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醫療衛生事業進入關鍵的發展期,醫院廣大青年朝氣蓬勃,擔負著醫院建設與發展的重要任務。為做好醫院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及時洞悉青年教育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團委于2008年末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醫院團員基本情況調查,并按照科學發展觀,初步進行了共青團工作的探索。
[關鍵詞] 共青團 團員調查 青年教育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分配制度的變化,醫療衛生事業進入了一個關鍵的發展期,醫院職工隊伍中的廣大青年團員朝氣蓬勃,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和創造性,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智慧與力量的群體,擔負著醫院建設與發展的重要任務。為做好醫院青年團員思想政治工作,及時洞悉醫院青年團員的思想狀況和青年教育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團委于2008年末以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醫院團員基本情況調查,調查問卷共發放250份,回收209份,回收率83.6%。現根據調查問卷結果分析當前醫院青年團員特征,并為青年工作的正確方向提供思路。
一、調查對象青年團員現狀
醫院現共有職工2876人,青年團員750人。參加此次問卷調查的醫院青年共209名,其中年齡在18至23歲之間者112人,24至28歲之間者87人;男女比例為27∶73;黨員、團員、群眾分別占6.7%、90%和3.3%。被調查對象職稱涉及初級、中級職稱,文化程度涉及高中學歷到博士學歷,職業范圍涉及醫、護、藥、技、管等多個專業。
二、我院團員青年的總體特征
青年既是社會變革的“晴雨表”,也是時代前進的“風向標”。促進醫院共青團團委“完善工作思路,找準工作位置,豐富工作內容,創新工作手段”,首先需要把握醫院廣大青年團員的思想狀態,了解我院青年的總體特征:
1.在醫院黨委和團組織的引導下,我院青年已逐步變得務實、穩重和成熟起來
醫院廣大青年在近年來國內發生的重大事件中的表現處處體現公民責任感與公益意識,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在2008年5月汶川地震救災中,在2008年8月北京奧運志愿醫療保障服務中,在2009年抗擊甲流侵襲的斗爭中,在保障2009年建國60周年游行隊伍健康的關鍵時刻,在今年4月初西南各省抗旱救援中,在青海玉樹發生地震后的第一時間,我院青年醫護人員都勇敢地沖在了最前線并圓滿完成黨和國家交付的光榮任務。
問卷調查也同時反映了醫院青年的這些特點:當被問及若得知身邊群眾有困難時您的做法時,要求主動關心并提供幫助者占被調查對象的86.5%。若個人利益與國家、社會和集體利益發生沖突,52%的被調查對象選擇無條件服從國家、社會和集體的利益,45%選擇尋找調和沖突和矛盾的方法。
醫院年輕的醫護人員們在這些洗禮與磨難中的突出表現,證明他們不愧為有理想有抱負有作為的青年一代。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對當代青年的高度評價:“在改革開放偉大進程中成長起來的當代中國青年是值得信賴的,是能擔當重任的。”
2.積極接受新事物、新觀點,同時思想獨立,有批判精神和創造性
不同群體、不同時期、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生活經歷等因素的影響,使廣大青年在價值觀念、興趣志向、行為方式、心理特征等方面呈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趨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與時代性,他們不循舊、不保守,有創造激情,求知欲十分強烈。
科技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日趨迅猛,對青年人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及交流方式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網絡和新媒體逐漸成為廣大青年重要的生活環境。醫院廣大青年團員思想活動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青年團員所關心的問題也大有不同,有人關注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有人關注醫院的改革與發展,有人選擇自身在醫院中的發展,有人選擇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有人選擇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從各種媒體接收信息時,按關注程度排序,新聞與紀實、體育與影視、經濟和金融、國際動態、民主與法制、科學技術、政治理論、軍事、少兒與動漫等都是他們所關注的領域。
3.醫院決策層關心團建工作,醫院團組織運行機制正常,團組織生活開展情況良好但同時面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
醫院共青團組織作為院黨委的助手和幫手,是緊密團結醫院廣大青年團員的橋梁和紐帶,在加強和改進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調查問卷對醫院近年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了調查,理性觀察并分析新形勢下醫院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大部分青年團員認識到團委工作的重要性。73%的調查對象認為團委工作“非常重要,不可缺少”。30%至38%的調查對象認為“作為團員非常光榮,加入團組織比非團員好”,另有28%的調查對象認為“無所謂”。
各級團組織運行機制正常。77%的調查對象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屬的團支部,72%的團支部每年活動1至4次,22%的團支部年活動4至8次,部分支部年活動8至10次甚至10次以上。只要有時間35%的調查對象選擇會積極參加團組織的活動,50%的調查對象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僅少部分人很少參加團組織活動。
青年團員自主進行思想政治學習的意識不強,但參與組織學習與建設的愿望強烈。環境的變化、教育經歷的不同等的因素使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日趨復雜。84%的被調查對象平時閱讀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論著作文章的時間每周僅2小時以下,10%每周2至4小時。同時,35%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加強共青團系統建設的有效措施應是找準團工作和青年需求的結合點,加強工作研究,27%認為應加強學習,提高工作效率,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工作新思路,20%要求加強共青團工作制度建設。
三、按照科學發展觀,堅持青年工作的正確方向
全面正確的了解青年情況,透悉醫院青年思想動態,是為了更大限度地調動廣大醫院青年積極性、創造性,凝聚其智慧與力量更好的為病患康復與醫院發展服務。
1.依托“黨建帶團建”創新醫院共青團工作
共青團是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共青團工作和青年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共青團工作所承擔的團結、教育和引導青年的責任,對于黨的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我院團委在醫院黨委及上級團委的領導和關懷下,多年來緊緊圍繞醫院的中心工作,在團員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服務青年成長成才、在基層團組織自身建設等方面開展了積極有效的工作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取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全院各支部主題團日活動的開展及評比中,在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的評選中,在歷年五四紀念日活動中,在建國60周年國慶的工作開展中,在各級團組織“達標創優”活動中,醫院黨委堅持領導、指引方向、創造條件、提供保障。同時,醫院黨組織在思想、組織、作風上帶領和帶動團的建設健康發展,提供明確的工作思路與規劃,關心團干部隊伍思想學習、工作生活情況,準確掌握團員青年的思想狀況和成長需要,為團組織開展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2.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全面調動廣大團員青年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基于團員青年樂于社會活動,有公益意識和公民責任感,具有多元、多樣、多變趨勢的價值觀念與興趣志向的特點,醫院團委在教育、引導青年工作中把握規律性、體現時代性、富于創造性,積極開展各項有益活動。院團委陸續開展了年度職工退團暨春節晚會、團干部培訓、達標創優答辯活動等,并形成了長效機制;在年度固定項目開展的同時,院團委主動適應社會新形勢,擴大活動覆蓋面、服務拓展、陣地延伸,開創出院內攝影展、紅色歌唱比賽、愛國電影展播、團隊智慧闖關、各項專題講座、“醫改”探討論壇等形式新穎的活動,切實為青年提供入腦入心、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
同時,院團委還積極探索網上進行青年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為廣大青年團員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搭建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團委的網絡平臺,這對醫院青年的風貌展示、黨團聲音的傳播、青年思想政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現代環境,受到廣大團員的歡迎。
同時,院團委積極承擔了更多的醫院公益事務,拓展共青團事業新的增長點,在團的工作中積極引入社會服務理念,醫院創立醫務社工部,為滿足青年服務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愿望搭建平臺。
3.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加強團組織建設、醫院文化建設,提升團員整體綜合素質
院團委根據調查問卷提示的結果,定期組織團員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弘揚助人為樂、克己奉公等傳統美德。引導團員們自覺學習,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生活信念,在工作中知難而進堅韌不拔。引導青年崗位成才,崗位奉獻。
用黨員的模范行為感染人、凈化心靈。團委組織了汶川地震救援英雄與廣大團員座談等形式的學習,受到廣大院職工的積極響應與好評。利用網絡技術,與青年團員進行思想溝通,設立醫院團委電子郵箱,開展思想交流。
加強團組織建設。醫院將團干部隊伍建設作為常抓不懈的工作,有計劃地選拔、培養、激勵和管理團干部,優化團干部知識結構,加強作風建設,利用重大節日開展形式多樣,職工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豐富業余生活,增強青年團員的凝聚力和同心力。
加強醫院文化建設。醫院重視上層建筑的建設,提升院整體醫德醫風建設,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豐收。
四、結語
加強和改進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共青團組織的工作,是醫院自身不斷完善和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共青團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團委立足醫院團員青年的基本特點,探索出依托“黨建帶團建”,“以人為本”的創新理念全面調動廣大團員青年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堅持以正確的思想導向加強團組織建設、醫院文化建設,提升團員整體綜合素質,不斷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為培養面向醫療、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青年人才做出了有益地探索。
參考文獻:
[1]何雄.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做好團員青年工作[J].求是,2009(9):20-21.
[2]常靖嫻.淺談醫院團員思想政治工作.醫學信息,2009(6):1067-1068.
[3]張果,崔健.改革開放以來高校共青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回顧與展望[J].中國青年研究,2010(4):84-87.
[4]王杰.依托“黨建帶團建”創新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