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特色團支部建設是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創新的一種有效探索。本文從特色團支部建設的理論依據、特色團支部的組建形式以及特色團支部的職能發揮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 特色團支部 基層團建 職能發揮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形勢的不斷變化,很多共青團的常規做法面臨挑戰,如何更有效推動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增強對廣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我們認為開展特色團支部建設是一條行之有效之路。
一、特色團支部建設的理論依據
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決定著共青團最本質的影響力、戰斗力和生命力。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是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應對新挑戰、克服薄弱環節的迫切需要。我們要認識到,共青團最本質的影響力、戰斗力和生命力,不僅僅是在報紙上、電視上,也不在一次活動有多少人參加上,而是在團員青年心中、在團員青年作用的發揮上。基層團組織和基層工作處于共青團與青年的邊界上,團的各項職能都要靠基層去落實。
對于基層團組織來講,首先擔負著團結動員青年的功能。團結動員就是要對青年實現各種形式的聚集和對我們內心里的認同,就是要更好地吸引和凝聚青年。只有廣泛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才談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團結動員青年,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各項總體功能和根本職責。怎樣吸引和凝聚?一是靠先進思想,二是靠對青年合理利益訴求的尊重和服務,三是靠對青年特有的興趣滿足,四是靠第一線團干部的人格魅力和對青年的感情。全團都要帶著吸引和凝聚青年的任務,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找出更多的切實有效的辦法。特色團支部的建立恰恰是吻合上述要求的,它充分結合了青年的需求和興趣,因此,它是符合當前形勢的,是有生命力的。
二、特色團支部的組建形式
1.按班級建立特色團支部
高校大范圍擴招以后,高校規模迅速膨脹,擁有500個以上班級團支部的高校比比皆是,如此大規模的團支部工作為高校共青團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如何在這么大的基數上建設好團支部?特色化應該是一條出路。根據每個班級的不同特點,可在校或院范圍內設立“理論學習特色團支部”、“學風特優團支部”、“學生科研特色團支部”、“網球特色團支部”等各類名目的特色團支部。班級特色團支部有一個導向、培育、評定的過程。根據高等教育的目標與任務,可以導向團支部的類型,在主流方向與興趣導向兩個層次給予培育與支持,給予1至2年的建設期,在建設期結束時進行校院級評定,給予榮譽與獎勵。
2.按創新載體建立特色團支部
要根據青年學生喜歡的溝通、交流、聚集方式來探索新的組織建設模式。傳統的團支部建立在班級上,但當前同學以班級為單位集中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因此只將團支部建立在班級上就明顯導致團組織的覆蓋不全。學生喜歡聚集在網絡上,就積極探索網絡建團;學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就主動在社團組織中建團;學生集中居住在宿舍里,就在宿舍里、公寓里建團等等。
3.按臨時職能建立特色團支部
根據高校學生工作的需要,階段性、臨時性地設立臨時團支部,加強團支部的效能建設,能有效地推動工作的開展。如建立考研學生臨時團支部、參加挑戰杯學生臨時團支部、就業互助臨時團支部、新生班主任助理臨時團支部等。這類團支部的特點是短期的,但對于完善工作確是非常有效的。
三、特色團支部的職能發揮
建立一批特色團支部不難,難在如何更好地發揮這批團支部的職能,促進工作。而且目前這方面的實踐研究也明顯不足。總體上,我們要圍繞“班子建設好,主題活動好、支部建設好、活動陣地好”的總體目標,把特色團支部的建設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通過加強團干部的教育、培訓、考核,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團支部的能力建設提供組織保障;通過加強對團員個體的思想教育,增強團員意識、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通過完善團支部建設的工作機制和工作制度,加強團支部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保障各項工作保質保量的完成,使能力建設有機制支撐;通過團支部開展一系列“引導青年、凝聚青年、激勵青年,服務青年”的活動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條件,提供條件和舞臺,使能力建設有實現途徑;通過科學規范的考評機制,使能力建設工程有總結、有評估、有激勵,不斷發現和推廣新經驗。
1.加強指導力量,專人負責特色團支部建設工作
實際工作經驗表明,特色團支部建設作為一項新興的工作,團支部成立以后工作開展狀況參差不齊,而工作質量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于支部書記等核心成員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能力,因此必須加強指導,支部指導者既要熟悉團的工作規律,又要熟悉特色團支部的相關專業業務知識。或者可以設立專業導師、團業務導師、學長導師等。原則上可以對特色團支部的團干部提出“四個一”的學習機制,即:每月一次各團支部組織各團支部團支書進行專題學習,每兩周一次各團支部組織各團支部的支委進行座談;每學期團干部提交一篇工作心得,每學年各團支部結合一年的工作實際和工作經驗進行一次團支部工作研討。
2.保證財物支持,開展特色活動
特色團支部工作開展需要特定的財力和物力支持。上級團委要提供特色團支部開展工作所必須的經費,同時,能給予活動場所方面的配套服務。以科技創新特色團支部為例,上級團委要努力為他們提供活動室,使其團隊能夠在一起工作,這樣更有利于團隊取得出色的成績。特色團支部要經常開展結合本支部特色的活動,并形成規范,只有這樣才能凝聚團員青年的心。如在社區成立的團支部,一定要結合社區的特色,開展主題團日活動,如豐富社區生活、社區與學習、團員權益維護等主題活動。
3.開展評獎、評優、推優工作
在特色團支部范圍內評比優秀特色團支部,組織其介紹經驗,在合適的范圍內推廣,擴大特色團支部的建設范圍;同時在特色團支部內評比優秀團員,推薦優秀團員入黨。包括臨時特色團支部,在其使命完成的時候,也應對團支部的工作業績、支部骨干、支部團員的表現進行評定。評獎、評優、推優制度的完善也有利于特色團支部工作走上正規,進入規范化發展軌道。
4.探索特色團支部建設的長效機制
特色團支部建設工作的尚處于探索階段,組織者結合工作實踐,要廣泛開展調研總結工作,及時總結工作中的得失,并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使特色團支部的宣傳、申報、評審、效能評價、評獎評優等工作進入規范化流程,建立起特色團支部建設的長效機制,更好地服務高校基層團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王勤.思想政治教育新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2]郜添.提高新時期團支部工作水平.政工學刊,2007.11.