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幾年,我國也在對以往觀念思想改革的基礎上提出了素質教育的觀念,素質教育在我國正在迅速發展。然而,長期以來,關心學生成長的熱點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飲食、身體、學業成績以及升學就業問題上,忽略了與每個學生發展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面對時下學生問題日益增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應引起我們認真重視的一個課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高等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 大學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和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如何培養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造就21世紀的新型人才,已成為人們越來越重視的研究課題,這是一個新的課題,是一個難度很大的課題,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上還剛剛起步。因此,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都來做一個關心、重視,致力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志之士,有識之士,使之深入健康發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健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系重大。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
2.心理健康是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關鍵因素
深入研究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就是為了全面貫徹和落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這一重要任務的。當前學校教育改革,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切實將應試教育轉到以提高學生素質為核心的軌道上來。
3.心理健康教育是21世紀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才是我國教育發展和改革的一項最終目標。在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上,江澤民同志指出:“每一所學校,都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維,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高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這里指出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創新思維、追求真理的品質等都屬于心理素質的范疇。
二、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才決不可忽視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才已是擺在各級各類學校面前的一個值得探索的重大課題。什么是創新能力呢?創新能力并非是一種單一的智力特征,更是一種性格素質,一種精神狀態,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綜合體現。創造能力不僅表現為知識的吸收和運用,對新技術,新思想的發明創造,而更是一種對創新意識的追求,是一種改變自己,改變環境的應變能力。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教會學生做人。21世紀的教育,是要使學生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成為有文化知識和又開拓能力的人,成為有志、有為,身心都健康發展的人。因此,一個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校是很難完成21世紀人才培養重任的。
三、怎樣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切實轉變教育觀念
學校教育必須從單純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轉向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軌道上來。我國幾千年來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教育觀念,在現行教育中仍然較為突出。這種教育忽視個性,不尊重學生的心理特點,扼殺創造性,摧殘人才的教育模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這種教育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心理,束縛了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影響深遠,根深蒂固,反映在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試制度、評價標準等各個方面。特別是傳統的教育觀念與現代知識經濟的需要完全背到而馳。如不轉變這種舊的教育觀念代之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現代教育的新觀念,就有礙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有礙于具有創新能力的專門人才的培養。
與此同時,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氛圍對大學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2.挖掘大腦潛力,充分發展學生思維
這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措施。人的大腦是世界上最雜,也是效率最高的信息處理系統。人腦潛力的開發是無窮盡的。外國一些教育學家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開發人的大腦。”人的大腦的反映速度,即靈敏度的高低,就是大腦開發程度的標志。所以,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方式,敏銳的大腦反映速度,應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要素,也是培養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基礎。如何開發人的大腦,最根本的就是發展人的思維,特別是創意思維。如果一個人只會按同一種固定方式或僅限于老師傳授的方法去思考和處理問題,是不會形成創新能力的。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常規思維,更要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逐步使學生養成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問題的習慣,打破思維定勢,提高思維的靈活性,敏銳性。
四、結語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21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21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姚本先、方雙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東方出版中心,2002.
[2]林崇德等.學校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鄭日昌、陳永勝.學校心理咨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