角度研究交際的新的方法論。關聯理論認為,交際是一個明示——推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雙方之所以配合默契,主要是由于有一個最佳關聯的認知模式——關聯性。
[關鍵詞] 關聯理論 認知環境 明示 推理
一、傳統交際觀的流變與翻譯研究
翻譯是一種跨語際的交際活動。因而從交際學途徑來研究翻譯就順理成章。交際觀自誕生以來,歷經變革,由此帶動了基于交際法的翻譯觀的改變。最為經典的交際觀當屬Shannon和Weaver所得出的代碼模式。基于該種交際觀,Peter Newmark、Nide等許多翻譯理論家都提出了頗有見解的翻譯交際模式。富有代表性的有Rodger T.Bell繪制的翻譯交際圖,該模式所依據的無疑是經典的交際代碼說。而傳統的語言交際代碼說雖有簡潔明朗的特點,但解釋力不夠,無以充分地說明語言交際的全部問題。
二、關聯理論——從認知角度研究交際的語用理論
關聯理論折衷了交際代碼說和交際推理說。在此基礎上,關聯理論推出了明示——推理的交際模式。為取得成功交際,說話人要做的是明示意圖,而聽話人則要學會在說話人的明示行為后推理說話人意圖。為了合理的解釋這種模式,關聯理論引進了認知環境和相互顯映兩個基本概念,認為最佳關聯是人們自為遵循的交際原則,關聯理論試圖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研究交際,是傳統交際觀的延續與突破,因而又被稱為認知語用學。本文擬就與翻譯研究較緊密部分簡要介紹。
1.認知語境是交際的前提
所謂認知環境,是由交際雙方或從認知世界感知到的信息,或從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提取的信息,或是由以上兩種信息推導出來的信息構成的。它包含三個部分:邏輯信息、百科信息、和詞語信息。一個人的認知環境是可以顯映的事實或假設構成的集合,交際雙方在交際過程中所應用的認知環境,只是認知環境中互為顯映的部分,當雙方的認知語境顯現的事實或假設相同時,認知環境會出現某些重疊,成為雙方共同的認知環境。這共同的認知環境,便成為雙方交際成功的前提。
2.互明是交際的必要條件
由于個體所處外部環境和認知能力的差異,個體的概念表征便會同樣存在差異,因此“相互知信”是不現實的。關聯理論用“互明”來取代這一概念,指出這是交際的必要條件。所謂互明,是指交際雙方共同明白的事實或者是交際者之間對共同話題的相互明白的表示,簡單地來說,就是指交際雙方對某一事實或共同的話題都明了。成功的交際不是建立在共有知識基礎之上,而是以互相顯映為必要條件。
三、關聯翻譯理論研究的角度——認知語用角度
關聯理論關注人的認知環境,并將其視為交際的基礎。翻譯作為一種交際活動,是脫離不開人的認知的。譯者作為認知主體,對原文不可變更的言語符號還原成其表達的表征對象;隨即以譯者大腦中存在的目標語體系將其轉換成目標語的語言符號。關聯理論認為,人的認知環境是交際雙方可以共享的認知環境。譯者的認知能力決定著其他與原文作者的知識共享度,也就是決定著他對原文的理解度。在目標語的認知環境中,譯者的翻譯是決定原文作者與譯語讀者的認知環境重合度的重要因素。
四、關聯理論對翻譯的指導作用
在第一個過程中,譯者是聽話人,根據關聯原則,結合原文的語境和原文提供的話語對原文作者的交際意圖進行推理。在第二個過程中,譯者是發話人,根據自己對原文作者交際意圖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譯文讀者認知環境和期待的估計,向讀者示意和傳達信息,使原文具有最佳關聯性。張新紅(2001)將此過程用下面的圖表示出來:
由這兩個緊密連接的過程可看出,這一活動具有間接性質,譯者所要闡釋的是已被描寫的思想。那么,譯文應是同原文相似的目的語段。闡釋性語言和描述性語言有很大的不同。使用闡述性語言的交際者有義務充分地掌握被闡釋的語段,但不對所闡釋的語段的真實性負責,而使用描述性語言的交際者對自己描述的事實的真實性負有絕對的責任。從上面的圖表我們可以看出,源語對于完成譯者的第二個交際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重要的就是重現原作,甚至成功與否往往依賴重現的程度。但也有例外,源語中的偶然現象非必然現象,有時可以靈活譯出,下面的這個例子就有很多與源語相比的省略和添加。
團結湖北京烤鴨店為全聚德掛爐烤鴨。為保證賓客品嘗精美風味,全部現烤現吃。精選純北京白鴨,以果木掛爐烤制,只需要40分鐘就能品嘗到為您特別烤制的色澤棗紅,香酥脆嫩,濃香四溢的正宗烤鴨。
Tuanjiehu Beijing Roast Duck Restaurant uses only the finest Beijing Ducks which are only roasted after you placed your order. Preparation takes 40 minutes after which we will serve you with a delicious, golden red Beijing Duck with crunchy skin.
很顯然,原文的中文廣告與英文翻譯相差甚遠。英語目標語讀者無需知曉,北京白鴨是什么這些細化的無關緊要的東西。這個交際的成功與否,就無法用于原文的相似度來衡量。事實上,這樣的英文譯文無需完全一樣。重要的是北京烤鴨是否出售。在這種情況下,譯者可以參照原文自由創作相符的譯文。
五、結論
關聯理論的引入,給翻譯研究帶來了新的角度——翻譯的語用與認知角度。以往忽略心理構成的語境,即認知語境在翻譯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根據關聯理論,翻譯的過程包含兩個明示——推理的過程。可以說,關聯理論不失為翻譯研究中的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之一,它是理解翻譯語用與認知問題的利器。
參考文獻:
[1]Dan Sperber and Deirdre Wilson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2001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陳宏薇.語用學與翻譯教學[J].現代外語,1995,(4).
[3]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4]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5]何自然,我國近年來的語用學研究[J]現代外語,1994(4)
[6]何自然,張新紅.語用翻譯:語用學理論在翻譯中的應用[J].現代外語,2001,(3).
[7]錢冠連.翻譯的語用觀[J].現代外語,1997,(1).
[8]張新紅,何自然.語用學理論在翻譯中的應用[J].現代外語,2001.
[9]張亞非.關聯理論述評[J].外語教育與研究,1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